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扶贫衔接乡村产业振兴探析

2022-03-22牟秋菊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产业扶贫乡村振兴

摘要 在我国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农村产业扶贫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方面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实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是关键点,也是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举措。分析了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从顶层政策设计、产业规划拓展、产业分层分类、小农户与大产业和市场、基层组织保障5个方面提出了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扶贫;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5-023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obe into How Industry-bas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grates with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MOU Qiu-ju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iyang,Guizhou 55000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industry-bas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 has been playing a crucially important role in addressing the rural poverty,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 lifting them out of poverty and helping them get rich. After the overall goal of poverty eradication in China was achieved in 2020,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nhanc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integrate such achievements wit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etter integrate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his also has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key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relative poverty 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from five aspects: top-level policy design, industrial planning expansion, industrial stra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small farmers and large industries and markets, an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guarantees.

Key words Industry-based poverty alleviation;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基金項目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9年一般课题(19GZYB09);贵州省社科联2021年度理论创新课题(GZLCLJ-2020-145)。

作者简介 牟秋菊(1977—),女,贵州织金人,教授,从事农村经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6-09;修回日期 2021-06-26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1-2]。将“继续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成果”[3-4]。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的衔接是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解决和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环节。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将产业扶贫置于首要地位,产业扶贫对我国扶贫开发的贡献率高达70%[5]。各地不断探索产业扶贫的具体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并且形成了诸多极具价值的地方经验,塑造了许多典型的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样板。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原有的扶贫产业如何稳定延续,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提升产业质量,延长产业链,使产业能吸引更多农村青壮年就近就业,如何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将扶贫产业纳入乡村产业振兴体系的谋划和布局等[6],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根据乡村振兴阶段性的任务变化,及时转变和调整工作思路,厘清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工作的特征,精准把握产业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的衔接点,统筹谋划,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7]。

1 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特征

1.1 产业扶贫项目周期短,产业振兴时效长

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扶贫产业为乡村产业兴旺奠定了基础,在探索产业扶贫的过程中部分区域已建立起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为乡村产业兴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源不断跻身乡村,乡村已建立起包容和开放的文化氛围,乡村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市场根基”。

但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方式通常会使产业项目凸显出短、平、快的特征,产业规划时间短,项目单一,“多数地方仍局限于种养殖业,普遍还存在产业链条较短、市场要素活力不足、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等情况”。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首要目标,不能着眼于短期成效,产业的发展周期应更长,持久作用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1.2 产业扶贫目标范围小,产业振兴目标多元、内容多样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投向区域主要是贫困地区,目标群体主要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具有特定的指向和目标任务,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强调和关注产业的扶贫济困责任。产业振兴则是指向于整个农村农业的发展,不但要带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发展,还要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涵盖了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品牌创新等内容。乡村产业振兴需要通过要素资源合理配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体系有效构建等实现产业多元化、布局科学化,促进形成农业产业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提升乡村活力[8]。

1.3 产业扶贫政府导向,产业振兴市场导向

由于产业扶贫有明确的政策作用对象和短期考核任务,注重发挥产业对贫困人口的脱贫效果,所以政府大力扶持甚至主导的局面普遍存在,从规划设计、土地流转、资源调度到利益联结及销售和收益分配等方面政府甚至充分了家长的角色。政府还积极动员各类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甚至以任务命令下达到单位和个人。而产业振兴政府不能也不可以一一代办包办,产业振兴强调全面的农村产业共兴,强调“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涉及面更广,时间更长,产业必须按市场逻辑进行长远谋划,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会更高,既受农业发展规律的制约,也要受市场机制约束。

2 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产业扶贫已为农村产业振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部分产业也凸现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是由于原有扶贫项目政策投入周期短,产业没有形成稳定持续投入机制,受投入周期限制产业布局小而杂,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存在政策利益驱动结束后就撤离的倾向,而部分贫困地区不具备承接产业后续发展的人力、物力,产业可能面临失败,农民返贫风险加大[6]。三是现有扶贫产业项目以种养业为主,参与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大多产业还未形成地方品牌或标识等带动效应,初级产品占比大,产业后续发展及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四是产业发展对政府过于依赖,从选择到推行到销售等,政府在产业扶贫中主导作用过于突出,一旦“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则许多扶贫产业会被市场淘汰。

2.2 农户主体地位模糊,内生动力不强

由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引入或实施通常者是带着“时间”任务、“资金落地”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数”的任务,所以在项目着地的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贫困农户的主体意愿通常“没有时间”也没有相应的环节予以考虑,农户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收益计算,与企业的联结方式,企业、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的责任,以及风险防范等环节均缺乏让农户直接参与的机制设计。同时,大扶贫格局下各类扶持政策及资本大量涌入农村,打破了农村的内生秩序和平衡,农村各种分配秩序、公共服务、思想理念等在短期内难以跟随调整,出现了一些盲目比较甚至“争当落后”的现象,滋生了“等、靠、要”思想,而产业发展要应对市场风险,还要投入劳力、物力、技术等,农户不愿主动“冒险”,等待被扶持的思想客观仍然存在。

2.3 产业衔接市场的能力弱

贫困地区产业普遍存在衔接市场能力弱的情况。首先是原有扶贫产业存在产业选择不精准,与市场需求不符的情况,有些成规模的产业已出现供过于求、产业链条短、市场拓展受限的情况。其次,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不够稳定,产业发展中农户资源资产的投入价值、占比,收益分配的比重等仍缺少有效的参与、监督机制,小农户与大产业衔接发展的有效机制仍未有效建立。第三,基层组织引导农户衔接市场的能力不足,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包括组织开展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协助精准管理、参与审核精准退出,以及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等。但在帮助农户确定产业方向、精准把握市场信息、拓展市场空间、引进各类优质资源方面,基层组织引导衔接市场的能力仍较弱。

