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吕梁市离石区为例
2022-03-21刘琳华徐冬梅
刘琳华,刘 豪,徐冬梅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21 世纪以来,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计划破解难题。“十三五”规划下,逐步确保搬迁健康、有序推进,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当前,中国正处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期和政策叠加期,搬迁后续生计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后续政策也需先倾向吕梁山区,巩固搬迁成果,着重发展后续产业,促进社区建设与社会融入,做好各项后续政策的衔接。
国外学者对生态移民后续发展方面,Mitchell[1]、Soltau 等[2]认为部分搬迁移民由于无法适应新环境,缺乏后续保持而重新陷入了贫困状态,可能出现失业率增加的状况。当前易地搬迁后续政策成为热点,现有学者对易地搬迁后续发展深入研究,王晓毅[3]、贺立龙等[4]认为要实现易地搬迁后续转型,将农户融入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特别是搬迁后生产与就业的接续是脱贫的根本之路。张武华等[5]、黄云平等[6]认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的完善需要统筹兼顾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就业、安置区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孙晗霖等[7]、贾宇[8]从农户满意角度出发检验后续政策效果,得出评价结果和多种影响因素,以期提升农户满意度和幸福感[7,8]。
为深入了解吕梁山区易地搬迁后续政策是否满意,选取离石区作为研究区域,其涵盖采煤沉陷区、贫困村和特困户等多种安置类型和方式,样本具有全面性和独特性。因此,从配套设施、住房条件、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变量研究影响程度,以期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实现“稳得住”目标,提高农户幸福指数,并为其他区域易地搬迁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1.1 研究区域
离石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易地搬迁涉及8 个乡镇(街道),即交口街道、田家会街道和西属巴街道,信义镇和吴城镇,红眼川乡、坪头乡和枣林乡,75个行政村,124 个自然村。实际入住1 537 户,入住率达99%。
1.2 数据来源
以离石区已搬迁户为对象,共发放302 份问卷,抽取部分样本作研究,收回有效问卷301 份,有效率为99.7% 。其中城区集中安置点霜雾都小区、苏家村小区、后马家村小区和五里铺小区有208 个样本户,4 个安置点样本户占69.1%,其他集中安置点样本户占30.9%。
量表总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达0.865,说明问卷设计具有高度可靠性,再对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915,显著性为0.000,说明本次问卷数据符合条件。
1.3 描述性统计
由表1 可知,从性别看,男性比女性占比多,男性作为家庭主力,因此调查男性比女性多;年龄多集中于30~55 岁,占53.2%;大多家庭中小学和初中的文化程度占比较高,分别占60.8%和25.6%,仅有少数高中文化水平;由于区域经济条件差,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仅有21.9%的农户具备个人技能;家庭人数在3~5 人的样本数较多,占50.8%;家庭收入主要以务工为主,占46.5%。
表1 描述统计分析
2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1 变量选取
根据搬迁实际情况,构建变量(表2)。首先分3大类,包括配套设施、住房条件、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采用水引用方便程度、综合服务平台方便程度、电力设施满意度、家到小学和初中距离、网线信号、家到医院距离、家到集市距离7 个变量衡量农户对配套设施需求程度。采用住房物业费用满意度、住房周边硬化绿化亮化程度、实际人均住房面积3 个变量反映农户对居住条件基本需求。从健康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劳动力人数3 个变量反映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作为控制变量。
表2 变量说明
2.2 提出假设
首先,在配套设施方面,搬迁安置缩短了到达集市、教育和医疗机构的时间,并且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基本完善[9],假设家到集市距离(H1)、家到小学和初中距离(H2)、家到医院距离(H3)、水引用方便程度(H4)、电力设施满意度(H5)、网线信号(H6)、综合服务平台方便程度(H7)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之间呈正向显著性影响。
其次,在住房条件方面,实际人均住房面积增加,扩大活动空间,周边硬化、绿化、亮化建设较美观,假设实际人均住房面积(H8)、住房周边硬化绿化亮化程度(H9)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存在正向显著性影响。安置小区需按时交物业服务费用,增加生活开支和压力,假设住房物业费用满意度(H10)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呈负向显著性影响。
最后,在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方面,包含3 个变量,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农户满意度影响较小,假设健康程度(H11)与其不存在正向显著性影响;家庭人均年收入(H12)与其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劳动力人数(H13)与其不存在负向显著性影响。
2.3 构建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公式为:
式中,Y代表搬迁农户满意度,X表示影响搬迁农户满意度的因素变量,k为自变量个数,β0为模型中回归常数,βk为对应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
2.4 确定主成分因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多次迭代旋转提取13 个变量组成3 个公共因子(表3)。按特征值大于1,条件提取前3 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7.913%,因此,一级指标归为配套设施、住房条件、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3 个成分。
表3 总方差解释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重共线性检验分析
