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在高中政治课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2-03-22杨雪
杨雪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将对话教学引入高中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情境四者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的应用模式,探索了实现对话教学的策略,即恪守对话的理念与精神、掌握对话方向、营造积极的对话氛围、提升师生对话素养、关注对话教学评价机制,达到建构意义、师生共同发展,探索教学过程中对话模式,增强高中政治课实效性。
关键词:对话教学;高中政治课;运用策略
一、对话教学概述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倡导“对话式教学”,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话教学区别于“灌输式”的传统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展示了富有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对话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过程,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倡导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尊重、和谐,是生成与开放、合作与互动的的教学。它形成了师—生、生—生、师生—文本、师生—情境之间互动的网状关系,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情境的和谐统一。
如果将对话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会陷入“假对话”的误区。比如,从对话内容上看,会出现空谈式对话,就是对话脱离教学主题,学生天马行空、泛泛而谈。这种对话虽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但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领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再者还会出现预设式对话,就是教师已经设计好固定答案,引导学生回答预设答案,教师获得既定答案。这种对话徒有对话形式实质教师表演性质的课堂,扼杀了学生批判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大多数学生成为课堂旁观者,个别学生成了教师教材的代言人。
真正的师生对话,它在真实、灵动的情境中蕴含着教育内容,生成着交流与探讨、欣赏与评价,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思维参与到对话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教师、学生、文本、情境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重要前提,教师要引导对话生成,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给学生以课堂话语权。通过循序渐近的思想交锋中感悟文本的丰富和意义,实现知识与价值的重构。
二、对话教学的应用模式
对话教学的生成依赖于议题,课堂教学单纯的对话缺乏完整意义,离开议题的对话也不存在。在具体的议题情境中开展课堂活动,师生融入对话的精神与方式进行探究与解决,从而生成对话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可以概述为以下阶段:
1.对话准备阶段:精心设计议题
有效对话是以有效议题的探究为中心,对话教学的生成也最终依赖于议题与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首先要设计紧扣文本的议题,借助一系列的新材料、新情境与新问题,科学设置合理有效的议题。既要深入挖掘文本,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设计符合核心素养目标、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议题,从而能够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议题设计要让学生愿意说、有话说,学生只有对设置的议题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愿意去思考研究问题,从而使师生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的交流,让对话能持续、深入进行下去。
对话实施阶段:建构对话课堂
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关系不是“我教你学”的知识讲授关系,而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互动的对话关系。从对话形式上,实现多主体协同对话,师生、生生之间围绕议题开展平等自由开放的对话,将课堂教学从封闭的讲授式转化为开放式的探究型,尊重学生思想认识的差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在视野融合和思想碰撞过程中,有利于产生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分享,拓展师生认知视野,实现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在对话内容上,突出意义导向。有意义的对话既要源于本文、情境又要超越文本、情境,向意义层面纵深,引发学生深层思考,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开展丰富联想,发散思维,实现“跳一跳,摘得到”的目标;又要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关,与实践相连,深入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世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融入议题情境中,自然地开展对话、生成知识。
3.对话总结阶段:开展师生反思性对话
反思性对话,重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师生、生生、生本、生境对话,其本身也是一种对话。一方面,教师在对前两个阶段的整合和内化中,反思议题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对话是否充分等,发现议题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议题的价值和意义,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既是教育目的,也是对话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话—学后反思,将自己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综合比较,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进而建构起自己的认识和知识体系。
三、对话教学的实践策略
对话教学课堂应通过真实、深刻、有效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能力、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高效教学,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倒逼课堂模式不断改革,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恪守对话的理念与精神