3 产业扶贫衔接产业振兴的建议

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产业扶贫衔接乡村产业振兴,应及时转变和调整发展思路,遵循政府引导、宏微观结合、分类分层有序衔接的原则,着重从产业政策设计、产业规划、产业分类、产业发展主体、基层组织等几个关键环节推进衔接。

3.1 顶层政策设计衔接

首先是要确保政策的延续性,确保产业带动的脱贫人口不返贫。对原扶贫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并设计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衔接路径,将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扶贫产业资金投入及资产资源管理等政策纳入总体乡村产业振兴政策体系。其次,继续加强政策的精准性。原有的扶贫产业仍要瞄准刚刚脱贫的相对贫困人口,将政策制定和執行的“精准”原则贯穿始终,将产业带动增收的对象逐渐先从刚刚脱贫的贫困群体再到农村相对贫困群体,再向全体农民拓展。三是调整和拓展政策的普惠性。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有关政策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普惠性社会保障措施。例如将扶持产业发展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转向农村微型普惠金融政策,并加以改进和完善[9]。

3.2 产业规划拓展衔接

各地在出台乡村产业规划前应对前期的扶贫产业进行充分调研,摸清发展现状,对前期好的做法及经验进行总结,纳入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谋划体系下,对前期发展失败或面临失败的产业要及时指导转向调整。在制定阶段性产业规划中,要统筹将原有的扶贫产业与地域内主导优势产业衔接整合发展,将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紧密衔接,从单一的种养扶贫产业发展转换到乡全面产业链建设方向上来,加快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把产业链尽量留在农村或县城,积极发展当地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把产业增加的就业岗位留给农村,让农民尽量实现就近就业。同时,要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助力产业振兴规划的衔接,统筹建立省、市、县、乡、村农村电商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优化电商扶贫业态、运行程序、发展模式。

3.3 产业分层分类衔接

原有的扶贫产业需要进行归类分层,根据分类开展不同的衔接。种养业方面,对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品牌效应的,要逐步推动种养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效益,拓展产业链,加强产业的科技扶持,促进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市场空间拓展。对难以形成规模、比较零散的种养产业,要因地制宜凸显乡土特色,宜小则小,为多样小宗农业产品标记“生态、文化、个性”标签竖立品牌,瞄准特定市场。手工产业,应着力延续原有凸显区域特色可民族特色的扶贫产业,如西部民族地区在已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继续扶持,加强品牌塑造,引导结合民族特色、时代元素及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形式,“积极探索将刺绣等民族工艺与知名服饰品牌或箱包品牌的合作共赢关系,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旅游產业方面,要根据各地生态、民族、农耕文明等各类资源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布局,要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乡村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10]。

3.4 小农户与大产业和市场的衔接 “产业扶贫要体现对贫困农户的增收效果,产业振兴同样不能忽视产业发展对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的带动效应”。因此,产业振兴尤其要做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的衔接,一是根据不同的产业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借鉴原扶贫产业利益联结好的做法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阶段的变化调整、完善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重新制定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利益联结指导意见,重点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盘活农村各项资源,让农户成为产业振兴的主要受益群体。二是理顺实施主体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衔接。帮助“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程度,帮助企业和合作组织、农户建立稳定、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提升农户对接市场的能力”。三是做好产品认定和消费市场培育的衔接。借鉴扶贫农特产品认定的方式,确定乡村振兴农特产品认定的依据和标准,促进地方品牌的形成。继续加强与原帮扶城市的衔接,深入拓展和培育原对口帮扶地区的消费市场,主推贫困地区绿色、生态、民俗产品,在政策调整期积极抢占市场,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3.5 基层组织保障衔接

实践证明,基层组织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保障,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进一步衔接并提升其引领产业衔接市场的能力。一是衔接好基层组织架构,优化驻村工作队的人员和职能,继续发挥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打造一支懂政策、懂技术、会谋划的驻村工作队。二是衔接强化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逐步探索将基层党建直接嵌入产业发展。如采取“党支部+产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的模式直接推动合作社的成立与产业的发展,通过村级合作社统筹协调产业发展的土地流转、资金借贷、技术支撑、市场谈判等问题,促使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11]。基层党组织要做好产业发展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开展扶志扶智行动,引导群众增强发展主体意识,提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接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创新合作社治理机制,让农户享有充分参与产业选择及管理的权利,并逐步培育提升合作经济组织对接市场各类信息的能力,帮助企业、社区、农户建立稳定、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7):4-6.

[2]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J].农村工作通讯,2019(15):8-11.

[3] 程颖,王世平.做好产业深度融合大文章[N].重庆政协报,2020-07-23(002).

[4] 孙爽.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赵一夫[J].时事报告,2019(8):44-45.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夏英 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J].环境经济,2019(24):28-29.

[6] 牟秋菊.让扶贫产业衔接乡村产业振兴[N].贵州日报,2021-01-20(08).

[7] 李海鸣.精准把握产业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的衔接点[N].学习时报,2020-09-23(07).

[8] 安晓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取向、实践问题与应对[J].西部论坛,2020,30(6):38-47.

[9] 刘明月,汪三贵.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逻辑关系、面临困境及实现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4):137-144.

[10] 李小云.巩固拓宽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与实践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

[11] 尤琳,魏日盛.“村党支部+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 运行成效、实践困境与政策建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1-10.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产业扶贫乡村振兴
论如何促进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产业振兴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