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安全支持与个体安全行为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2022-03-21畅鹏花张戌凡
畅鹏花 张戌凡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南京 210024)
0 引言
安全生产是煤矿行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得到保障。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早在1996年已经制定工伤保险制度,但是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因工伤亡的人数仍然居高不下,2018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224起,死亡333人。安全管理问题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不当会导致员工因工伤亡的概率增加[1]。为进行高效的安全管理,组织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关心支持员工,让员工有更高水平的组织安全支持。在学术研究领域和企业安全管理中,组织安全支持作为一种改善安全管理问题的手段,正逐渐引起学术研究者和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有学者发现,在较高水平的组织安全支持环境中,员工更倾向于遵守组织的安全规章制度[2],个体安全行为与组织安全支持之间关系紧密。然而,组织安全支持对个体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力度大小,学者们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学术界对于组织安全支持与个体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每项研究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导致研究结果不同,而元分析使用多项现有研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避免单项研究导致的误差。因此,为准确测量组织安全支持对个体安全行为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元分析探究两者之间影响关系的做法是最优选择,这对企业管理者提供组织安全支持、促进个体安全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组织安全支持
1986年艾森伯格首次提出组织支持的概念,是组织以完成工作绩效为目的,向全体员工提供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持行为。自此,组织安全支持的定义基本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入,定义可以从行为和心理资源2个角度,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该概念。组织安全支持的定义及测量见表1。从行为角度来说,组织安全支持指组织为完成安全任务而给予员工的与安全工作相关的帮助行为。缺乏组织的支持通常会导致工作压力和倦怠,最后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从资源角度来说,管理者的安全支持定义为员工的整体认知和信念,即上级重视他们的贡献,关心他们的安全和幸福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这有助于加强员工对组织安全福利待遇水平的认知,是一种心理资源。当管理层表达对员工安全的关注时,员工就会形成一种信念,即组织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安全。
表1 组织安全支持的定义及测量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的不同,组织安全支持的测量在国内外有明显差异。在国外,学者们大多使用并修订艾森伯格开发的单维度量表对组织安全支持进行测量,侧重于表达组织对员工情感方面的支持。随着组织支持理论的不断发展,一些学者提出组织安全支持的测量应当是多维的,同时提出了工具性支持;而有的学者将组织安全支持维度划分为适应性组织支持、财务性组织支持和职业生涯组织支持;还有学者通过情感性支持、信息支持和组织支持测量组织安全支持。在国内,许百华等[3]认为上级从组织公平、领导支持、组织奖赏和工作条件3个方面对员工的良好对待增强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凌文辁等[4]基于中国情境将组织安全支持划分为工作支持、关心利益和员工价值认同3个维度;陈志霞等[5]提出,狭义组织支持包括情感性组织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广义的组织支持又增加了上级支持和同事支持2个维度。
1.2 安全行为
安全行为的定义可从行为和标准2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指个人为了促进自身和工作环境的安全而采取的行动,是员工在工作中从事的对安全产生积极影响或保障自身与同事身心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安全行为是一个先行指标,可以作为1种工具在事实发生之前来评估公司的安全绩效。
从不同角度考虑,安全行为的测量方式略有差异,从个人行为与外在环境的互动性来看,安全行为被分成交互式安全行为和结构性安全行为2类。前者指劳动者和其他同事互动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后者指员工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单独做出的行为。从个人行为的自发性角度来看,安全行为包括安全参与和安全遵守。安全参与是指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是1种自愿性行为。如主动参与安全会议,积极帮助同事完成安全任务,主动提出安全建议。安全遵守是指个人为维持工作场所安全而完成安全任务的行为,是1种强制性的行为,如穿戴防护设备和遵守正确的安全程序。类似地,安全行为被分为情景性行为和任务性行为2类,情景性行为指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活动中的行为,任务性行为指员工被要求做出的一系列安全行为。从安全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角度出发,安全行为可分为员工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
