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3-22屈成付爱斌黄新杰杨丽丽刘芬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湖南省乡村振兴

屈成 付爱斌 黄新杰 杨丽丽 刘芬

摘要 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以及实施乡村振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诉求。分析了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发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还存在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精准度不够、培训供给能力不强等问题。最后,提出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突出责任、加大经费投入、改革传统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等对策,以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现状;存在问题;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S-01;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5-024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n the Training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QU Cheng,FU Ai-bin,HUANG Xin-jie et al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127)

Abstract We expounded the connotation of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or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W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ultivating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Hunan Province.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such as imperfect training system, insufficient  training accuracy and insufficient training supply capabilities. Finally, we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the fu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and highlight responsibilities, increase funding,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ls, enrich the training content and for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so as to ensure the cultivation effects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Key words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Rural revitalization;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Hunan Province

基金項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XJKX20B109);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YX03)。

作者简介 屈成(1993—),男,湖南衡阳人,助教,硕士,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研究。*通信作者,教授,硕士,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18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非农行业,导致农业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三农”问题日益突出[1]。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关键是培养人才,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要依靠职业教育,尤其是与农民整体素质提升相关的农民职业培训,因此加强农民教育与培训,加速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利于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培养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是必然选择

1.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特征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自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学术界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涵、特征、存在问题和实现路径。就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而言,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身份概念,不是户籍范畴。众多学者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进行比较,揭示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内涵[2]。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传统农民所具备的条件:一是长期居住在农村,二是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三是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四是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农业劳动[3]。此外,新型职业农民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市场主体性,生产的农产品不再是自给自足,要将劳动成果推广到市场,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稳定性,把农业发展作为一种终身职业,而不是短期从事农事工作,能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收入也比较稳定。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现代农业理念和强烈社会责任感。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而且要求具有保护环境、安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2 实施乡村振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诉求

湖南省提出:到2022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0%左右的乡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湖湘特色美丽乡村整体形成;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乡村画卷全面展现。能否如期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关键要看农业人才的振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从农业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乡村振兴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4]。因此,要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改革农民培育模式,优化农民培育方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2.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数量增加,但经营者整体素质亟待加强。截至2017年底,湖南省已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4.4万人,其中已认定和发证的新型职业农民37 862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808人、中级职业农民2 065人、初级职业农民34 989人,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迅速增加,2020年底全省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远超过30万人[5]。《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数据显示,全省农业生产经营者中52%为初中学历,34%为小学学历,不足11%为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

2.1.2 “多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运行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连续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湖南省已初步建立了以农业广播学校、职教中心、涉农高等院校为主体,农业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鼓励与有条件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产业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订单式、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参与,建立培训基地和农民培训学校。目前湖南省拥有省级示范性产业分校11家,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56家,比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和湖南锦绣千村农业专業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已成功被列入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名单。

2.1.3 成功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培养模式。

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典型代表的涉农高职院校以推进湖南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参与共建溆浦县第一家农民田间学校——祥福农民田间学校等多个农民田间学校,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农民和专家、教授面对面进行农业技术与信息交流,累计培训7.8万人次。结合农事,按照农业生产规律,提出了适应成人学习规律的“季节轮换、三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6-7]。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问题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农场经营的基石、农业合作组织的骨干力量、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落脚点。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果。通过对湖南省若干地区的考察和调研发现,农民培训仍然存在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不实用、师资力量和培训资源缺乏、农村覆盖面较窄、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

2.2.1 培训制度不完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健全。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各级政府、教育、人社和财政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需要农业学校、农机推广站、农科院、农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共同处理形成政策合力。目前,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认定与考核方面尚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各种培训办法还不具有权威性和标准化,立法工作不足,监督和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民培训的资格准入制度也还不完善,培训引导和宣传政策不到位。笔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民虽然在培训中学习了相关知识,但是脱离课堂就感觉所学的知识完全用不上,影响了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8]。很多农民不了解相关培训政策,不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不清楚相关培训制度以及农业政策扶持制度,都会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

2.2.2 培训精准度不够,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轨。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地区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农民对培训内容的个性化需求非常强烈,因此培训前政府、培训单位和农民之间应建立良好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了解农民真正的需求。经过调研发现,一些培训学校在培训前没有对培训学员进行调研和需求汇总,还存在只看重培训数量是否达标,忽视了培训需求不对应的问题,导致了真正需要职业培训的农民未能参加。一些专家培训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存在培训内容与当前实际生产技术脱轨的现象,缺少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个性化实训实践的指导。专家很少对农业生产进行持续性指导、跟踪性指导,往往一个生产季节只集中授课1~2次,重视短期培训,缺少长期培训。

