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粤红色童谣的艺术价值和人文阐释

2022-03-21周玉娥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南粤歌谣童谣

□周玉娥/文

南粤红色童谣是南粤地区的民间音乐瑰宝之一,它记录着南粤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南粤人民英勇不屈投身革命的深刻印记。本文按照革命历史顺序对各时期的南粤红色童谣题材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论述了南粤红色童谣的艺术特点,最后阐述了其艺术价值。

童谣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洗涤与演化,记载着广府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传统,成为众多广府人的童年记忆。研究中发现有一些广府童谣都是关于抗战的红色题材,虽然这些红色童谣占比不多,但是也是真实历史的写照,对当时乃至后来的儿童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1 南粤红色童谣的主要题材

南粤红色童谣主要取材于各个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主要是鸦片战争时期、北伐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六个历史时期,歌谣的内容生动地再现了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场景,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坚强的革命斗志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

鸦片战争时期的南粤红色童谣最典型的是《三元里抗英》,这首童谣歌词是这样的:“一声大炮响,义律就埋城,三元里顶上,四方炮台打到烂,伍子垣借款,六万万讲和,七钱二兑足,八千斤未响,久久打下,十足输晒。[1]”童谣讲述的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武装英勇抗英,将英军赶出三元里的故事,歌谣后部分是讽刺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与英勇的三元里人民形成鲜明对比。从鸦片战争后,此童谣就广为流传,表现了人们誓死抵抗侵略者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愤慨、对投降者的嘲讽。北伐战争时期的南粤红色童谣典型代表是《打倒列强》,这首童谣歌词这样写道:“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成功,齐欢唱。[2]”简单明了的歌词清晰地陈述了当时旧中国的社会状况,军阀在列强的幕后操纵下无休止的混战,民不聊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歌谣最后描写了当军阀铲除后老百姓的喜悦和振奋。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童谣主要是写人民群众团结英勇抗日的题材。比如广东江门开平的一首红色童谣《抗日歌》这样唱到:“日本唔得了,如今半天吊,中日素来称好友,因何反目该冤仇。义勇军,杀到百灵庙,敌人丧胆吓出尿,跪地啼哭苦连叫,杀佢鬼子命千条。[3]”这首抗日歌前一段写了日本鬼子假惺惺的友好共和,后段写了义勇军把日本鬼子打的落花流水的场景,歌谣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和对义勇军英勇无畏的精神的歌颂。

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童谣主要是讲述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下民不聊生,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当家做主得解放。有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的,有歌颂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英勇反抗的。比如《蒋介石口一开》中歌词是这样:“蒋介石口一开,老百姓就遭灾 ;蒋介石眼一睁,五谷都不生;蒋介石板凳动,盐罐米罎空;蒋介石坐在南京地,老百姓坐在刀山林;蒋介石坐了二十年,五湖四海不太平。”歌谣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述了蒋介石国民党对老百姓的欺压和恶诈,致使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歌谣流露出了老百姓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愤恨和反抗,表达了人民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心。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南粤红色童谣主要是描写解放后新中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比如《党是太阳我是花》这首童谣唱到:“小喇叭,墙上挂,一条银线通我家,小喇叭,唱歌啦,唱出我们心里话,我跟喇叭一起唱,党是太阳我是花”歌谣通过对小喇叭、新公路这些具体事物的描写,表现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表达孩子们热爱幸福生活热爱党。

2 南粤红色童谣的艺术特点

2.1 歌词特点

南粤红色童谣歌词全部使用南粤方言,所有童谣歌词都是根据粤语读音来记录,独特的粤语传唱更具有地方特色。歌词朴实无华、言简意赅,有的委婉抒情,有的讽刺滑稽,有的直抒胸臆。在《三元里抗英》中“八千斤未响,久久打下,十足输晒”这句歌词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八千斤未响”是指清军在佛山铸造的大炮从没打响过,用以讽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南粤红色童谣歌词讲究格律,经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打倒列强》这首儿歌中整个歌谣只有四句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成功,齐欢唱”,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四字对应,第二句和第四句是三字对应,歌词格律简单,朗朗上口,直抒胸臆。在《党是太阳我是花》这首童谣中用“一条银线通我家”这句比喻新修的公路通到农村,形容解放后祖国交通发达,经济腾飞,人民生活幸福的生活现状。歌谣把党比作太阳,把小朋友比作花,用小朋友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不仅便于小朋友理解歌词的真正内涵,也更富有童趣。

南粤红色童谣中的修辞都是取材于儿童耳熟能详的周边事物,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感知和审美。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记忆传唱。