在课堂中践行真实、深层次的对话,需要教师以对话精神为基础重塑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对话素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平等的、开放的、多角度的对话,自觉排斥教学中的“假对话”。教师要立足对话理念与精神,一方面,要转变教师是知识权威的教学理念,教師应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学习者,以开放的心态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一边共享知识一边获得新知,要做好接受课堂中出现意料之外的答案与情况的准备;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是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观念,而将学生定位为知识的自主生成者与创新者,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材料从文本与情境中自主探索生成、获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要时刻审视自身是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以对话精神指导教学,要全程关注课堂中的师生、生生、生本、生境之间是否在进行真实有效的对话。不断根据课堂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过程。
2.围绕主题,掌握对话方向
高中政治对话教学模式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紧扣教学目标这一对话中心,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对话的方向,不让对话脱离正轨,成为无效对话。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议题的内涵,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有话可说;另一方面,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对话方向,引导学生的对话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如果对话过分偏离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师应通过点拨、提醒等方式将对话拉回正轨,做好处理课堂出现无效对话的预备方案,提高对话的针对性,实现有效对话与高效教学。另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紧扣议题内容同时又要思考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提升对话高度与深度,让课堂教学沿着正确方向开展,最终让课堂呈现多向交流、平等活泼、动态生成、真实有趣的状况。
3.营造积极的对话氛围
在课堂中践行对话教学模式,提高对话质量与效果,还需多措并举不断优化对话过程,积极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首先,为了让师生迅速融入对话情境,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议题内容,这需要提前分好小组,一般6-8人1组,分配好小组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补充人等人员及其任务,通过不同小组间的积分制与一定的奖惩机制刺激学生的求胜欲。其次,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议题内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与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迅速进入对话情境。然后,要根据议题内容,精心设计、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旧知与新知的思维碰撞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正反两个角度都有话可说的开放性议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各抒己见、营造积极热烈的对话氛围;同时,还应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恰当的点评、鼓励、引导,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提升学生获得感。最后,教师要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较自己及他人的答案,在深入理解、归纳总结现有答案基础上不断反思与质疑,让课堂高潮迭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生成新知识,让课堂对话在真实积极的氛围中不断深入发展。
4.提升师生对话素养
对话教学是围绕一定的对话主题进行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征决定了课堂上必然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这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具备较高的对话能力,一方面,学生要有积极参与课堂对话的勇气与信心,能根据对话主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勇于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准抓住对话时机、准确使用对话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抛出、引导、过渡、升华对话主题,快捷、机智、圆融的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状况,倾听学生对话呈现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提高学生的对话意识,组织对话教学顺利开展。只有师生都有较高的对话素养,课堂才能精彩纷呈、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5.关注对话教学评价机制
要促进对话教学模式不断调整、创新,增强高中政治课的实际效果,需要充分发挥教学学评价的作用。一方面,从评价的时机来看,教师要注意区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面对学生答得较好、无需再补充的问题及一些内向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立即从学生的状态、回答问题的思路等角度给予充分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与活力。面对一些回答不完善或者回答错误的情况,教师可以先不予评价,应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拓宽思路、补充完善答案后,再给予评价。另一方面,从评价的主体来看,教师要关注生生评价与师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间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及他人的问题与闪光点,提高学生进取心。同时,教师还应听取其他教师的评价,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听取其他教师合理的备课建议,并根据自身需要批判吸收;在课中实施阶段,教师可以与其他听课教师进行简短的对话交流,及时微调课堂行为,完善课堂细节;在课后反思阶段,要仔细听取各位听課教师的专业性评价,对一些突出问题集中集体智慧解决,优化课堂环节,让课堂既有活力又有深度,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维·伯姆著,李·尼科编,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郑金洲.对话教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靳玉乐.对话教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朱永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6]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7]吴成业.对话教学:内涵、价值追求及其建构[J].现代教育论丛,2009.
[8]王彦明.对话教学与教学对话的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
[9]杨淑芬.核心素养视域的对话式教学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
[10]汪旭.何谓有效的课堂教学对话[J].中国教育学刊,2021.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下对话教学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建构研究》(课题编号:JCJYC211015010)研究成果】
3205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