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实施效果分析

2022-03-21沈彩蝶

关键词:安徽省体质考核

沈彩蝶, 刘 应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引言

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重要时期,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实现体育强国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1-2]。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质健康一词就热议不断。鉴于此,国家着眼于现实密集出台了多项有关体质健康的文件,于2014年再次推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3-4]。近年,《标准》的实施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并且在相关文件中也制定了具体的体质健康目标,承载了国家对未来的期许[5]。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趋势虽然得到有效遏制[6],但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合格率问题依旧突出,尤其是大学生[7]。随着安徽正式融入长三角,各方面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急需服务于一线的高素质健康型人才,因此找寻学生体质健康的突破口尤为紧迫。本文就安徽省高职院校《标准》实施效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分析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特征,探究体质短板,总结影响《标准》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而提出几点建议为强化《标准》实施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1.1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总体情况分析

国家立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于2014年出台了《标准》的修订版文件。安徽省实施《标准)》距今已有七个年头,根据调查显示,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如图1所示,学生《标准》测试优秀率2018年为0.17%,2019年为0.22%,2020年为0.18%。可以看出优秀率始终未破1%这一关,且上升速度缓慢。与此同时,不及格率现状:2018年为30.46%,2019年稍有好转为25.76%,2020年又突破新高为31.89%。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测试不及格率每年都有波动,但从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有下降势头。

图1 安徽省高职院校《标准》测试成绩等级百分比

1.2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标准》各项目分析

1.2.1 身体形态方面 《标准》中将BMI(体重(kg)与身高(m)2的比)作为评判学生身体形态的指标[8]。利用spss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份学生的BMI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男生2018年与2019年的BMI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而2020年的BMI明显高于前两年;女生BMI在2019年、2020年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2020年明显较高(表1)。因此得出学生的BMI指数在上升。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体重指数的正常率呈下降趋势(图2)。结合学生近几年的BMI平均指数上升和正常率降低的变化,发现学生有朝肥胖发展的不良态势。

表1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BMI指数成绩分析表

图2 安徽省近三年高职院校学生BMI指数正常率

1.2.2 身体机能方面 《标准》中将肺活量作为检测肺功能的一项指标。身体的运作需要氧,机体供氧不足将会给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对安徽省高职院校近三年学生的肺活量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肺活量成绩每年都有显著变化,肺活量平均指数在不断下降,学生身体机能有下降趋势(表2)。

表2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肺活量成绩分析表

1.2.3 身体素质方面

(1)速度素质。50米短距离跑侧面展现了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四肢的协调性以及肌肉爆发力[9]。经过分析50米成绩发现2019年学生成绩较好,男生为7.75s,女生为9.70s。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男生与女生的2018年和2020年的成绩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目前学生的速度素质有所倒退(表3)。

表3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50米成绩分析表

(2)力量素质。《标准》中体现力量素质的项目主要有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根据近三年引体向上数据显示,男生2018年成绩最好为4.2。通过分析发现2019年和2020年引体向上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且都低于2018年,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上肢肌肉力量有下降趋势。

仰卧起坐能够有效的锻炼腹部力量,它主要作用于维持身体平衡,稳定躯干。分析近三年安徽省高职院校女生仰卧起坐的成绩,发现女生仰卧起坐成绩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表4)。

表4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成绩分析表

通过分析近三年立定跳远成绩,得出学生2019年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最好,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男生2018年与2020年立定跳远成绩无统计学差异。由此说明,男生的下肢肌肉力量在退步。女生2020年立定跳远成绩与2019年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2020年成绩较低,说明女生的下肢肌肉力量也在下降(表5)。

表5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分析表

(3)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是《标准》中测试学生柔韧的一个项目。经过分析得出2020年男生的柔韧素质与2019年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2020年男生柔韧项得分低于2019年。女生2020年柔韧项平均成绩亦有所降低。由此说明,近三年学生的柔韧素质有下降的势头(表6)。

表6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分析表

(4)耐力素质。《标准》中体现学生耐力素质的项目是800m和1000m。经分析得出学生在2019年平均成绩最好,1000m平均成绩是269.9s、800m平均成绩是258.9s。2019年和2020年的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020年的成绩明显低于2019年。由此说明,学生耐力素质在倒退(表7)。

表7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800米/1000米成绩分析表

2 影响《标准》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

2.1 《标准》认知匮乏

2.1.1 领导层面 领导的重视程度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效果密不可分。安徽省实施《标准》抽查复核工作已有四年,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定了一些实施规则,但依旧未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各高校领导的思想仍停留在完成测试任务层面,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调查,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标准》测试的情况如图3所示,每年都参与的学生占比88.7%,仍有少数学生没有做到每年都参与,学校领导对政策的重视程度低,对学生要求不到位,导致《标准》测试工作没有做到全员参与。

图3 学生参与《标准》测试现状

2.1.2 学生层面 学生的认知对推动《标准》的实施具有重大影响。据调查,安徽省高职院校仅56.3%的学生对《标准》意义完全掌握,还有许多学生对《标准》测试的意义不够了解甚至是完全不了解。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对《标准》认知了解不到位,未树立《标准》政策的权威意识,测试时态度消极,出现逆反心理导致不认真配合测试。如学生怕苦怕累出现测试中途退出、甚至走完全程等现象。除此之外,多数学生抱着及格就行的心态参加测试,测试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发挥学生真正的实力,以致无法获取可靠的信息。其次,由于《标准》未引起学生的重视,导致学生缺乏内在的锻炼动力,从而漠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发现,每周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30.1%,从不参与的学生占5.8%,学生锻炼的频率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对学生锻炼次数的管控尤为紧要(图4)。