2.2.3 培训供给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培训资源缺乏。

目前,湖南省承担培训任务的主体单位还是各地区的农科院、农科所、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大学等。一些地区农广校、农科所、农科院在教学资源供给、师资力量方面难以承担大量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经调查全国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培养优质校98所,其中湖南省仅有5所,因此存在地区培训机构数量不多,一些懂现代农业、懂产业发展政策、懂创新创业技能的师资力量急缺等现象。另外,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专用教材和优质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方面还较为薄弱,相关配套的视频教学和模块化教学资源也需要加强建设。

2.2.4 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仅占19%,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比高达34%[9]。由于大部分文化素质偏高的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因此能够接受培训的农民大部分都是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缺乏农业技能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认识不够,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高,始终属于“被迫学习”的状态,且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弱。农民作为培训主体,多数不愿意为学习投入太多时间而耽误农事,造成组织农民培训越来越困难的现象。此次调研发现,为了组织农民培训,培训单位会给参与的农民发放一些小礼品,或者直接给参与的农民发红包。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路径分析

3.1 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强化各级责任主体的责任制,杜绝出现造假、贪污培训项目资金等腐败行为。贯彻落实省长“粮袋子”、市长“菜篮子”等事关民生大计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部应当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制度,对经培训认定合格的职业农民给予政策优惠和对应补贴。设置农民培训机构进入门槛和标准,设置专门的机构,落实和解决好农民培训学校的人员编制和待遇问题,以便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相对弱势、贫困地区的农民,地方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要加大宣传、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给贫困人口一技之长,提高素质和职业综合技能,培育经营生产理念,开展农民创业发展致富“领头雁”计划。鼓励农民以半农半读的形式,在家门口接受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落实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免学费和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积极引导现代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向农村拓展。

3.2 加大投入,改善教育培训条件

各地有关部门要坚持和落实农业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农业支持力度,依托农业科研项目和农民培训专项,对接“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工程,各类农业和农村发展投资项目中应该专门规划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别是相对贫困的地区,农民培训的硬软件设施较为薄弱,应该重点支持,建设出配套的教育培训条件,优化培训场所,完备教学设施,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另外,可以采取县财政投入、融资贷款等形式,加快改善农村职业教育条件,着力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授课和实训环境;加强对农村现有农业培训项目的关心和支持,提升农民培训的层次;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将现代化远程通信设备向农村延伸;构建农村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将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带到农村地区。

3.3 创新思维,改革传统培训模式

目前湖南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专家下乡进行农民培训,利用现有的实训基地轮训,依托国家农业科研项目指导农民农业生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培育一批懂农、爱农、务农的年轻农民,让农村的发展后继后人,使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因此培训模式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需求,要创新培训思路,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10]。一是开发更灵活的培训模式,根据农民的培训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网络培训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农民专业技能训练,锻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农民群众可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菜单式”职业培训。二是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培训,利用电视、通信媒体、学习网站和湘农科教云APP等形式,让专业知识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农民在平台上可以自主学习,学习记录可以增加学习积分,同时也可以将农业生产问题及时提出,专家在平台上可以实时解答。三是对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一线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农民培训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定时开展培训,提升技能,从而间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质量。

3.4 开发资源,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此次调研发现,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怀化市联合丽家职业培训学校在怀化地区组织的农业类技术培训,农民培训积极性非常高,教学中互动也很多,专家会现场为农民解答疑问。经调查统计113名学员参加培训的反馈意见,发现满意度高达95.6%。进一步调查发现,此次培训高度符合农民的培训需求,专家们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烦琐的理论知识和抽象难懂的专业技能制作成Flash动画,便于农民学习。培训讲师积极深入企业开展合作,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微课,结合理论和实践开展培训,突出实用性。利用现场培训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线上发布解决方案,学员可以利用休闲时间、双休时间学习。另外,此次职业农民培训不仅涉及专业技术指导课程,而且包含创业就业培训、经营管理培训、思想品德教育。

4 结语

湖南省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湖南省新型职业农业培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已超过30万人,但突出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湖南省要立足本省省情,高度重視并加强培训基础建设,积极创新改革培训模式,开发培训资源,确保培育效果,促进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桂瑾,吴兆明.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实基础、瓶颈问题与优化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3):15-21.

[2] 聂挺,肖丽君,康智灵,等.粮食安全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创新[J].湖南农业科学,2016(10):109-113.

[3] 马国胜,陈娟.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特征与对策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4):279-282.

[4] 谭星.湖南农村电商领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调研报告[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291-293.

[5] 王云清.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的建构与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53-57.

[6] 罗迈钦,单武雄.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3):125-126.

[7] 黄新杰,李益锋,邓建平.现代种植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园艺与种苗,2016,36(12):34-36.

[8] 胡德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成人教育,2012,32(11):85-88.

[9] 曾琦斐,刘媛,王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4):259-261.

[10] 刘芬,肖建平,屈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初探[J].现代农机,2021(1):36-37.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湖南省乡村振兴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