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三美”境界

2022-03-22孙利民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美曹操古诗文

孙利民

為践行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当下使用的语文统编版教材,无论是在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从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安排了124篇之多的篇幅,就可窥见一斑。笔者认为,对于入选进教材的各种风格的古诗文,我们不能仅仅满足“读懂”“能背”的浅层次,还要充分发挥经典的意蕴,真正从多层面、多方位去熏陶、感染人,在经典诵读中丰厚素养,积淀文化基因。

一、初读,感受意境之美

隽永精练的古诗文,往往勾勒、描绘出一番丰蕴的意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诵读古诗文,理当是学生与美的邂逅,是享受古诗文所涵盖的那种“情、义、理”层面的非凡“意义”,在直面审美现场中获得阅读的愉悦,精神的洗礼,情感的升华。发现、感受古诗文的意境之美,是对古诗文本质属性的审美追求,也是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的历练。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笔者认为,传统的先借助注释直译古诗文的初读教学法,往往困囿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将古文转化成当下口语化的、直白的语言中,直接跳过了古诗文弥足珍贵的意境感悟,失却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如曹操的《观沧海》(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其一)一诗,一些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注释,去尝试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学生在将注释中的翻译一一代进诗歌转换为当下的白话文中,其注意力都集中在内容上,眼中自然只剩下曹操身处碣石时的眼中之景,沧海的那种包容万物、滋养众生的澎湃之志,遗憾地被自动屏蔽、忽略了。如果我们换一种读法:首先,向学生介绍曹操以及其意欲一统天下的抱负,而后结合他征伐乌桓的历史背景,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代枭雄信心满满的形象;这时再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感悟《观沧海》一诗,他们的心中,才会随着曹操看到的水波荡漾、众岛耸立、树木葱茏、林深叶茂、生机勃勃、天地合一油然而生广博的胸境,并为他的雄心勃勃所感染。这时候,我们再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诵读全诗,在感受全诗的节奏、韵律中,想象曹操彼时登山观海的意气风发,完成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塑造广博的意境之美,生成属于学生真情流露的个性化解读。

二、细读,体悟意象之美

旅法华人学者程抱一在其所著的《中国诗画语言研究》一书中曾盛赞了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意象之美妙。确实,古诗文中的意象,都是经过岁月洗礼、不断沉淀下来的,她已成了中华民族种种文化意义、品格的象征。如读到诗中“月”,我们往往油然而生一种寂静、空旷的感觉,生发一股思乡、惆怅之情,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读到诗中“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坚劲、虚心、正直,如郑板桥《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刘禹锡《庭竹》中的“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等。

在引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众多的文学意象,形成一贯的民族文化认同,这不仅对于他们今后的阅读大有裨益,还是对民族气节、精神、文化的有效传承,从而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试想,当学生有了对意象的理解和积淀后,在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他们对词中处于枯藤老树之下、小桥流水之滨、古道西风瘦马之中的“断肠人”,怎么不会生发一片荒芜、无助、无奈的漂泊的浪子的复杂情感?

三、品读,涵泳语言之美

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传统优秀古诗文经典的语言之美,是值得我们去涵泳品味的。史上最有力的证明就是诗人卢延让在《苦吟》中说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了。李泽厚先生“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立命”的美学思想,也给了我们古诗文教学诸多的启示。

如在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试着将诗中“潮平两岸阔”的“阔”、“风正一帆悬”的“悬”、“海日生残夜”的“残夜”等词进行更换,而后比较它们对表达效果的影响。如此咬文嚼字,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斟词酌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对于他们树立严谨的写作态度、提高对语言温度的感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着重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为学生“增添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在和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笔者以古诗文自身独特的“意境、意象、语言”之美,去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厚他们的文化积淀,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和文化自信,达到了不错的效果。今后,笔者将继续深入发掘古诗文的诸多审美,引领学生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猜你喜欢

三美曹操古诗文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