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医学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2022-03-22王强芬

大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混合式

[摘 要]文章将智能医学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以创新能力目标要求为导向开展教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并进一步研究了该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智能医学时代;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050-03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影像辅助诊断、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围绕培养一流医学人才目标,提出了“及时将‘互联网+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医学领域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方法更新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紧跟医学最新发展”[1]。要求医学本科教育要引入智能医学新理念,开展“医学+X”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智能医学时代的到来将会给现有的医学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经验性、重复性的操作将在很大程度上由机器替代医师来完成。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与人工智能展开竞争?如何才能不断输出具有创新性、竞争性的人才?这些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新时代的医学高等教育应该主动投入智能医学时代的发展变革中。本文立足于智能医学时代背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将智能医学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侧重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并进一步研究了该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以期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

一、智能医学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契合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医学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医学人才,但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成为制约医学人才竞争力提升的首要因素[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特征契合了智能医学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一门哲学课程,实践性、批判性、反思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3]。课程的“高阶性”体现在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基础和思想支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目的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智能医学时代的医务人员不应只满足于医术层面,还要上升至“医道”就要求医学生掌握作为各门自然科学的指导——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有效地指导医务人员深层次地探索自然科学的真谛。

第三,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掌握理性思维的方法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实践性、时代性和批判性等特征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做了重要指示,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5]。本文响应国家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将智能医学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开展智能医学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研究,这符合新医科建设的需要,也顺应了智能医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构建医学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构(见图1)。

(一)构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线上线下融合

整合本课程具备的“雨课堂”、微课、易班APP等多样化的线上教学环境和众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成线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线上通过慕课、“雨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对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的了解与把控,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生态。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工具的便利,如开启“雨课堂”的“弹幕互动”与学生实时沟通、通过“嵌入式测试”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将教师认真挑选和审核过的慕课视频、网络视频、网络链接等线上内容推荐给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等,打造立体化的线上课堂。

线下教学是在学生线上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更深入的教学,我们优化教学内容,采用专题式教学,加强重点内容的拓展和深化;课堂采用辩论式、研讨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我们通过基地参观、义工服务、“青馬班”读书分享、创新创业体验等线下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形式,以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自觉实践这门课的基本原理,涵养学生知、信、行相统一的人格品性。

(二)实施层次化教学,育人过程立体

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6]组织教学知识点,把“记忆—理解”层次的教学内容归入线上学习,把“应用—分析”层次的归入线下课堂,把“评价—创造”层次的安排在社会实践,创新线上学习、线下课堂和社会实践,通过层次化的教学体系实现立德树人过程立体化。这样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结果维度的深入,让学生的学习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能进行高水平的认知加工, 实现知识点在多元场景中的有效迁移,并进一步实现价值理念的熏陶[7]。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贯彻“八个统一”,通过打造思辨性、启发性的活力课堂实现育人过程立体化。例如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开展“中医和西医的差异与融合”的课堂讨论、“时势造英雄PK英雄造时势”的课堂辩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科研思维实操教学、社会实践微电影优秀作品展示等线下课堂和实践教学,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体现了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三)构建“资源混合+教学混合+评价混合+科教混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资源混合。线上优质教学资源与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课程资源混合、线上电子资源与线下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混合,借助碎片化的慕课视频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思考,依托基地的活动体验,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混合重塑教学环节,加强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

2.教学混合。课程平台支持课前异步学习,允许每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教师推送的内容。教师结合腾讯大数据对“00后”年轻人特点的分析和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学生线上学习数据,实行精准授课。线下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双通道学习,教师与学生就某些重、难点问题共同开展深层次探究。

3.评价混合。课程平台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教学的有效性评价能从质性和量化的实证性两个方面找到依据。评价混合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混合、师生互评—师师互评—生生互评混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混合、在多维度课程评价方式混合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实施课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尽可能客观、全面、精准地反映教学活动。

4.科教混合。我们的教学改革依托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总结广西区级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的经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混合,从项目设计、实施到评价都把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服务于智能医学时代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问题

(一)课程资源建设

首先,在甄选优质资源的基础上,解决教学资源的层次梯度问题,根据不同的能力目标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不同、系统安排教学资源使用的先后,解决课程教学资源的排序问题。其次,要把智能医学时代医学生能力目标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教学课程资源,在满足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设计并制作适合医学生用的系列教学专题,如“智能医学时代的医术与医道”“辩证思维方法论在智能医学中的体现”“智能医学时代医务人员不失业靠什么?——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强化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智能医学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打破传统评价机制,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30%)、社会实践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同时将学生在“雨课堂”这些线上学习平台的表现,如学习时间、测试得分、投稿、投票、弹幕等行为,均计入平时成绩。这种多元化考核评价突出了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成绩也更好了。通过传统教学班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班成绩对比,混合教学班90分以上的比例大大提高。

(三)课程线上线下联动教学

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在于混合,而在于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实现线上—线下相生相进、系統生发的聚合效应。以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为例,线上慕课学习“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线下课堂安排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开展“中医和西医的差异与融合”的课堂讨论,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企业、服务型政府机关等调查其存在哪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掌握直面矛盾、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的方法论。可见,“线上学习—线下课堂—社会实践”是一体的,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教学。因此,线上线下联动教学突出表现在线下课堂要设计并制作适合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原创性课堂主题讨论活动,线下要进一步创新社会实践课,融合参观体验、动手实践、现场教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的展览馆、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企业、服务型政府机关等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这些典型、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教学基地对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力打造精品实践教学,使课堂、课本上的抽象理论动起来、鲜活起来,在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价值协同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平台—教师—学生”之间的协同,教师作为主导,更需要不断学习和培养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除了具备在数据中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监测教学发展等意识、技术和能力[8],还需要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只有具有超高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素质的教学团队,才能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和安排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服务。智能医学时代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给高校本科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从而改进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探索适合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其他课程在医学智能背景下的在线教学提供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10-08)[2020-07-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52/201810/t20181017_351901.html.

[2] 段丽萍.信息技术时代的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8(5):80-81.

[3] 杜仕菊,汪帮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5):26-28,40.

[4] 蔡进.医道与医术:关于中医未来走向的思索之一[J].读书,2008(1):47-54.

[5]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0-06-15].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6] 王小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课堂观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72-177.

[7] 谭爽.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6):51-53.

[8] 邹明亮,王强芬.智慧校园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9):73-76.

[收稿时间]2020-09-08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0JGB301);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7XZZ004)。

[作者简介]王强芬(1979—),女,湖南人,教授,研究方向:科技伦理、大学生信息素养等。

sdjzdx202203231033

猜你喜欢

混合式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
刑事一审程序“混合式”构建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