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郝毅的一段难忘经历
2022-03-22胡遵远徐杰卫恒涛
胡遵远 徐杰 卫恒涛
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郝毅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是目前唯一健在的金寨籍老红军,现在广西南宁休养。
1932年秋,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实行战略转移。10月,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十一师、十二师、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及郝毅所在的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出发,越过平汉路,于19日拂晓到达枣阳南部的新集镇。闻风而动的蒋介石调集近9个师共50多个团的兵力,妄图一举把红四方面军歼灭。此后,经过数日激战,红四方面军于22日上午到达枣阳西部的土桥铺,前卫部队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继续向西北突围,掩护主力部队通过。第七十三师及十一师三十一团也分别击退两侧来犯之敌。当夜12时许,红军顺利通过沙河和襄花公路,后经七方岗、双沟,越过唐、白两河,挺进至陕南边界。至此,红四方面军胜利冲出了敌人精心部署的重重包围,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新集(四井岗)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红四方面军领导令少共国际团和另外一个团坚守一处制高点,掩护其他部队突围。并且要求这两个团必须坚守到黄昏才能撤退追寻大部队。
掩护任务完成后,郝毅所在的班只剩两名战士了。他们正在撤退时,敌人追了上来,高声喊叫:“别跑,老子要抓活的。”郝毅回头一看,敌人已到山下,就赶紧往山头跑。没有跑多远,敌人的炮弹就打来了。郝毅还在跑,旁边的战友说:“小鬼,你负伤了。”郝毅低头一看,腿上鲜血直流。不见血还不觉得痛,一见血,15岁的郝毅就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嚷嚷:“妈呀,好痛呀,妈呀好痛呀!”眼泪也不停地往下流。这时,一名战友用力从裤腿上面撕下一条布,把郝毅的腿包扎好,然后就架起郝毅继续往山上走。到了山顶,天也黑了,郝毅不知被什么东西绊倒,两人一下子滚到了山底下,昏了过去。
第二天下午,当地老百姓上山打扫战场,有人发现山沟里有两名红军小战士,一动不动。他们走近一看,摸摸那个,身上已经凉了,试试鼻息,也没气了。又过来摸摸这个,发觉身上还有点热,鼻子还有点气,忙用门板把他抬到了红军救护站。
这个幸存的红军小战士就是郝毅。
由于战况紧急,红军救护站里缺医少药,护士只能用盐水给郝毅清洗伤口。这一下把郝毅痛醒了,忍不住直叫:“好痛呀,哎哟,好痛呀。你上的什么药?怎么这么痛?”护士说:“这不是药,这是用盐水来给你洗伤口,多放了点盐,所以就痛,这样你才能醒过来。”
郝毅问护士:“你们没有药?”护士说:“有,但是大部队都带走了,我们也要走。”郝毅又问:“我是怎么来的?”护士说:“昨天下午有几个老百姓,在你们打仗的那个山沟里发现你身上还有点热,就用门板把你抬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郝毅好不容易才睡着。突然,有一个伤员跑来叫醒他,说:“赶快起来,到外面集合,走!”说完那个伤员就走了。
这时房子里就剩郝毅一个人躺在床上动不了,他大声叫担架,可是叫了半天,一点动静也没有,连狗叫的声音都没有。他只好用力往外爬,费了很大劲,才从病房爬到门口。外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一点动静也没有。郝毅受伤的左腿一点力气也没有,动一下就痛得难受,着急中的郝毅干脆就爬行,靠着两只胳膊和一条腿,爬了半天才爬到院子中间。
正在这时,来了一个人,他见郝毅在地上爬,还拖着一条腿,就说:“小同志,你就这样爬着走?这怎么行?”郝毅说:“我也没有办法,救护站的人也走了。”那位同志听说救护站的人都走了,不说话就转身出去了。完啦,又剩下郝毅一个人了。三更半夜的,郝毅在那瞎摸瞎撞,沿着一条小道往前爬。忽然,那位同志又转了回来,他说:“小同志,我给你找来一根棍子,你就顺着这条小道慢慢往前走。”一边说一边走远了。
看样子,情况很紧急。有了这根棍子,郝毅强忍着伤痛,一瘸一拐地顺小道往前走,踏上了征途。
走着走着天已大亮了,郝毅看见前面站着一个人,看样子在等人。他走上前问道:“同志,你知道少共国际团在哪儿?”这个人反问:“你是哪里的?”“我是从鄂豫皖出来的,没走几天,就被敌人堵住了,领导让我们少共国际团在一个山头上打阻击,打到黄昏时再主动撤退……”对方止住郝毅的叙述,说:“为了加强主力部队,上级已经决定把少共国际团编到各团去,你也不用到其他地方去了,就跟我们一块儿走吧,有人问你的话,你就说是十师的。”
