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
2022-03-21田软萍
田软萍
摘要:物理知识逻辑性、抽象性强,对于初中生而言,无疑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使课程变得有趣;课堂教学活动要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体验中获得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物理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那么让生活走入初中物理课堂,让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现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小事中认识物理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生活化”思想,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元素开展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认知不足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知识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固执地坚守传统的教学思想,对生活化教学认知不足。在教授概念、定义时直接枯燥讲解,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把课堂教学模式化,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忽视学习的真谛。
(二)不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建设
随着升学、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教师和家长一味追求物质和成绩,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影响。据可靠数据显示,我国初中生中有抑郁倾向的学生高达40%,其中八成为女生。物理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塑造,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平等的交流讨论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和价值认知,為学生创建充分的展示平台。
(三)教学生活化实质不清晰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要先明确其实质,是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关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模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表达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常常模糊“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界限,只死板地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出发点,不进行深层探究,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积极回应就算参与了教学,就是成功的生活化课堂。不与学生做深入交流,不关心学生的思维活动,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无法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知识的深化,是课堂教学得以前进的必要条件,也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把生活融入到课堂中,促使每个环节之间紧凑地联系起来,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初中物理教师要灵活运用生活化的导入方式,把学生关心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事件观察物理现象,然后进行定理、性质的总结,以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以“从全球气候变暖说起”为例,一进入课堂,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南北方和东西方不同的生活场景。比如,冬天,东北地区飘着大雪,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袄,但是,三亚地区却阳光高照,人们穿着短裤短裙;新疆,早上起来人们穿着皮袄,到了中午却会穿上半袖裙子。这些生活现象,是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早已感知到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问题的提出,很快就能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自主地对生活现象进行探究,探寻“温度”。
(二)提出探究问题,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所得,并给予学生迁移知识经验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生活现象,发现物理规律,同时锻炼学习能力。笔者在组织生活化教学的时候,会提出问题,驱使学生进行探究。
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例,在生活中学生早已对摩擦有了初步感知。于是,笔者鼓励学生继续联系生活经历,列举出其他与摩擦有关的事例。根据学生给出的事例,笔者引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之后则以滑动摩擦为重点,创设活动:将牙刷放到木板上,来回拉动,观察牙刷毛的弯曲方向;将牙刷放到木板上不动,移动木板,观察牙刷毛的移动方向。立足此活动,笔者向学生继续提问:牙刷和木板的运动方向各是什么样的?牙刷在不同的情况下受到的滑动摩擦是什么样的?摩擦力对牙刷和木板各自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地联系刚才的操作现象,探究滑动摩擦力。
(三)操作物理实验,理解所学
实验,是学生在物理课堂上需要获取的物理知识,也是学生探究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方式。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以“研究物体的沉浮条件”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根据教材中展现的实验要求,直接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的时候,笔者将事前准备好的鸡蛋,放到盐水中;接着,往盐水中慢慢地倒入清水,继续向盐水中倒入清水;向盐水中加盐……在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思考通过不同的操作,鸡蛋处于什么状态?鸡蛋在液体中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边观看、边思考,借助实验现象,建构对浮力的初步认知。在学生们观察了实验现象之后,笔者继续提问:在实验过程中鸡蛋的浮力是否发生了变化呢?物体的沉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受到问题的驱动,学生继续深入物理实验,对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探究,总结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与物理课堂密不可分,生活化教学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教师要勤于思考,巧妙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搭建生活与课堂的桥梁,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营造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从生活实际入手,细致地研究新课标,解读其教学理念,设计精彩的课堂活动,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把物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玉芳.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设计——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21):2.
[2]张菊侠.探究创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J].文理导航, 2021(23):1.
[3]张双洋.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