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对其心理状态与依从性的改善探讨

2022-03-22周南南董胜楠郭鑫

健康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状态依从性

周南南 董胜楠 郭鑫

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对其心理状态与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9月-2021年11月,接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互动达标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情况。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SRS评分高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提高。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互动达标理论;心理状态;依从性

双相情感障碍为常见精神疾病,症状为抑郁、躁狂交替性产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控能力差,精神状态异常,习惯发生改变,出现抵触行为,给临床疗效造成异常影响,患者病情反反复复。因此如何开展有效护理手段,促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临床依从性提高成为关注的重点。近几年互动达标理论在各科均开始应用,本文主要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对其心理状态与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时间2019年9月-2021年11月,接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9月-2021年11月,接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研究组男 22例,女 20例;年龄 22~73 岁,平均(51.29±4.31)岁;病程 1~7年,平均(3.04±1.62)年。 对照组男 23例,女19例;年龄 22~73 岁,平均(52.03±4.16)岁;病程 1~7 年,平均(3.12±1.02)年。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保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简单疾病宣教,必要的用药指导,生活方面指导护理等。

研究组开展互动达标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病程、用药、生活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基本了解;予以患者初步的评估,在接待患者中,通过护患间的互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设定护理目标: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目标。经过综合讨论结合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护理目的,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使其充分了解

护理需求,目标设定的意义等,以便于护理方式与要达到的护理目标相一致。如设定目标为改善抑郁情绪,则可有针对性地予以音乐护理、运动康复、言语干预等措施,如设定目标为提高依从性,则有针对性地予以健康宣讲、疾病知识强化等护理干预。

严格执行:根据已经制定的护理措施,需要严格执行,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病房保持干净整洁,病房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患者之间的干扰。做好心理干预,通过有效的疏导指引,降低焦虑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发泄焦躁不安的情绪;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用药,稳定情绪,提高依从性。同时亦可根据患者的伴见症状选择音乐,帮助睡眠。

护理目标实施情况评价: 对制定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护理措施效果。 如未达到制定目标,要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共同分析原因所在,对原计划和目标进行修正,再次实施互动达标。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组间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 SSRS),成正相关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HAMD) ,成负相关性。

组间用药依从性评价比较,患者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正确服药为完全依从;基本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偶尔呼吸误服、漏服为部分依从;不遵照医嘱,随意增加药物数量、不定时乱服为不服从。

1.4统计学处理

SPSS25.0分析,数量数据(%)体现,x2检验,计量数据(x±S)表现,并t检验,如P值<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组间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组间干预前, SSRS、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用药依从性评价比较

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由于社会压力,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根据双相障碍表现分为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以及混合发作,一旦患者病情發作,影响极其严重,部分患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对自身及他人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控力较差,依从性低等,对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临床疗效产生不良影响,予以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及早日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互动达标理论自 1981 年由美国护理学家 mogen-King 首次提出后,逐渐应用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互动达标理论在系统论基础上加以符号互动论和多学科范式整合理论,它主要强调个人系统及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应用于护理时,是通过建立共同目标,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患间互相交流和作用而实现共同健康目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SRS评分高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互动达标理论的应用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提高。

参考文献:

[1]侯明月,张影.情绪智力团体健康教育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5):427-430.

[2]林雪平,朱翠杏,肖旭曼,等.家庭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3):35-37.

[3]高冰,谢珺.基于 King 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6):122-126.

[4]邓金英.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6):176-178.

[5]尹竹芳,陈琦,李峰,等.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40-1741.

猜你喜欢

双相情感障碍心理状态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奥氮平用于非精神分裂症治疗及不良反应国内研究进展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心境稳定剂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