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20年:研究热点及趋势

2022-03-22吴丽君

大学教育 2022年2期

[摘 要]高校教学改革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1999—2018年CNKI数据库为来源,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共现和聚类知识图谱及时间线图,分析研究热点、主题脉络、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对国家和行业相关政策依赖性较强,高水平院校参与度较低,标志性成果较少,作者及机构间合作程度低;20年来沿着四条主要脉络,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先后呈现“会计电算化、高职教育、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会计信息化、翻转课堂和互联网+”等热点主题;研究热点表现为集中出现、逐步细化和交织演进的特征;关键词突变检测揭示出以教学改革为基石、以新兴信息技术融合和会计技能培养为引领的研究前沿,指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三大方向。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CiteSpace;知识图谱;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033-05

会计学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任,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自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会计行业对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渴求就愈发强烈[2]。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落实教学改革等重大举措,高校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开始加速。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投入,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进一步体现了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2018年《关于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将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臺阶。然而,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现状、未来改革方向、具体改革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广大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和一线教师。对20年来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中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至关重要。目前,尚无文献对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研究热点、可能的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剖析。大数据为学者们进行深层次信息挖掘提供了便利,将文献计量学应用到浩瀚的文献信息中,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实现知识可视化,从而直观地揭示科学知识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演进历程,探究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3],已成为对某一领域主题进行文献分析的主要手段,可有效避免传统文献研究在大量文献中的迷失和主观判断的偏颇[4]。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 侧重于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演变趋势,功能完善,核心项目凸显。基于各大中英文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某一研究主题进行文献可视化研究已在教育、信息科学及农业等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9]。

一、文献来源及处理

本文数据源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综合考虑教学研究论文在CSSCI来源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难度和文章质量,将来源类别限定为全部期刊,但剔除学术影响力较小(总被引频次为0)的文献[10]。时间跨度设定为1999—2018年,共计20年,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812条。对检索出的文献做进一步梳理,采用“在结果中检索”剔除含非会计专业、中职、职高等文献后,得到研究文献样本1076条,以Refworks格式导出分析样本,采用Citespace5.3.R4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

CiteSpace软件运行参数设置如下:时间区间为1999—2018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文本处理功能设置为默认,选择关键词突变检测(Burst Terms),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共被引,分析数据阈值设置为TopN10,Thresholding(C,CC,CCV)值默认,网络连线强度采用Cosine算法,使用“寻径网络”“修剪切片网”“合并网”修剪图谱网络,采用关键词提取和对数似然率算法(LLR)进行聚类命名。

二、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趋势

(一)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分析

图1为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1999—2018年),表1为频次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及中心性。关键词是对某一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建立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可以分析该领域的主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中心性反映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是连接两个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中心性大于0.1时表明该节点在知识结构演变中处于核心地位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1]。Modularity和 Silhouette两参数用来判定聚类效果[12],Modularity取值介于0和1之间,越大表明聚类效果越好,大于0.3时聚类显著,Silhouette评估网络同质性,越接近1说明同质性越好,大于0.7时,聚类信度较高。本研究中图谱共有网络节点51个,连载数量57个,网络密度为0.0447,Modularity和 Silhouette两参数值分别为0.6936和0.8856,这充分说明关键词共现网络连接紧密,社团结构显著,聚类信度高。图中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连线粗细代表关键词共现关系强度,颜色由冷到暖代表时间由远及近,可以体现该领域的研究动向。由此可以看出,近20年来学者对于该领域研究的议题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管理会计、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会计信息化、翻转课堂等方面。“高职”属性关键词频繁出现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参与度较高,印证了前述分析。结合图1和表1可以看出,教学改革、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等20个热点词构成了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知识网络,频次为1950次,占所有关键词总频次的85.1%,基本表现出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其中“互联网+”、现代职业教育和翻转课堂等连线颜色呈橘黄色暖色调,表明这些主题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教学改革、会计教学、会计电算化、会计教育连线较粗且为冷色调,表明它们之间在先前的研究中有较强的共现关系。会计技能、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互联网+”连线稍粗但为暖色调,说明它们之间较强的共现关系是近期新形成的。以关键词的大节点为中心周围通常会聚集相近主题的小节点,从而构成关键词聚类,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2。聚类后从#0开始编号,聚类规模越大,其包含的成员数越多,反之则编号越小。可以看出本领域共形成教学改革、基础会计、会计专业、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会计技能等六大研究聚类,代表了我国目前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以#0聚类为例,热点关键词会计教育、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成本会计、会计实训、翻转课堂、会计信息系统等共同聚类成教学改革大类。以聚类#6为例,会计技能、创新、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共同构聚类为会计技能大类。结合图1、图2和表1,可将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分为四条主题脉络。脉络一:会计教学改革—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互联网+”会计。脉络二:“会计人才培养—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实践能力培养”。脉络三:“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会计为中心的应用型能力提升”。脉络四:“会计技能—职业教育—(教学手段及方法)创新—现代职业教育”。

