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2-03-21李薇毅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音乐教师音乐教学

李薇毅

內容提要:《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课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明确要求。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观念陈旧”、“缺乏引领”是造成小学音乐创作实践相关活动落实的情况不容乐观的主要因素。针对这样的现状,结合实际学情总结了“跨学科、借声势,编创节奏”、“以和弦进程为蓝本,以乐句创作为目标”、“简单作曲法,帮助学生用自己编创的乐句生成小型作品”的策略。并在课堂实践中验证了这些策略均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创作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师、音乐教学、创作实践、编创、能力培养 。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课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在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到学校,从家长到小学生本人,都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发展成了各项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更具有个性化与挑战性的创造能力提升。音乐学科也不例外,30多年前,学习音乐几乎就是学会唱歌;20多年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掌握1-2件乐器的演奏;10多年前,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老师重视。可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以进入小学音乐教材的“创作实践”却至今被音乐课选择性遗忘。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创作实践的能力,从而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国家对音乐创作实践能力的要求。

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四大课程内容之一的“创造”中对“创作实践”分学段做了明确要求。从一、二年级多形式记录音乐,到中高段年级用旋律线或乐谱记录音乐。从一、二年级利用身边的资源编创简单节奏音型,到中高段年级逐步完成2至4小节的节奏或旋律。《课标》在创作实践方面不仅对理论性的记录音乐提出了要求,还对开发学生创作潜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音乐学科中的创作实践,就是发掘学生创造性潜能,在实践中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良好手段。

2020年,教育部修订的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编创”设置为六大必修课程之一。其中涉及了即兴唱奏、编配词曲伴奏、命题创作、记录创作、编曲技术等方面。这就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音乐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不容忽视。

二、小学生音乐创作实践能力的现状调查报告

2021年初,笔者在线上和线下分别针对西安市小学音乐教师和在校小学生发放了《关于小学音乐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调查问卷》、《关于小学音乐创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调查问卷》。具体结果如下:

(一)《关于小学音乐创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西安市各小学在校学生,共收到问卷4593分,其中有效问卷4593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发现,54%的同学有过自己哼唱或演奏自己编创旋律的经历;66%的学生对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感兴趣;74%同学觉得音乐创作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65%学生希望通过老师的帮助可以将学过的歌曲用不同的方式重新表现。72.3%的学生希望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能够有合适的方式以完整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关于小学音乐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西安市各小学音乐教师,共收到问卷122分,其中有效问卷122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发现,当前42.6%老师对创作实践能力培养的概念不是非常了解;57.38%老师认为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只能让创作实践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68.03%老师只是偶尔引导学生尝试开展音响与音乐探索实践或即兴律动表演和节奏创编;60.1%老师认为阻碍开展创作实践的主要因素为缺少专业的引领,包括专家引领教师和教师引领学生两方面;40.74%的老师认为现行的课程设置,编创大多只能浅尝辄止,很难让更多的孩子形成知识链。

三、小学生音乐创作实践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小学生们大多很喜欢音乐创作实践,且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有一定呈现效果的要求。但是,现如今的创作实践教学,跟孩子们理想中的创作以及国家对学生创作能力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原因如下:

(一)观念陈旧。

目前在职的小学音乐教师主要是70后、80后和部分90后,这些音乐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音乐教学基本都是以听唱法为主的歌曲教学。随着时代发展,很多音乐教师逐步接触了国际三大教学法“达尔克洛兹”、“柯达伊”、“奥尔夫”。虽然这些较为成熟的教学法,让音乐教师开阔了一定的眼界,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老师们普遍更喜欢传统的讲授引导教学模式。传统模式对于现在普遍的大班额来说,的确有更易组织、更易完成教学任务的优势。但对于个性化极强,很难统一标准和结果的音乐创作实践来说,却显得格格不入,难以落实。因此,一线音乐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明确音乐创作实践的概念与培养方向,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符合自己学情的音乐创作实践教学理念。

(二)缺乏引领。

通过调查发现,音乐教师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创作实践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网络上也有一些先行者会发布一些创作实践方面的视频,但是细细浏览就会发现,这些先行者多是践行“奥尔夫教学法”或“柯达伊教学法”的幼儿教育从业者或是成人音乐专业的从业者。反而是中小学音乐创作实践教学极度缺乏专业引领。这也就造成了小学音乐教师偶尔会安排有节奏、旋律等简单编创的活动,但因自身专业待提升或方法不得当等缘由,缺乏示范性、推广性与持续性。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段的音乐教师们更应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多渠道关注国内外的优秀案例、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学情、研究适合自己和学情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推广,成为引领者。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跨学科、借声势,编创节奏。

1.结合数学加减,生成节奏型。

首先将常用音符的时值转换为数字。其次,用不足1拍的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通过组合时值相加得1拍的方法,让学生利用数学加法,快速生成“双八”、“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切分音”等等节奏组合。最后,再次利用数学加法,结合拍号规定的每小节总拍数,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节奏组合”等,生成1小节或多小节节奏。因这种方式涉及小数点或分数加法,所以更适合中高段的小学生。

2.趣味声势编创节奏。

“结合数学加法,生成节奏型”的方法虽高效,但不太适合小学低段的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生成个性化的节奏。因此,笔者更推荐“借用声势编创节奏的方法。”

“借用声势编创节奏法”具体的教学过程是:首先,安排对应数量的目标格,例如:四四拍设置四个目标格子;四二拍设置两个目标格子。其次,让小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音响或自己喜欢的声势,为每个目标格子设计合适的音响或声势。最后,用生成的带有音响或声势的个性化节奏为熟悉的音乐作品伴奏。

(二)以和弦进程为蓝本,以乐句创作为目标

说到“和弦”,現有的小学教材上基本没有涉及相关知识,但和弦进程又是音乐创作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结合小学生的音乐理论体系尚未完备的因素,本人建议“和弦”的概念不必要介绍的过于专业,初步创作中,了解“三和弦”即可。

简单来说就是先引导学生了解三和弦的组成,再用三和弦的三个音,按经典的和弦进程进行编创,最终形成一个或多个乐句。比如:利用“1645和弦进程”,为每小节配一组三和弦。利用对应小节三和弦中的三个音,结合之前编创节奏方式生成的节奏型,编创旋律。四小节旋律形成一个乐句。

本人先后利用这种方法,设计制作了微课《跟随经典学编曲》、引导学生运用流行音乐中的“4536251和弦进程”为《外婆的澎湖湾》改编旋律、用“1645和弦进程”创作四二拍完整乐句,为后续小型作品的生成做好铺垫。

(三)简单作曲法,帮助学生用自己编创的乐句生成小型作品。

“持续律动作曲法”也可以叫“重复创作技法”。每个乐句旋律都几乎一样,各别乐句的个别音根据实际情况不太一样.代表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种创作技法理解起来非常用容易,创作过程不繁琐,能够快速生成完整作品,大大增加了小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利用这种技法,本人的学生们利用前一节课他们自己编创的乐句创作了原创歌曲《新年祝福》,切实提高了学生音乐创作实践的能力。

音乐创作不是高高在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方法,让他们敢于创作、能够创作、乐于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化音乐,从而更好的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组、王安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郑莉. 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4.王耀华. 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J].中国音乐教育,2007,(7).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音乐教师音乐教学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中国工笔人物画形像表现与创作实践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分析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浅论高职高专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