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樨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2022-03-22李金富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梦想课程学校

李金富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扎根在拥有六千多年良渚文化的沃土上,有着百余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吴文化的典雅精致与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沉积在这方土地上,巧妙地呈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在这些细节中体现了教育者“追求有梦想的教育,创建有故事的学校”的办学愿景,秉承“木樨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育人理念和“新德育、大教学、全阅读、泛学习”的办学主张。这期校长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全国“科研型教师”、江苏省“优秀园丁”缪建平校长分享近年来学校在“追求有梦想的教育,创建有故事的学校”的办学愿景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和探索。

笔者:缪校长您好!吴文化传承特色教育经过多年的培育已成为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享誉姑苏。请您着重介绍学校如何在传承吴文化并与时俱进中办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缪校长: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自2006年起,我们学校实施“吴文化书香校园环境”创设工程,把苏州园林、小桥流水“搬”进了校园。2007年,时任苏州市副市长、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先生来学校参加《吴文化一百课》首发式,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启了基于吴文化的美育行动:把资深的苏艺专家请进课堂,编撰《吴文化一百课》《寻访世遗精华:苏州园林》《苏艺三编》等校本课程,整合课程资源:主题融合课程、行走课程、社团特色课程和节日节气课程都融合到我们的学科教学、课题研究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生全面发展,每个“跨小”娃都能掌握一样吴文化的技能,或评弹昆曲,或国画书法,或桃花坞木刻,或船拳武术……学生们的这些才艺在各级各类的比赛、展演中也屡获佳绩,学校的苏艺之花已绽放出夺目光彩,师生共赴一段美的旅程。

笔者:吴文化“梦想课程”,主题融合,兼收并蓄,五育并举,全面开花,让整个校园“活”了起来,请缪校长分享学校的梦想课程。

缪校长:教育就是点燃梦想,梦想就是步履不停。“跨小”的教育活动都有一个美丽的烙印——梦想。“我和2035有个梦想之约”的开学典礼、“相约2035——梦想与行动”的校园木樨论坛、“十岁明志 梦想起航”成长仪式、“牵手梦想,未来可期”毕业礼……一系列活动点燃了“跨小”学子为梦想而奋斗的热情。如今,每个“跨小”娃都有了一个大梦想或小目标,并在学校公众号上相继推出了六期学生梦想展示。

为了深化梦想教育,我们更迭了学校课程,从1.0版“木樨课程”,到2.0版“至雅课程”,再到3.0版“梦想课程”。在“追求有梦想的教育,创建有故事的学校”办学愿景下,为学生的梦想助力,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分别确定“筑梦·基础课程”“追梦·拓展课程”“翔梦·研究课程”,努力构建一个既有知识传递,又具有能力培养的课程结构,助推学生五彩斑斓的“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实现课程体系化、整合式和智慧型发展。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跨小”倡导幸福劳动,突出“自主”和“实践”两个元素,依托地域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劳动体验活动,如结合校园自我服务开展实践活动,有我的责任地、我的小厨房、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如结合学校的节日节气课程开展劳动教育,与优秀文化的传承有机融合,有端午节包粽子、立夏做挂蛋编织袋等;如结合少先队主题活动、社会研学之旅开展劳动教育,体验劳动之美;结合校外劳动基地体验社区志愿服务、小小图书管理员、护绿小分队等。

笔者:学校的尝试反馈教学改革行动培养了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尝试为先 问题导学 结构整合 高效反馈”16字总体性策略写进章程,“吾日四省吾身”的教学格言深入师心,请您具体谈一谈跨塘实小的教改行动。

缪校长:2020年9月,“尝试反馈教学法”在学校逐步推行。“吾日四省吾身”(“学生会做的,老师不做;学生会学的,教师不教;学生进一步教师退一步;学生问你,你去问他”)的教学格言已深入每个教师的内心。