2.2 曲调特点

传统的南粤红色童谣有曲谱记载的数量不多,大多数流传收录下来的只有歌词没有歌谱。根据为数不多的南粤红色童谣曲谱分析可得知,所有童谣都是采用民族调式,常用2/4、3/4拍,变拍现象比较频繁,旋律跳进级进相间进行,下面以《三元里抗英》这首红色童谣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谱例1:南粤红色童谣《三元里抗英》

谱例中这首红色童谣全部是用粤语传唱,讲述了英军入侵时三元里人民奋力抵抗,清政府却腐败无能采取求和不抵抗的态度,歌谣带有讽刺和怒诉的情绪。歌词分为两段,以五言为主,第一段4句,其中第四句根据曲调需要变为七言,歌词大意是“一声大炮想起,英军头子义律就进城了,三元里炮台被打烂了,三元里人民团结起来英勇抵抗,把英军赶走了。”第二段六句都是五言,歌词大意是“清军找伍子垣借钱六百万给英军赔款讲和,由于清军的腐败无能,八千斤大炮从未打响过,只知道向敌人赔款投降,输个精光。”歌词中提到的义律是当时英军的头目,伍子垣是当时广东出名的商人,所以清军要找他借钱赔款,整首歌词表现了对投降派的讽刺和愤概。

歌曲曲式结构与歌词是同步的,采用了简短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2个乐句,第二段3个乐句。全部采用民族调式,加入了偏音变宫。全曲的调式在同宫系统里转换,第一段以羽调式为主,第二段前两句是角调式,最后一句落在商调式上。曲调带有八度、五度、四度大跳音程,跳进与级进相间,使旋律曲折起伏,大跳音程在演唱时更能表现人们心中的愤怒与怨恨之情,每一句都带有上滑音和下滑音装饰,增强了歌曲的讽刺和滑稽意味。

3 南粤红色童谣的艺术价值

3.1 南粤红色童谣是南粤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

南粤红色童谣是南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记录着各个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经历和故事,是一部完整的红色革命斗争史。每一首南粤红色童谣都有不同的创作背景,通过传唱这些红色童谣,不禁唤起人民对革命故事的清晰记忆,想起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人所遭受的屈辱与践踏,也想起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英勇不屈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每一首红色童谣都是一个历史的片段,是南粤地区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

3.2 南粤红色童谣为当下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价值

南粤红色童谣是广东地区宝贵的音乐遗产,给当下艺术创作提供了生动丰富的蓝本。南粤红色童谣全部采用广东方言演唱,语言简练,节奏明快,歌词韵味独特,曲调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在旋律形态上受广东方言的语调影响,带有很多大跳音程,这些独有的语言和音乐艺术特征正是南粤红色童谣经久传唱,永不衰退的主要原因。仔细研究南粤红色童谣,无论是歌词的语言艺术还是曲调的音乐艺术,都给当下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3.3 南粤红色童谣对儿童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童谣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最好的载体,通过对南粤红色童谣的诵读和吟唱,孩子们无形中掌握了歌词的韵味,理解了什么是押韵、什么是节奏和对仗。有一些带有曲调的红色童谣也成为孩子们音乐的启蒙教材,所以南粤红色童谣是孩子们语言和音乐能力的启蒙,对孩子们的语言和音乐艺术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南粤红色童谣对儿童的品格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每一首南粤红色童谣都有一个鲜活的革命故事,不同时期的儿童在传唱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能真实感受到红色童谣所流露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爱国品格。当这些经典的童谣童谣流传到当下,就成为孩子们学习革命历史的鲜活的蓝本。孩子们在学习红色童谣的同时学习革命先烈的先进故事,从中了解祖国的革命历史,从童谣歌词中真切领会到革命的艰苦与不易,学习革命精神,从小养成爱党爱国的高尚品格,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南粤红色童谣对儿童美育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童谣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意传唱,自娱自乐,是儿童内心情感最直接的宣泄[4]。通过学习南粤红色童谣,培养了儿童的审美情感,让他们从小明辩是非,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通过传唱南粤红色童谣,激起了儿童对歌词寓意的想象,也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引用

[1]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5.

[2] 陈子典.广东传统儿童歌谣[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3]“广东歌谣”编委会.广东歌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4] 李俏.教育人类学视角下广府童谣的儿童美育价值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2022.

猜你喜欢

南粤歌谣童谣
南粤赏花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童谣里的童年
南粤赏花
稻菽卷起千层浪 丰收画卷耀南粤
快乐童谣
《春天的歌谣》
读歌谣画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