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光日报:突出三大特色 捕捉新春精彩

2022-03-21李守亭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寿光市寿光新春

李守亭

2022年1月,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各新闻单位把“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的重要开篇,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群众生产生活,报道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山东《寿光日报》提前谋划,专门开辟“新春走基层”专栏,精心组织政治过硬、业务较强、作风扎实的采编队伍,深入基层、“走”深“走”实,突出地域特色、民生特色和文旅特色,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捕捉这个春天里的坚守、奋发、喜庆、祝福和期盼。

突出地域特色,贴上“个性标签”

春节前,《寿光日报》选派骨干记者郑小菲,到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洛城街道寨里村、稻田镇崔岭西村等地,采访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东华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庞东、寨里村菜农张金奎、崔岭西村菜农张美香、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玉禄、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蔬菜经营管理部经理范立波、价格指数部价格指数分析员何晓杰、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社办公室负责人刘银炜等人,主要从优质增产、运销顺畅、价格稳定三个方面着笔,写出了3000字的通讯《寿光蔬菜供应充足 百姓“菜篮子”量足价稳》,在2022 年1 月24 日《寿光日报》头版头条“新春走基层之蔬菜稳产保供”专栏刊发,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寿光蔬菜的生产、运销、保供实力,得出“寿光主动扛起蔬菜稳产保供政治责任,每天向全国供应地产蔬菜5000余吨,把寿光菜稳稳地送进全国人民‘菜篮子’”的结论,再次彰显寿光在特殊时期的责任和担当。

春节上班后第3天,记者付惠敏就来到地处寿光西大门的“中国胡萝卜第一镇”——寿光市化龙镇,一头扎进了务本村农民高文忠的拱棚里,听这位拥有100多亩地、51个大棚的家庭农场主算了一笔账:“胡萝卜一般亩产1.2万斤,按照去年每斤1.3的价格,100亩毛收入是150余万元……”并对他的新谋划充满了期待——“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计划,我们正在挖掘‘冰糖心’萝卜和胡萝卜的养生保健价值,打造成本地的土特产,并进行礼盒式包装,努力打造萝卜种植标准园,形成产销一体化新格局……”于是,2022年2月12日的“新春走基层”专栏便有了这篇鲜活的特写《“种”出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寿光日报记者在金百利种苗加工车间采访工作人员

寿光日报记者春节期间深入蔬菜大棚采访

与遍布寿光中南部的“绿色产业”(大棚蔬菜)相比,蕴藏于寿光北部地下的“黑色产业”(原油)和“无色产业”(天然气),平时则缺少关注。然而2月1日,虎年春节第一天,记者王秀慧就把采访的笔触伸到了50公里外的中石化湖北江汉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井场,听正在维修井台的“石油人”顾城连和李德蓬,道出了各自的新年愿望;听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国实天然气“管道人”杨海波,讲述在寿光干巡检工作11年的酸甜苦辣。她假期中写出了《守卫油气“大动脉”》,于2022年2月10日见报。

寿光农村传承已久的年集,是最能体现寿光地域年味儿的地方。2022年1月31日,春节前最后一期报纸的“新春走基层之年俗年味”专栏推出特别报道《年集真红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了记者付冰川在孙家集街道胡营村年集上的所见所闻,并有感而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赶年集已成为一种特别的“春节仪式”。原来都是农村人进城买年货,现在是城里人喜欢赶农村年集。同时推出的消息《年货市场价格平衡供需两旺 市民置办忙》则向读者传递了当地年货市场的新变化:寿光商超春节前联合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平台,推出了线上促销活动,线上下单、线下提货,还能快递邮寄,许多不能返寿过年的年轻人选择网购年货,给寿光的亲人拜年。

