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仁:探月工程四期还将实施3 次任务
2022-03-21冯华/文
冯 华/文
近年来,我国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步伐,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我国航天还将实施哪些重大工程?“十四五”时期,月球及深空探测将有哪些大动作?
全国政协常委、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透露,探月工程四期已于2021 年底正式立项,进入实施阶段。“探月工程四期的主要目标是对月球南极开展科学探测,建立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后续将分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三次任务实施,计划在2030 年之前完成。目前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吴伟仁表示,选择月球南极地区是因为其存在极昼极夜现象,初步估算将有180 多天的极昼时期,可克服月球背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长时间开展科学探测工作。
此外,科学家们还期待能在月球南极探测到水冰。“探月工程四期还研制了飞跃器,着陆之后飞跃器可飞向可能有水冰的月坑方向开展勘察、采集样本。”吴伟仁说,月球南极可供选择的着陆区范围只有中低纬度着陆区的1/10,对着陆的精度要求更高。
据介绍,探月工程四期规划了4 次任务,第一次任务是已成功实施的“嫦娥四号”,后续还有“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嫦娥六号”主要到月球的高价值地区进行采样返回,后续还有新的月壤和样品返回地球;“嫦娥七号”主要对月球极区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冰分布进行科学探测;“嫦娥八号”将与“嫦娥七号”协同工作,主要开展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试验验证和长期科学探测,对地球进行大范围、全尺度、长周期观测,并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有望于2025 年前后实施发射任务。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于去年成功实施,吴伟仁透露,后续还会有“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等任务继续实施。行星探测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开展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进行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此外,我国还将深入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吴伟仁近年来的提案大多围绕太空安全和深空探测等问题。“今年我比较关心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的计量体系建设和加大对深空探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持力度两个话题。”吴伟仁介绍,深空探测是科技的前沿领域,亟需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于日前共同发起建设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航天强国战略需求,着力打造一个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力争成为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