图4 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调查

2.1.3 家长层面 全面发展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仍有许多家长被禁锢于分数的牢笼,忽视体育锻炼。根据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反馈得知,72%的学生家长对教育部颁发的《标准》政策不了解,在督促学生健身问题上有待加强。

2.2 体育教学模式固化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上应具有与之相应的特点。合理的体育教学设计,是推动《标准》实施效果的一把利剑[10]。体育教学模式固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锻炼,无法从根本上转变体质的现状。调查得出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现状:体育课上运动项目单一,学生个性发展受限;教学手段创新不足,学生无法突破被动学习这一困境;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运动量、运动强度无法达到中等强度,不能满足学生强身健体的需求。如图6可以得出,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逐渐褪色,体育课已逐渐不能适应学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据调查,安徽省高职院校很少有体育教师将《标准》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范畴,在课上专门讲解与指导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教学内容与《标准》联系不紧密,以致在测试过程中出现许多动作不规范现象。如:测试动作看似简单,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能按照标准要求完成引体向上动作以及肺活量测试的学生极少,有很多学生不能掌握技巧,无法测出真实水平。

图5 家长对《标准》认知情况统计图

图6 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统计图

2.3 考核机制不健全

考核是为了提升《标准》实施效果、增强学生体质所采取的一种手段。首先是对学生的考核,安徽省仅有部分高校确立体育测试不合格不予毕业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标准》的价值。但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未按文件要求执行测试规定。反映出高校对学生考核的执行力度小,从而导致学生为偷懒而躲避测试或为获取好成绩而出现同学代测等作弊现象。其次,对教师的考核要求不具体,导致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管束不严,出现大量学生不及格现象。最后对领导的考核界定不明确,缺乏对学生健康的重视,导致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安徽省高职院校对《标准》测试的考核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小,以致测试过程中出现诚信问题以及作弊现象较多;学校为完成体质测试任务对测试数据弄虚作假、修改成绩上报、对没有测试的学生随意填写成绩,从而弱化了《标准》实际效应。因此完善考核机制的建设是当下推进《标准》政策落实和强化《标准》效果的重点之一。

2.4 保障措施未落实

提供坚实的保障是发挥《标准》效果的重要基础。但据调查,安徽省高职院校体质测试的方式多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学校无法保证集中高质量完成测试,体质测试任务被分配到每节课中,测试变相成为体育教师课上的“义务”。多数体育教师在专项工作经费方面补偿力度小,获得的经济补偿与劳动量不成正比,自身的利益未得到保障,进而严重打击了工作积极性。其次,《标准》测试工程量大,安徽省高职院校对测试仪器的更新维修等保障工作未引起充分重视。测试器材常年不更新、不注重保养和维护,仪器损耗相当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可靠性。基础保障不到位导致《标准》难以突破现实困境,达至最佳效果。

3 对策

3.1 深化价值认知,夯实《标准》理论基础

提升对《标准》价值理念的认知是实现政策认同、强化实施效果的关键部分。上层领导是《标准》的决策者、体育教师是执行者、学生为被测试者、群众为监督者,整合多元主体对《标准》价值的认知,提升对《标准》的认同感,进而能够更有效地夯实《标准》发展基础。其中,可以通过拓宽宣传渠道,扩大《标准》政策辐射范围来深化价值认知。一方面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互联网优势,建立多样化网络宣传平台,加强政策效应。如积极开发多媒体以及各交流软件的功能,宣传《标准》理论知识和现实价值,提升家庭和社会大众对《标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进全民健身,发展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以校园为宣传载体,充分开展好校园《标准》普及工作,举行线下教育宣传活动,培育学生对《标准》内涵的科学认知,营造自觉参与和主动参与的氛围。积极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手段,夯实《标准》政策的理论基础,共同构建多元主体对《标准》认同的长效机制,高质量实现《标准》目标。

3.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标准》建设水平

为改变学生厌倦体育课的消极态度,各高校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索取知识。在要求学生掌握《标准》测试方法的基础上,以熟练运用某项运动技能为教学重点,挖掘学生潜力,建立稳固的运动习惯,拔高素质水平,促推《标准》水平的建设。与此同时,应多引进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学生职业特征的新兴运动项目,多教一些职业体能方面的技术与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动。如增添瑜伽课、啦啦操等,培育学生形态美的同时又得以保持体能;素质拓展、攀岩等,既能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同时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多聚焦“新”动力来强化《标准》实施效果。

3.3 丰富体育活动,优化《标准》发展路径

开展体育活动,是助力《标准》落实,优化《标准》发展的基本手段。应携家、校、社的力量共同补齐《标准》在落实中的短板,其中要以学校为发展重点,家庭、社区为补充,在保障基础设施完备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大学生在校期间,自由时间相对来说较为充足,但多数学生选择宅在寝室。学校应构建校园体育氛围,引进多样的社团以及多举办简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广泛引导学生参与,建立锻炼习惯。最后应加强建设家庭体育文化、举办社区体育联赛,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校园、家庭、社区联合推动《标准》的实施。

3.4 完善考核机制,护航《标准》高质量落实

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是护航《标准》高质量落实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对体测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按规定强制执行。通过严厉的考核,来鞭策学生认真对待《标准》测试。其次,《标准》测试任务繁杂、工作量大,在保障体育教师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考核,不仅要对教师专业素养如体质测试方法、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核,还要对教师的道德素养进行考核。对教师提出更多的考核要求,以求扭转“敷衍完事”,徇私作弊的不良局面,提高测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第三,应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纳入高校考核评价范围,教育部应划好“红线”,对学生体质连续下降的高校给予问责,有明显进步的学校给予激励。从而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多方面保障《标准》的高质量落实。

猜你喜欢

安徽省体质考核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