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自传》发现始末

2022-03-22孟红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自传共产主义俄罗斯

邓小平于1926年亲笔写的《自传》,翔实地记述了他到莫斯科之前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在党团组织内工作情况等早期活动。这份仍保存于俄罗斯的珍贵历史档案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件珍贵档案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意外发现

1991年8月,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当局将大批档案对外开放。1992年8月,时任中央档案馆常务副馆长的王刚率中央档案馆代表团专程赴俄罗斯查找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8月19日,中央档案馆查档的同志们在俄罗斯现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管理的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档案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份署名“邓希贤”的《自传》。

这份《自传》首页是一张22开的白纸,下方寫有“邓希贤”几个字,正文是用蓝黑墨水笔写在22开普通的学生横格作业本上,共10页。查档的同志非常兴奋,因为这段历史恰好是中央档案馆收藏的空白。欣喜之余,他们仔细地反复端详、研讨,从笔迹、内容看,大家推断这很可能是邓小平的亲笔手迹。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5岁进私塾读书时,改名“邓希贤”,这个名字用了18年。1927年7月,为适应地下工作环境,改名“邓小平”。

在俄罗斯现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的帮助下,同志们将《自传》复制了一份,另外,他们还请该中心提供一套微缩胶片。

代表团回国后,王刚立即将《自传》的复制件报送了中共中央和邓小平本人。邓小平看了以后也非常高兴,连连表示,材料能保存至今,实在不容易。

珍贵材料

《自传》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即家庭经济地位、个人的经历及思想的变迁、加入团体及服务的经过、来俄的志愿。

在《自传》的前两部分,作者严格剖析了自己参加革命前,从一个乡村少年到爱国青年,直至走向革命的生活道路的成长过程,记述了作者16岁离别故乡到法兰西勤工俭学的主要经历。

1920年9月11日,从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的邓小平与近200名学生乘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赴法。经过39天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马赛。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邓小平和2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到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的巴耶男子中学学习。

1921年初,华法教育会发出通告,说该会的费用已经用完了,只有那些能自己支付费用的学生才能继续留在学校就读。从此,邓小平开始了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外籍工人长达4年多的“勤工”生涯,他先后在钢铁厂、胶厂、汽车厂等处做工。几十年后,邓小平在回顾这段艰苦生活时说:“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自传》的第三部分即“加入团体及服务的经过”,记述了邓小平先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乃至到苏联之前在政治上成长的经历。

邓小平在做工期间,结识了一批先进青年。邓小平后来回忆道:“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的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

1923年6月,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开始参加支部工作,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1924年7月,邓小平在旅欧共青团第五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委员,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6月,党派邓小平从巴黎到里昂担任当地的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在6月至9月期间,邓小平参与组织了旅法华人声援国内五卅反帝运动的多次大规模示威和集会。1926年1月7日,邓小平与傅钟、李卓然等20名党、团员,根据中共旅欧支部的指示,踏上了去莫斯科的征途。

邓小平到达莫斯科后,先进入东方大学学习,不久即转入孙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1929年该校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邓小平早期《自传》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自传》的第四部分“来俄的志愿”,是全文的核心。在《自传》中,邓小平坚定地表示:“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把我的思想和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

《自传》最后写道:“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接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摘自《党史纵横》 孟红/文)

sdjzdx202203231354

猜你喜欢

自传共产主义俄罗斯
陈独秀的自传缘何戛然而止
云的自传
《李敖自传》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邵洵美主编“自传丛书”始末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