(二)基于时间线图的研究热点演变趋势分析

为掌握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热点的动态演进路径,探究聚类所反映研究领域的时间特征以及热点关键词研究的兴衰过程,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采用时区(Time line)功能绘制研究热点演进路线如图3所示。相同聚类的文献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时间从左到右由远及近,同一聚类中文献数量凸显了该聚类领域研究成果的丰硕程度及重要性。可以看出,20年来所有研究热点的演进均是基于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展开的,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承担着各自的改革重任。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部分研究热点逐渐没落,部分研究热点被进一步延拓,研究与政策之间表现出良好的互动性。以时间为经,聚类为纬,分析如下。

1.2003年之前,聚类#0教学改革和#4会计教学先后出现,并一直延续。研究热点主要在会计教学、会计教育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研究主题相对单一,发文量也较少。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高职高专院校,与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高度契合。

2.2004—2007年,其余聚类依次出现,研究主题逐步丰富,发文量渐增。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础会计、管理会计、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及会计信息化等方面。基础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两门课程进行了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培养目标优化等研究。2006年5月《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布,使得上一阶段会计电算化的研究热点逐步转向会计信息化研究。此外,“高职高专”及“高职教育”等具有“高职”属性的关键词成为本阶段的一大亮点和热点,这主要得益于2006年6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它明确了高职院校的地位,加快了高职院校改革步伐。该阶段文献表明,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明确——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

3.2008—2014年无新的聚类出现,但研究内容呈现精细化和衍生化趋势,发文量激增。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更加实用的教学方法脱颖而出。现代化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使得学术界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进入深水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相继发布助推了这一进程。

4.2015—2018年,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翻转课堂、应用型、现代职业教育、“互联网+”和创新等热点词崭露头角,新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呼之欲出。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及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均提到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变,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时代已经到来,“应用型”成为研究热点词实属必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实施期间,学者已经认识到会计学专业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19],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成为会计人员适应知识更新和学会快速学习的重要途径[13]。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会计学专业在现代职业教育方面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增强。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助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从浅层融合应用向深度创新发展转变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条件下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将会逐步增多,“互联网+会计”时代已经来临。此外,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翻转课堂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但同时也应看到,该阶段网络节点分散且分支较多,文献量集中爆发但主题内容发散,这说明了当前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领域的复杂性。

三、基于突变检测的研究前沿分析

关键词突变检测是表征某一时间段文献中突现的关键词,其突变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属议题的被关注程度[16],以此可以确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21]。通过突变检测,梳理出突变率最高的8个关键词,见图4。图中Strength、Begin、End分别表示突变强度、关键词开始年份、关键词结束年份。可以看出,“教学改革”突变强度最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这说明教学改革在长时间内受到学者的重视,同时学者们开始关注会计教育。此后,作为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会计”和核心课程的“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改革开始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一段时期内,毕业生需求期望与供给质量严重不匹配,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扩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成为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因此,以“技能大赛”为基石的“会计技能”培养凸显,以“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为代表的高水平赛事得到了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共同认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各层次高校普遍推广。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达到了深度对接,培养了大量会计信息化处理和财务综合技能型人才。就延续性而言,“会计技能”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学界关注的热点。此外,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研究成为近期热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使得现代职业教育成为学界备受关注的对象。2019年1月《国家职業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预示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该研究热点将会持续。同时可以看出,突变词表现出两大类特征:2015年之前的继承、交替出现和2016年以后的集中出现。其中会计技能、翻转课堂和现代职业教育是持续到2018年的热点关键词,可以认为它们代表当前会计学教学改革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

结合研究现状和时代背景,未来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将会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立足前沿,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强化了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将不断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模式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变革,学生要加强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会计基本理论加速更新,“互联网+”会计教育理论更加丰富,会计职能将发生巨变,核算手段日益更新,传统会计系统也必将向互联网系统演变,“云会计”应运而生,企业财务部门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高校作为人才输出方,倒逼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传统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22]“四位一体”[23]等人才培养模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受到极大冲击[24]。传统“板书+PPT”等教学手段将逐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将逐步涌现,MOOC[25]、翻转课堂[26]以及混合式教学[27]等新兴教学模式会逐步推广和普及,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所占比重将日益增加[28]。主动适应变革,培养具有全面财务管理视野及扎实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的高技术复合型会计人才[29],优化传统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创新会计本科教学模式是会计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30]。“基础会计”“管理会计”这些理论课程和会计实训的课程改革路径将不断优化[31],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实验室建设将深度融合大数据、“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理念。