我校被列为国家级信息化实验区实验校,并承办了去年十月份区“教智融合”月度汇活动,我校成功展示3节不同学科“教智融合”课例,呈现在教智融合背景下尝试反馈教学的实施。同时,以数据为“耙向”开展精准式分析与教学。

预热训练、我先试试、自学课本、讨论辨析、新的挑战、当堂检测、全课总结——“尝试反馈七步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从旧知过渡到新知,先试后辨,通过集思广益不断完善答案,得出结论,在讨论辨析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推进了“一单三卡一笔记”作业创新设计:

一单——“尝试反馈学习单”:整张学习单包括“课前引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三大板块。其中“课中探学”部分清晰地呈现出各学科目前建立的“尝试反馈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课后延学”部分包括“基础再现”“挑战提升”“综合研究”三个部分,“基础再现”要求学生全部完成,“挑战提升”可任选一题完成,“综合研究”部分则是有兴趣的同学开展拓展研究。关注作业分层设计与个性化拓展研究,从“学以致用”向“用以致学”转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

“三卡一笔记”——错题卡、提问卡、研究卡以及学思笔记。“三卡一笔记”与学校尝试反馈学习单有效融合。提问卡融合于“课前引学”环节,“错题卡”“学思笔记”融合于“课中探学”环节,“研究卡”融合于“课后研学”环节。学生在学中写,写中思,让学生的“学”真正成为“我在学”“我要学”,而并非是“要我学”。

向生而教、向慧而教,各科教师发挥晓评价、易加学院、易加平台的作用,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孜孜以求地建构高质课堂,促進学生健康成长。围绕五育并举教智融合,老师们不断总结反思,汇编成四本木樨校刊《梦想教育》《四学课程》《尝试反馈》《萌小说》,10多家省级刊物发表学校老师研究成果的文章。全校开设区级以上公开课38节,评优课20节。

教师之间开展教研活动十分常见,然而一个小学生与他的老师之间开展教学研究的情况却十分鲜见。2021年秋季,我们推出“小先生”养成计划,评选“善学习、会生活、真本领”的“小先生”,作为学校开展“尝试反馈深度学习”课题研究的有机实践项目之一。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实现了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大胆展示,勇于超越,在“知学、乐学、学会、会学”中“习得”知识,我们结合学科会推出“小先生讲古诗”“小先生讲语文”“小先生讲数学”“小先生讲语法”等板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小先生”成长计划给了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苏州电视台苏教融媒也对我校的“小先生”讲学做了专题报道。为了推进“小先生”成长计划,我们进行系统规划,撰写了跨塘实验小学“小先生成长计划”宣言书,发布了小先生招募令,开展小先生學期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将“小先生”讲学活动融合于课堂教学,让课堂清晰呈现“我来学”“我来讲”的生本样态,在尝试中促进学生学思结合、合作共享。

笔者:在跨塘实小,“全阅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请您谈谈在引领教师走上智慧阅读、专业阅读、深层阅读的道路上是如何鼓励老师们勤学、善研、深思,投身教育教学的?

缪校长:“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不会差,爱读书的教师教学不会差”,阅读是老师保持日进日新的最好方式。校园大阅读在“跨小”开展得如火如荼。全体教师同书共读《静悄悄的革命》《教育大求索》,行政干部带头阅读,分享好书,公众号推送“樨园漫读”;科研探航深度阅读,及时摘录笔记;青年教师坚持每月读书,线上“读书打卡”,利用“清源云听”“清源师说”阅读专栏,分享阅读心得。学校自上而下,开展的一场场读书活动,滋养了教师的气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行为。通过碎片记录,精细阅读,反思提取,形成经验,融入教育,提高教育实践洞察力,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

教师阅读带动了学生阅读。孩子们徜徉书海,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阅读节、双语节、全科阅读……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扫码借阅、云上阅读逐渐成为新的读书方式。学生阅读也带动了家庭亲子阅读,书香家庭蔚然成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浜校区豆园里的这一副对联,是我们“跨小”师生读书的永恒追求。

