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景区”融合发展模式

2022-03-22封宗华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非遗景区

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史,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在今天仍旧有着极为重要的传承价值。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非遗工作室的模式的普及率不断上升。相较于传统发展形势,非遗工作室可提升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的科学性。而在非遗工作室中融入非遗+景区模式,更可实现其与景区的有机结合,提升非遗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当下非遗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出非遗+景区模式上的非遗工作室发展策略,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遗;景区;非遗工作室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见证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出来。为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越来越多的实施非遗工作室模式,在教育阶段中大力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极大的提升了保护效率。

一、非遗工作室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的统筹布局

在高职院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非遗工作室模式在当下极为常用。相较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来说,非遗工作室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可有效结合学术、教育等多个方面,全面展开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均较高。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该理念出现的时间较晚,在具体实施中尚且缺乏全面的统筹布局,部分学校在成立非遗工作室时仅出于教师个人意愿,利用教师自己的资源进行发展。这就导致非遗工作室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布局,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无法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且在寻找和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局限性也较强,与景区等结合较少,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非遗工作室的重要作用[1]。

(二)培养目标并不明确

在高职院校设立非遗工作室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布局,在培养目标上也存在较大的模糊,很多高职院校在布局非遗工作室时并不明确培养目标究竟是以传承非遗文化为主还是培养某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为主。尽管这两个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和共通之处,但在细化到培养模式上,二者依旧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手工类技艺的培养为主,若培养目标为培养技艺传人,则需采取手把手教学模式。但若目标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在模式选择上群体课堂教学模式即可[2]。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某种技能,提升其今后的岗位适应性,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而非遗工作室由于与学生今后就业导向关联性并不强,因此在非遗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上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发展动力。

二、非遗+景区融合发展模式上非遗工作室的发展策略

(一)做好统筹规划工作

为更好的在高职院校内建设非遗工作室,需提升对其重视程度,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尤其是在引入非遗+景区的融合发展模式上,需整合多方面资源,做好协调工作,才能真正提升建设成果。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可在非遗工作室的筹建过程中,将其作为研究项目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寻求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支持。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需在高职院校建设非遗工作室并引入非遗+景区模式的过程中,做好政策扶持工作以及导向工作。可搭建院校与景区的沟通渠道,借助与当地景区中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政府可搭建有关于当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资源数据库,促使高职院校与当地景区以及市场做好对接工作,降低匹配成本[3]。

(二)明确培养目标

传统高職院校由于在非遗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导致在发展中并无具体的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非遗工作室的规范化发展。针对于此,在将非遗+景区模式引入到非遗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需明确培养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以及景区发展实际需求,明确高职院校中非遗工作室的建设目标。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于景区发展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可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景区中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人员。结合景区对于工作人员的实际要求,设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景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员的要求一般以能够表演或者直接制作手工艺品为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记忆和生产型为主,除灌输有关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加入有关于实际操作的内容,提升学生专业水平[4]。

(三)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传统非遗工作室由于模式较为单一,与学生今后就业关联性不强,在课程设置上一般也仅为选修类课程,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针对于此,在将非遗+景区模式引入到非遗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可积极引入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可与景区合作,引入商业模式,在非遗工作室中开发有关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类内容和商品,更可将商品引入到景区中进行售卖,提升其商业价值。同时,还可邀请景区专门工作人员深入到非遗工作室中,对非遗工作室成员进行专业知识上的授课,引入产学研一体模式,真正提升学生参与度,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为高职院校以及非遗工作室成员增加经济收入,注入其发展动力,实现其长远可持续发展[5]。

结语:在将非遗+景区模式引入到高职院校非遗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为提升建设和发展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需做好全面统筹规划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院校与景区的沟通渠道,降低沟通成本。同时,还需明确培养目标,从而选择合理的培养模式。更要积极引入产学研一体模式,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非遗工作室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银明,宋良敏,顾鸣. 非遗手工印染技艺传承背景下的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综述[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3):131-133.

[2] 尹浩英,彭莉. 试论传统美德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开展路径与实施——以非遗大师工作室建设为例[J]. 文艺生活,2021(29):270-271.

[3] 宋俏颖.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服装专业非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手工盘扣非遗大师工作室为例[J]. 纺织报告,2021,40(3):37-38.

[4] 万剑. 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美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21(4):153-157.

[5] 秦西峰. 高职院校非遗工作室建设实践研究——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泥人李"非遗工作室为例[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5):53-56.

简介:封宗华,女,黑龙江哈尔滨人,1976年12月,本科,副教授

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非物质遗产文化

1522500783201

猜你喜欢

非遗景区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黄金周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