1.3 组织安全支持与安全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80%~90%的职业事故是由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由此看出,安全行为是工作绩效的1个关键方面,是职业事故伤害的直接预测因素。为促进社会稳定、提升安全绩效,学者们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将其分为内在和外在因素2大类。内在因素是指与个体直接相关的,影响其行为结果的因素,例如态度、生理、心理健康情况等;外在因素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控制的,由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因素,如组织支持、领导认同、安全沟通等。组织安全支持作为影响安全行为的外在因素,已被证明是一个提高安全绩效的重要因素,与那些得不到组织支持的员工相比,能够得到组织支持的员工产生安全行为的概率更高。
组织支持理论认为支持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资源,可以帮助员工在处理任务时获得更多的帮助,使员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工作中的安全行为。当员工意识到管理者和同事对他的支持时,员工会做出改善工作绩效的行为,来自组织的安全支持可以增加员工的团队认同感,从而为团队贡献自己的资源,增加安全参与。当外部工作环境不确定时,支持性环境将激励员工更多地参与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安全支持对员工安全行为的积极影响将会增强。当一个组织为它的员工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时(例如组织安全支持),他们将产生动力去努力工作,帮助组织实现它的安全目标。因此,研究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在此提出了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的假设——组织安全支持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安全行为。
2 研究设计
2.1 文献的筛选
为丰富本研究的文献样本量,本文利用多种国内外文献数据知识库搜集相关文献。研究所采纳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以及会议论文等,检索时间的范围是1999年至2020年。其中,国内文献数据知识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超星读秀学术搜索、百度学术等,主题词主要是“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支持”“组织支持感”“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实证研究”“分析”“关系研究”。国外文献数据库主要是 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等,检索的主题词包括“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Organizational Support”“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afety Support”“Social Support”“Work Support”“Safety Climate”“Social Exchange”“Safety Performance”“Safety Outcomes”“Safety Behaviour”。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同时删除重复文献后,本研究还利用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开展了再次搜集,以求充实文章的文献数量。
本研究初步检索到文献152篇。文献筛选的标准如下:①文献涉及组织安全支持与安全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②文献提供了完整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样本量、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方便后期计算出本研究的效果量;③删除综述性文献、多次重复发表的文献以及数据缺失和有误的文献。通过文献的筛选工作后,符合元分析研究标准的文献共有31篇,其中国内文献5篇、国外文献26篇,所有样本文献总共拥有62个效应值。样本文献的调查对象的总量为16 237。
2.2 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验证了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元分析是一种根据多个现有研究结果,对2个及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大小进行验证的统计分析方法。每项研究都会因研究者自身、研究环境、经费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样的研究问题而出现结论相异的现象,而元分析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元分析主要将已有研究的数据进行计算,最后得出效应值,同时以此来作为变量之间关系的大小。本研究采用Hedges’sg(矫正了小样本偏差的标准化均数差,下同)值作为效应值,所使用的元分析软件为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2.0。
3 数据结果
3.1 样本数据
本研究使用元分析方法来探究组织安全支持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获取每篇文献的样本量和相关系数,文章运用元分析计算得出Hedges’sg效应值。共获取31个独立研究结果。
3.2 出版偏误检验
元分析的结果可能会因为选择文章的偏差而造成偏误。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我们在进行元分析之前需要偏倚测试,使用基于效果大小分布的元数据分析偏倚。出版偏误主要以漏斗图作为判别标准。在组织安全行为和个体安全行为关系的漏斗图(图1)中,效应大小分布比较均匀,主要集中在漏斗图的顶部,接近平均效应大小,只有少数研究偏离平均效应大小。因此,观察到的整体效果是稳健的,发表的文献不存在较大的出版偏误。出版偏误检验结果见表2。本研究的Classic Fail-safeN(古典失败安全系数)值为3 107,说明需要另外搜集3 107篇无显著性的研究,才可推翻元分析的结论。综上所述,元分析受到出版偏误影响的可能性极小。
图1 组织安全行为和个体安全行为关系的漏斗图
表2 出版偏误检验结果
3.3 异质性检验
异质性指的就是研究间(组间)方差,即真实效果量之间的差异。组间方差占总方差比率愈大,表示研究间的异质性愈大。异质性检验虚无假设:所有研究的效果量都一样,如果不拒绝(p>0.1)表示研究同质。检验异质性的标准主要有森林图(Forest Plot)、T2、Q检验(p<0.1)、I2。根据元分析原理可知,当异质性较小时(I2<60%),我们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当异质性较大时(I2>80%)时,我们应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由异质性检验结果(表3)可知,p=0.000<0.05且I2=92%>80%,因此,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存在高度一致性。但是由于T2值较小,说明了研究间的差异可能受组间误差的影响较大。根据异质性检验的相关结果,元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将会更加合适。
