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2022-03-22李媛
李媛
摘要:目的:探讨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应用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计90例,以计算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各包含45例的常态组和研究组。常态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和满意程度。结果:统计分析后显示研究组术后3天、7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常态组,且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常态组,组间对比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性。结论: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应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疼痛护理;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疼痛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类型,患者大多由于突发性事故而发生骨折,除了受到躯体疼痛影响,精神上的打击、加之对手术和预后的担忧等,均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且骨折后剧烈疼痛还会对患者心理身体等造成较大压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尤为必要。然而常规护理大多以患者病情护理為主,对于患者心理情绪和疼痛等方面的关注度相对不高,整体效果不甚理想。疼痛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镇痛、药物镇痛等多方面的疼痛干预措施[2]。为此,本次研究特选取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入组时间在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以计算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各包含45例的常态组和研究组。常态组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8岁,年龄平均值(41.57±3.62)岁。研究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年龄平均值(41.62±3.7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
常态组实施传统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病情,为患者正确应用抗感染、消肿止痛等药物。
研究组实施疼痛护理:①主动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开展疼痛健康教育,为其说明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等情况,介绍手术情况,使患者对手术和病情有基本的心理预期和认知,尽量减轻由于疼痛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帮助患者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建立康复治疗信心。③加强对患者患肢的保护,协助患者抬高患肢,以免出现肿胀情况,加强对术后神经损伤、创面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密切观察患肢末端疼痛情况、温度及皮肤颜色等,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④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功能康复锻炼,减轻患肢疼痛和肿胀情况,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以简单易懂的话语,为患者讲解止痛药物的具体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办法,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促进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和满意程度。①术后1天、3天、7天分别用VAS评分表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分值10-0分依次表示剧烈疼痛-无痛,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②用自制满意程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实施百分制评分,根据得分结果划分满意度,得分在60分及以下者划定为不满意范畴,得分在80分及以上者划定为非常满意范畴,得分在61-79分者划定为基本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以专业统计软件SPSS25.0检验数据,疼痛情况用( )表示,满意度用构成比表述,分别实施t检验和χ²检验,形成统计学差异则:P<0.05。
2结果
2.1 疼痛情况评价
两组术后1天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3天、7天的疼痛VAS评分均较常态组更低,P<0.05。如表1。
2.2 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非常满意23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95.56 %(43/45)。常态组非常满意20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度80.00 %(36/45)。研究组总满意度较常态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χ²=5.074,P=0.024,有统计学差异性。
3讨论
四肢骨折创伤通常较严重,在接受治疗后可能出现肢体肿胀等情况,会对患肢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造成一定影响[3]。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疼痛,还延长了骨折恢复时间,对于患者预后具有不利影响。临床目前针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方式相对较为成熟,不同措施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但骨折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给予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科学、合理的疼痛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
疼痛护理干预是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患肢护理、用药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在实际开展疼痛护理的过程中,术后协助患者抬高患肢,能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以减轻肿胀情况;同时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改善患者肿胀和疼痛程度;积极为患者开展疼痛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并制定个体化镇痛方案,进而取得理想的镇痛效果[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3天、7天的VAS评分均较常态组更低,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5.56 %较常态组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应用疼痛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孝东.系统规范疼痛管理在骨折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1):197-198.
[2]华翠荷,范国强.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7):175-176.
[3]冷娟娟,张兰.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35-3936.
[4]翟贺杰,赵巧丽,陈新星.综合疼痛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2):3408-3411.
[5]张晶.疼痛控制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179-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