突出民生特色,聚焦百姓生活

在春节这个关键节点上,《寿光日报》不做旁观者,而是通过“新春走基层”主动突出民生特色,聚焦百姓生活,满腔热情书写一份份精彩的民生答卷。

1月17日,为期40天的2022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游子纷纷踏上回家路。为了让旅客“回得了,走得好”,寿光的春运人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17日当天,“新春走基层”记者袁萍来到寿光市汽车站、青银高速纪台出入口、寿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寿光市公交公司、寿光市交通运输局等处采访,走近春运一线,体验春运人的忙碌与辛苦,记录春运中的暖心变化。次日,本报推出《春运保安全 温暖回家路》,整版报道了寿光春运人为确保实现疫情防控与春运保障“双胜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春节后第一期《寿光日报》推出了两篇“新春走基层”报道,一版是《搬新居过新年》,二版是《24小时守候 为市民提供道路事故救援服务》,聚焦“住”和“行”,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搬新居过新年》,通过孙家集街道卢家村村民高春元家大年初三来了30多位亲戚看新房这一“小切口”,反映了寿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新农村改造、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大主题”。《24小时守候 为市民提供道路事故救援服务》,通过寿光德隆晟丰停车场的张会刚,大年初三凌晨为车主提供事故救援和保障服务的故事,折射出春节期间千千万万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们“舍小家顾大家”,换来更多家庭共享团圆。

《寿光日报》审读员王平在2022年2月上半月《审读报告》中说,从节后第一期报纸开始,就报道记者“新春走基层”的所见所闻,深入一线,采访扎实,涉及面广,可读性强,成为新的亮点。

突出文旅特色,弘扬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节日”,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新闻报道引导广大群众感受浓浓的节目氛围,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成为“新春走基层”的重要内容。

1月27日,“新春走基层之年俗年味”专栏推出整版通讯《传承传统文化 感受浓浓年味》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文化画卷”:台头镇北孙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寒假辅导班的读书声,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月宫图》领舞张秀榕的心里话,李红和女儿共同书写对联的亲子时光,寿光市2022年新年京剧演唱会、“快快乐乐过大年高高兴兴看大戏”线上戏曲展演、“云端贺岁 共度新春”文艺节目展演等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 读罢这一报道,浓浓的文化年俗年味从版面图文之间飘逸开来,引导广大市民过一个别样的“文化年”。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而1月30日“新春走基层之年俗年味”专栏推出的另一整版通讯《花饽饽“蒸”出年味儿》,记者王静则把焦点对准了寿光蔬菜饮食文化。777饮食文化公司负责人王宏刚学习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制作手艺,与寿光的蔬菜元素有机融合,尝试用新鲜蔬菜汁和面,大大提高了花饽饽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其特色花饽饽蛋糕还将送到山东卫视虎年春晚现场,向更多人展示寿光蔬菜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月7日上午,节后刚上班,记者梁田来到寿光最大的城市书房——市民阅读中心采访,写成一则500字的消息《不负春光“阅”享书香》,把市民休闲充电的新“网红打卡地”推荐给更多人,尽享阅读乐趣,书香相伴过大年。

作为过年新时尚的旅游,自然也会成为“新春走基层”关注的话题。春节期间,记者侯增梅通过走访寿光巨淀湖风景区、林海生态博览园、极地海洋世界等景区,感受节日氛围,共享游客喜悦。2月9日“新春走基层”专栏推出图文报道《人气旺“就地过年”更有味》,在展示各景区精彩游玩项目的同时,不忘引导市民“就地过年”,报道景区采取多种防疫措施管控客流,全力保证游客安全。同时,寿光巨淀湖景区滑雪戏雪项目大受青睐,也契合了北京冬奥会带动全国“冰雪运动热”的重大主题。

猜你喜欢

寿光市寿光新春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及其附近菜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2-04-27)
全国37家涉农媒体总编辑齐聚寿光 探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寿光模式”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1-02-25)
谢寿光:中国版芝加哥手册之梦
独占新春第一芳
寿光市蔬果配送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春路上不轻松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行情
寿光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