表3 异质性检验结果
3.4 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组织安全支持对个体安全行为效果的整体影响如表4所示。从表4的最终Hedges’sg效应值来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均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即p<0.001,同时Hedges’sg效应值为正值,这表明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根据本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得出,本研究应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相应变量的分析,随机效应模型中的效应值为0.697。根据效应值的划分标准,当效应值小于0.2时,通常认为变量之间的影响较小;当效应值在0.2~0.5之间时,通常认为变量之间有中等影响;当效应值大于 0.5时,通常认为变量之间影响较大。根据效应值的划分标准可知,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这说明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4 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4 研究结论
本文总结了学术界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的实证研究,通过使用元分析方法,筛选出31篇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文章根据元分析结果的出版偏误检验、异质性检验、漏斗图以及效应值对组织安全支持与安全行为的关系进行论述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本次元分析不存在出版偏误,组织安全支持与安全行为之间的效应量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组织安全支持能够有效促进个体安全行为的产生。
5 对策建议与管理实践
(1)基于员工视角,个人行为是事故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从员工层面出发提出煤矿业安全管理的对策是改善安全行为的主要方法。提升安全培训的有效性、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激励制度激发员工安全动机等措施是实现“零事故”目标的关键举措。对员工安全行为采取考核机制、实现量化管理制度有助于打消员工违规操作和工作惰性。同时,员工的性格、心理、工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是员工层面的主要影响因子,工作分工应注意人文关怀,需根据员工自身特点安排其相应岗位,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2)基于企业视角,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合理管理员工并做好监管措施。为塑造企业安全氛围,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层与一线工人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防止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3)基于政府视角,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和员工工作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媒体网络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各行业工作人员讲解安全行为对身心健康、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让员工形成安全意识;其次政府应该制定并完善与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最后建立明确的安全奖罚制度。
(4)基于社会视角,高危行业发生工伤事故的概率最大,而从事该行业的一线工人的文化水平都较为低下,因此,应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为他们创造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给他们提供精神支持,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社会也应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及时举报那些不提供安全支持的企业,从而促进和改善个体安全行为。
6 研究局限
现有研究中安全行为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未来研究人员所要探索的一个方向。而在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方面,个人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多,导致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在于:①员工个体特征的测量工具发展较成熟;②较之其他影响因素,企业员工个人数据更易获得,但对于个人因素而言,员工安全行为的性别区分研究极少;③由于目前研究组织安全支持与安全行为关系的文献数量不多,文章在进行元分析时将组织支持、组织支持感、安全绩效纳入研究,可能会影响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④本研究只是验证了组织安全支持对安全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未进行其他效应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7 结语
首先,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员工个人内在因素对安全行为的影响,而且也需要注重安全文化、组织安全支持等外在因素的重要作用。同时,个人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对员工安全行为具有怎样的影响机制也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考察。其次,不断发展组织安全支持与安全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提出提升个体安全行为的对策建议。最后,未来研究可以验证某些变量在组织安全支持与安全行为之间的效应,同时扩充文献样本量,提升样本文献的代表性和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