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2022-03-21闫冯志来希江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区域核心素养

闫冯志 来希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地理核心素养导向重构传统地理教学是当前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当下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人地协调观(基本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基本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基本活动经验),是传统三维教学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它提出的最核心的地理技能,最具价值的地理知识,和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地理思维能力对三维目标的培养目标给出了明确的界定。

一、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教育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身心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复杂变化的人才。二是高考改革的需要。新高考模式下的“選课走班制” 教学对地理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地理教学,把握新高考考察方向,整合以学校为中心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掘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实践性,提出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让学生获得有利于自身终身发展的关键知识和必备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是必然的趋势,也具有紧迫性。我们以日常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托乡土资源和校本资源,重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探究培养方向和具体策略。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案例素材培养人地协调观。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辅助教师教学。教师授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典型案例,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孩子们直接面对真实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有用的措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培养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学生学习的抽象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置身真实的环境中,印证所学知识,对人地协调的认识更加深刻。比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淇县沬水河湿地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能够切身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培养区域认知策略

自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分析具体区域问题时,要把握各个地理要素关联性,综合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区域的特征。例如,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应该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源、植被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全面了解干旱的原因。

不同区域是有差异的,区域差异的学习常运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区域特征的对比分析,明确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加深学生对区域差异的理解。例如,通过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基地”和 “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可以清晰得出两地的区域差异。

(三)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

思维导图可以把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关系系统化、图像化,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结构工具,是由核心概念作为起点的发散思维形式,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思维,而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各级主题和中心主题的层层逻辑关系。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全面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全面地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综合思维的能力。以湘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授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农业区位因素,然后从农业自然区位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构知识,有利于发掘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全面性、系统性的综合思维。

(四)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的认识,也可以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分析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

1、地理户外考察

地理户外考察倡导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实践探究地理问题。例如,组织学生沿着鹤壁市淇河进行考察。引导学生分组探究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2、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仿真模拟实验,通过现象观察,地理原理分析,最终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如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首先,做出假设,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下垫面状况,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然后,设计3组实验,每组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下垫面(有无覆盖物),不同坡度,不同水量下,形成泥沙的量。最后得出结论,覆盖物越差,坡度越大,水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中学”,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体验了知识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

地理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认知,精研课标,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充实地理课程资源,重构地理课堂教学,使地理教学符合教育的本质,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2-37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3]吕晓丹.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地理教学,2016(17):34-36.

注: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课题批准号:2020-JKLX-17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区域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分割区域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擦桌子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区域发展篇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