由表4 可知,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关系(VIF<10)。通过SPSS23.0 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表4 可以看出,水引用方便程度、综合服务平台方便程度、电力设施满意度、住房物业费用满意度、家到小学和初中距离、家到医院距离在1%水平上显著。网线信号、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水平上显著。家到集市距离和实际人均住房面积在10%水平上显著。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配套设置方面包含的7 项变量都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之间呈正向显著关系,即假设H1~H7 成立;实际人均住房面积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呈正向显著影响,即假设H8 成立;住房周边硬化绿化亮化程度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影响,即假设H9 不成立;住房物业费用满意度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呈负向显著性影响,即假设H10 成立;健康程度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不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即假设H11 成立;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即假设H12 成立;劳动力人数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不存在负向显著影响,即假设H13 成立。
3.2 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2.1 户主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 首先,搬迁后农户由“农民”变“市民”,身份得到社会认可或现实身份转换,家庭主要以务工为主,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满意度也越高,与刘伟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健康程度变量选取具有创新性,前人大多选取家庭人数分析,发现健康影响程度不显著,由于农户身体健康状况和搬迁安置环境影响较小,农户降低了期望值,满意度不明显,说明健康程度与其不存在显著性正向关系。最后,劳动力人数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关系,搬迁安置没有使得劳动人数大幅增加。因此,劳动力人数与其不会产生显著性影响,与冯伟林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3.2.2 住房条件 首先,实际人均住房面积方面,由于多数家庭以外出务工为主,在外居住时间较长,只有星期天或者过年过节回家,长期居住时间较短,因此家庭人口用于生活的空间就越宽敞,对实际人均住房面积就越满意,与陈文娟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住房物业费用满意度方面,城区安置小区每年收一定物业费用,虽然农户生活质量逐步改善,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不仅要满足日常生活开支,还要增加额外物业费用,生活负担加重,使满意度降低,呈负向影响。最后,住房周边硬化绿化亮化方面的结果与周丽等[12]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离石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周边道路环境,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程度良好,太阳能路灯照明效果良好,为附近居住村民节省用电费用,使农户生活更加便捷,不会产生不满意的心理,因此该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3.2.3 配套设施 首先,家到最近集市和医院距离越来越近,出行改善,对于城区集中安置农户到集市或者医院的距离在1~3 km 左右,步行可以到达;对于农村集中安置户,和原来居住地相比,缩短了此距离,大约10 km 左右,基本满足农户生活需求,是正向显著性影响,与安士伟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每个家庭方便引用自来水、安全使用电力设施、放心使用网线信号,丰富生活,因此这些变量是显著正向影响,与陈文娟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再次,家到小学和初中距离影响正向显著是因为公共服务普及到位,每个安置片区都有相应小学和初中,距离1~5 km 左右,校内设有住宿和食堂,孩子安心留校,农户安心外出打工,良好的教育资源有助于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因此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与刘舒昕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最后,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卫生所、活动功能场所、便民小超市等,社区或者村庄周边服务设施完善,农户前往就近诊所看病,或医生上门,解决日常小病问题,到娱乐活动场所参与健身聊天,增进感情,到就近便利店购买生活必需品,满足生活需要,均产生正向显著性影响,与谢晶晶[14]的研究结果一致。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离石区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农户满意度之间是正向显著性影响。农户收入渠道增加,收入越多,满意度越高。
2)实际人均住房面积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之间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搬迁入住后,由于家庭劳动主力以外出务工为主,长期居住时间较短,因此家庭人口用于生活的空间就越宽敞,对实际人均住房面积就越满意。
3)家到最近的集市、小学和初中、医院的距离、网线信号、水质引用方便程度、电力设施满意度、综合服务平台方便程度与易地搬迁后续政策农户满意度之间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农户生活环境改善,搬迁距离发生改变,以及居住地周边设施、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户幸福感就会逐步提升。
4.2 建议
1)改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需要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体系,加速供电建设和电网改造,促进安置点与外界交通干线的有效衔接;适当调整安置小区物业费用,减轻负担;同步建设休闲活动区域,定期举办特色文化汇演、传统活动等,实现“稳得住”目标。
2)加强教育服务。考虑随迁子女的就学需求与安置地教育资源供给情况,在经费投入、办学审批等方面倾斜,做好安置地各类学校的学位部署与校区、校舍的规划建设,满足搬迁家庭子女的上学需求。
3)构建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前安置地配套建设了一定的医疗服务设施,在家门口接受便利的医疗服务,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缺乏专业医师、护理人员的配备,按照标准补充医学人才,使搬迁户能够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推动省级优秀医院与安置地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充分利用大数据网络等开展远程交流,对口帮扶,共同协作,提升安置地医疗服务水平。
4)提升农户文化教育水平,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培训,针对就业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自身素质,加强学习技能或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其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