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叙事性文体教学例谈

2022-03-22游永梅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摘要: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教学重心需要做出创新。核心素养作为近年来教育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同时,也被要求融入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去。阅读作为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进行综合检验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了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以核心素养理念视角为重点,探究核心素养在叙事性文体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叙事性文体

引言: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变革,小学阶段的语文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主,而阅读则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它不仅是对学生识字认字能力的一种检验,还是对学生理解分析、表达感悟进行综合考察的途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核心素养理念与叙事性文体教学方式的融合,让学生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叙事性文体的教学是有着一定的方法和思想可以指导的,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认真研究教学思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认真的教研,完成优秀的叙事性文体方法和思想的凝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呈现出精彩的叙事性文体课堂。教师首先要对叙事性文体教学的环境进行创设,要在课外阅读的阶段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对自己想要阅读的书本进行选择,保证课外阅读的民主性。然而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空间并不代表老师完全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干预。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和专注力无法长时间的保证,如果没有人引导,学生很容易对阅读产生懈怠。因此,老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进行"宏观把控"。比如,在学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做一个总结:"这一单元文章的作者描写的都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有故乡的桂花、也有可爱的珍珠鸟。接下来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大家在之后的一个月中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类课外书,可以是有关于生活经历的,也可以是回忆童年的,要能体现作者对这个地方、对过去、对事物有什么不一样的情感。"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特定时间内自由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并自己做好相关的阅读计划。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阅读方式,去分析文内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文章结构、描写顺序等,在检验阅读技巧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这样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了宏观安排,又不过度的干涉学生的阅读进展,而且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技巧方面的帮助和巩固。这样的阅读过程是通過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探究实现的阅读教学,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二、老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授课

思维导图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合进课程设计中,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之前,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课程的重点列出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有意识的去关注相关内容。在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首先提问大家,大自然都有什么声音,将同学们讲到的内容概括一下,比如下雨的声音和河流的声音就概括为水,记录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可以先选择呼声最高的一种声音,比如风声。这时候可以引入第一个分支,风的声音特点。有时候风声很轻柔,像棉花糖一样软,老师可以在这里画一块棉花;有时候风声很震响,像在嘶吼一样,老师可以在这里画一个龙卷风。接着可以引入第二个分支,风带来的影响。微风的时候,吹在脸上就像有人在抚摸自己的面庞,这时候老师可以画一只手;狂风的时候,往往天都是黑沉沉的,这时候老师可以画一朵乌云。这样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声音,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让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保质的展开。

三、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把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形成固然重要,但阅读是个长期,需要坚持的行为,老师无法面面俱到的对学生进行阅读辅助。因此,对于处于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的小学生们而言,让他们能学习,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之余,更加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田忌赛马》时,可以提前让学生们进行预习,并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堂上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孙膑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出场顺序?"、"万一对方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又该怎么办?"然后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从而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结束语:

随着社会教育理念的改变和对人才综合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转变。在小学叙事性文体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要积极总结和探讨的话题,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增强对学生阅读方面教学引导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更加得心应手的迎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忠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J].家长,2021(27):154-155.

[2]陆金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策略[J].新课程,2021(34):122.

作者简介:游永梅1977年11月 女汉族  籍贯:福建省南平市学历:本科

职称: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 :小学叙事性文体阅读教学的研究邮编 353000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新城分校

3363501908238

猜你喜欢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