(二)与时俱进,破解会计行业与高校人才培养供需矛盾难题

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高素质会计人才决定了会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和资本跨境流动日趋常态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加快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全面的财务管理和国际化视野、较强的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以及符合国际化环境的会计人才将会愈发紧缺[32]。当前高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践等环节都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破解会计行业与高校人才培养供需矛盾难题已迫在眉睫。缺少人才需求单位参与,高校单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收效甚微,为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33-34]。此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高校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同层次高校对于会计学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至关重要,教学改革过程如何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内涵[35],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尤为关键。在此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学者如何破解上述难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三)融合创新,推动新兴技术下的会计学专业课堂教学革命

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关于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颁布提升了我国对本科教育和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已成为共识。当前,内部学生学情改变与外部学习方式(移动式、碎片化学习等)变革加大了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40多年来,我国大学教学改革涉及诸多方面,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却没有成为改革的重点,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推进大学课堂革命刻不容缓[36]。离开教师能动性实践的教学改革难以转化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调动教师主体能动性,实现“学生中心”的课堂生态变革势在必行[37]。高校思政课程的课堂革命已经走在前列[38],可以为会计学课堂革命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课堂教学颠覆式创新变革的核心驱动力[39],如何边破边立,不断寻找突破口,构建会计专业的新课堂、新思维和新范式,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会计学领域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四、结论

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中1999—2018年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领域的1076篇文献,采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梳理样本数据,得到作者、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谱、关键词的聚类图谱和演进路径,并对关键词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如下。

1.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领域的发文量分为低速平稳、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三个阶段,而这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本科层次院校参与较少,高水平院校、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并未得到发挥,研究群体和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相对缺乏,研究质量、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2.基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确定了该领域研究所形成的六大研究聚类、四条研究脉络、20个高频关键词,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题脉络。

3.基于时间线图研究热点演变趋势,以时间为经、聚类为纬,结合国家政策逐步分析关键词的演进路径,呈现了2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历程。

4.基于关键词突变检测分析指出,要立足前沿,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时俱进,破解会计行业与高校人才培养供需矛盾难题;融合创新,推动新兴技术下的会计学专业课堂教学革命是未来该領域三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君,卢章平.近5年我国会计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105-108.

[2] 戴月娥.加入WTO呼唤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J].电力技术经济,2000(4):59-61.

[3] 胡泽文,孙建军,武夷山.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3):131-137,84.

[4] 王恩军,李如密.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十年:研究热点、趋势与前沿: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6(5):71-79.

[5] 黎怡姗,吴大放,刘艳艳.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4):502-512.

[6] 张良,袁梅.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与脉络演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的量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8(6):39-47.

[7] 徐春蕾,王志超,薛雅卓.基于CiteSpace的奥马哈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护理研究,2018(23):3758-3762.

[8] 何尹杰,吴大放,刘艳艳.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8(12):1259-1271.

[9] 罗彪,林慧.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78-81.

[10] 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4):514-518.

[11] 谢卫红,李杰,董策.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8(6):9-17.

[12]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13] 倪爱东.能力本位下的会计职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9):142-143.

[14] 张金贵.我国加入WTO对会计的新要求[J].华真船舶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53-57.

[15] 王桂云,谷振海.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应突出职业性[J].教育与职业,2009(21):96-97.

[16] 陈绍辉,王岩.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综合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24-32.

[17] 杨淑媛,周航,刘胜达.会计人才培养视域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47-149.

[18] 张炳红.对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13):85-88.

[19] 张宝贤,唐建荣.“互联网+”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财会月刊,2017(36):80-85.

[20] 李艳.“MOOC+翻转课堂”会计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5):222-225.

[21] 程平,孙瑜.基于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國家级精品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2017(25):35-37.

[22] 缪启军.“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实践[J].财会月刊,2017(33):78-83.

[23] 丁慧琼,陈芳.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在高职“跨境电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6(14):71-74.

[24] 章君.“互联网+”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58-63.

[25] 程瑶.“互联网+”时代会计本科教育教学变革思考[J].财会通讯,2019(1):40-44.

[26] 李玲.“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实训效果优化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17):49-52.

[27] 陈英,林梅,吴海平.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研究:基于高校与企业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150-151.

[28] 牛士华.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89-93.

[29] 王良芬,赵赛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57-59.

[30] 李明娟.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5(3):46-49.

[31] 别敦荣.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7.

[32] 蔡瑶,徐玉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革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18-20.

[33] 刘武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道路认同[J].思想教育研究,2019(2):62-66.

[34] 蔡宝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革命:实质与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19(2):8-14.

[收稿时间]2020-07-22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为学习平台构建与应用策略研究(2017-R-54875)”;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全球竞争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对接职业胜任力的实现路径(2018-R-60671)”。

[作者简介]吴丽君(1982—),女,河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财务理论与实务。

sdjzdx2022032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