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2-03-22袁春丽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本过程教师

袁春丽

“细读文本,深度阅读”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以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状况。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细读能力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

一、关注思考过程,注重细读问题的设计

文本细读的过程中,细读的内容是以静态的方式去呈现的。教师需将这些静态的问题转化为动态问题去进行呈现,以此来提升文本细读的有效价值。在核心问题的设计上,就是围绕本单元或是本篇课文的主要问题去展开的,核心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重心,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向作用。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细读之前,需明确这篇文章在本单元学习中的价值与作用,而后摸索文章与本单元其他文章之间的关联。最后再设置一個“直面苦难”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去进行思考。例如“史铁生的悟点在哪里,史铁生的痛点又是哪里”,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与文本、与教师进行沟通对话,以此来更好的保障教学效果。

二、关注交流过程,注重阅读成果的分享

一堂高质量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我讲你听”的状态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也需要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共鸣。首先可以将一些细读的内容转化为机智性的话语,例如在围绕某一问题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到教师所设计的细读问题。例如在学习《神的一滴》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去组织教学。让学生结合文本,去为瓦尔登设计一句宣传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细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交际用语。

除此之外,在组织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将细读的内容转化为阅读的感悟,这样的形式主要是教师在文本讲解之后进行的。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书写阅读感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往往也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的时候,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后书写自身的见解与感悟,这也直接推动了细读的效果。当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之后,教师也应该予以及时地关注并精心地加以指导,通过师生共同细读文本,也能够就文本后所蕴藏的作者情感进行更好地探讨。在对《我与地坛》的阅读感悟进行表达之后,学生也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面对人生中的那些不公平、生命中的无可奈何,我们可以选择抱怨,但是更应该去选择理解与接纳。”

三、关注细读过程,注重阅读方法的形成

文本细读不仅要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去掌握更加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此来为后续的阅读学习提供支持。首先可以应用替换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文本中的敏感词汇进行替换和比较,以此来感受文本背后的内涵,例如在学习杜甫《蜀相》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字尝试进行替换,通过对替换前后的效果进行比对,来感受作者诗中所营造氛围的真实。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类词语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只有泪空流”中的“空”字,通过两首诗之间的比对,来进一步感受文本的内涵。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批注法去细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较为敏感的词汇去加以标注,去表达属于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文本细读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感受,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学生的批注,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语:文本细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坚持文本细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引路人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习情况,脚踏实地地组织教学,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助力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升级。

猜你喜欢

文本过程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