就这样郝毅跟随红四军第十师踏上了西征之路。
“你们还有没有饭?”郝毅两天没有吃饭了,饿得难受。十师的战友告诉他:“你到伙房去看看。”郝毅正在找伙房时,号兵突然吹响了集合号,哨子也不停地吹起来,快集合!快!部队集合好就整队出发了。于是郝毅不得不饿着肚子跟着部队出发了。一路上,他不时地跌倒,皮碰破了、肉划伤了,鲜血染红了衣服。但是,那个时候郝毅根本顾不上这些,一心就是想要跟上大部队,不能掉队,不管前面的大部队是不是十师,只要跟上红军部队就行。
郝毅忍着饿、带着伤、拄着棍,再紧跟也跟不上原先的部队——十师。有时正好碰到别人在吃饭,郝毅就走上去向他们要点饭吃,但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有一次,途中看到一块红薯地,他实在饿急了,也顾不上纪律要求,便开始挖红薯。他挖出了一个,还想再挖两个带上。突然,旁边来了一个肩头扛着锄头的老乡,郝毅以为是來抓他的,拿起小包就要走。这时,老乡向他招手,然后用锄头挖出几个红薯递给了郝毅。郝毅当时一下子就向他跪下了,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那位老乡用双手把他扶起来,挥挥手,意思是你走吧,不要停留。郝毅接过红薯,放在包里,一拐一拐地走了,走了很远,他还回头看看那个老乡……
正当郝毅他们急行军途中,前面的部队又被敌人堵住了。敌人用3个团堵住了漫川关这个口子,不让红军通过。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红军的处境十分危险。张国焘提出:把部队分成小分队,这样目标小、好突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一听,立即阻止說:那正好遂了敌人的心愿。敌人就是希望我们把部队分成一块一块的,这样更便于他们一口一口地来吃,最后就吃完了。张国焘不说话了。徐向前说: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我军正前方的西北角,是敌人两军的结合部。通常情况下,结合部的兵力配备比较弱,要突围就只有从西北角突。张国焘说,同意,你就下令吧。徐向前于是向时任红三十四团团长的许世友下达命令:“许世友,由你带领红三十四团,再给你加一个团,从西北角敌人的结合部向外突围。”许世友立即表示:只要我许世友在,我就一定突出去。徐向前一再叮嘱说:这一仗关系到全军的命运,一定要打好。
经过一番激战,红军终于撕开了突破口。郝毅他们所在的后续部队一拥而上,敌人的防线像缺了口的水库,口子越打越大。部队冲出重围后,郝毅也紧跟着大部队前进。这样急行军一夜又一天,红军终于甩掉了追兵,胜利踏上征程。
郝毅至今还清楚记得长征胜利前自己曾经爬过的三座大山:一是大巴山,海拔3000多米,郝毅翻山时正值冬季,雪深过膝。晚上红军身着夏装、脚穿草鞋,根本无法入睡。二是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高山寒冷缺氧,怎么办?战士们便咬着辣椒,一边刺激自己一边走。三是党岭山,海拔5000多米,常年积雪,空气更加稀薄、缺氧,还时常出现雪崩。有一次,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气也喘不过来,就想休息一会儿。他看到前面有块石头,就走上去,把小包往上一放,一屁股坐下。可是,还没等他坐稳,那块石头就歪倒了。怎么回事?郝毅回头一看,原来,这不是石头而是一颗人头,是前面兄弟部队牺牲的战友啊!郝毅吃了一惊,再也不觉得累了,也顾不上悲伤,拿起小包继续向前走去。这个场景从此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终生无法忘却。
(责任编辑:钱海峰)
链接:郝毅,金寨县白塔畈镇人,1917年出生,1932年参加少共国际团,任三营九连通信员。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随部队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本文是老红军郝毅接受家乡人员采访时,回忆自己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的一段难忘经历。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郝毅被调到中央卫生所工作。1945年10月,任八路军三五九旅四一八团卫生队队长。1947年7月,任三五九旅卫生部部长。1949年8月,调任解放军四十七军卫生部副部长。1951年3月,改任四十七军后勤部卫生处处长,随部队入朝作战。1954年9月,奉命回国,进入北京后勤学院学习。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9年,调任广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32785005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