在跨小校园里,“大拇指”点赞活动为孩子们津津乐道。自点赞活动启动以来,“跨小”娃们用纯真的爱与善,践行着每日的美好——一句句主动问好,一次次拾金不昧,一回回弯腰拾捡,一点点学习进步,一节节“小先生”讲学……一个个“大拇指”从多个角度为孩子们闪光瞬间点赞,“大拇指”被展示在班级荣誉栏,让“美在校园的角角落落生根”,真正做到“木樨花儿开,处处放光彩”。

学校也开展了“大拇指点赞教师”行动,赞美“跨小”教师的优秀业绩大拇指点赞行动,是学校提振“跨小”教师精神的素养升维工程,在平凡的岗位上,善施教化,无私奉献,是“跨小”每个老师最优秀的品质。凡有教师在区级及以上好课(基本功)评比及论文竞赛中获奖,或者发表文章,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等,都会得到一本贴着“大拇指”的优秀书籍,“大拇指点赞行动”极大地助推了“教师素养升维工程”的深入开展。

总之,无论是“大拇指点赞学生行动”,还是“大拇指点赞教师行动”,都是把工作“做到人的心里去”,激发师生的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内驱力。

笔者:“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这句话非常引人注目,请您谈一谈学校的“萌小说”创写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缪校长:为了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学校推出了“萌小说”创写体系。本课题中的儿童“萌小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体裁——小说,而是鼓励儿童运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在课外阅读(全科阅读)中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开展绘本、童话故事、历险、校园、科幻等整本小说创写(包括:小说题目、封面、目录、序言、插图、内容等),以此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校借助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萌小说特色展示墙营造创写氛围。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形成“三位三引”的研究合力。借力电视台、《姑苏晚报》等媒体展示萌小说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形成创意共生的校园文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完成萌小说创写近千本,30篇作品发表于《校园文学》《姑苏晚报》,萌小说创写活动得到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学校开设了萌小说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学生作品。萌小说创写活动开始从语文向英语、数学等学科渗透,全科创写的体系逐渐形成。萌小说创写让孩子们收获成功,收获成长,收获自信,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童年故事。

笔者:学校在五育并举,提升教师幸福感方面的实践也别具一格,例如师生的跑操运动和船拳,请您分享一下。

缪校长:进入冬季,大课间时可以在“跨小”看到这样的一幕: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活动场地,跑道上、足球场上、篮球场上……处处都有学生跑步的身影,在《运动员进行曲》中,跑操方阵整齐、口号响亮、意气风发。这是学校体卫艺处联合体育老师开展的全体学生跑操活动。

每每看到学生跑得热火朝天,就联想到了老师,他们的工作特点是坐的比较多,所以学校提出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跑步活动,并要求做好请假报备事宜。

武术是我校最早打造的“一校一品”品牌项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打磨,目前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结合阳光体育运动,武术船拳已经在我校课程普及,师生共打船拳,一招一式无不彰显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笔者: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经过百余年发展和几代人的接续耕耘,近些年学校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学校、师生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业已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金钥匙”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特色文化学校“、苏州市“智慧校园”三星级学校、苏州市“少先队先进学校”、园区“3A级特色学校”、园区“体育艺术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今年恰逢学校建校110周年,笔者在此衷心祝愿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五育并举,全面开花,桃李满天下!

◆本期访谈嘉宾人物小传:缪建平,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校长,全国“科研型教师”,江苏省“优秀园丁”,苏州市名教师,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倡导“读学、玩学、探学、写学”,形成了“跨界·童趣”的教学特色。著有专著《让学生做“儿童数学家”》,编著《小学数学配套游戏》,参编《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名师备课经验》《奇妙的数学在这里》等,发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230余篇。

猜你喜欢

梦想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梦想
梦想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