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的角度看肥胖

2022-03-21李雨珊邢朝云

医学概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肥胖中医治疗

李雨珊 邢朝云

摘要:根据2020年调查研究,全球有超20亿人口肥胖,这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受超重与肥胖问题的影响,所有人现在都会被减肥这一问题所困扰,有的人都通过跑步、跳绳这些有氧运动,有的人通过节食不运动的一些方式来减肥,例如吃减脂餐,以及一些代餐产品,不规律的饮食会导致脾胃更加虚弱,起到相反的作用,然而中医作为我国的古老医学是我国的瑰宝,根据中医的角度分析肥胖分为五种类型,但大多数人的肥胖问题都是因脾胃失调所导致,本文根据体质来划分从而帮助人们健康科学的减肥。

关键词:中医;肥胖;治疗

从古至今肥胖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肥胖也会带来许多的并发症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变以及加重心脏的负荷。现如今科技发展的快速与之带来食物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更新,世界肥胖人口也在日益增加,全球有33%的人超重,10%肥胖,超二十亿人被肥胖困扰,其中中国肥胖的人近六亿,成人超重肥胖率超50%,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近20%,6岁以下达10%,肥胖已經成为全球性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而肥胖的形成是由于体内脂肪日益堆积,中医角度来说是痰积淤湿所导致,体内湿气重着,中医对肥胖的治疗通过针灸、药膳调理、按摩等手段进行治疗,不过最大的方面是通过分析肥胖病人的体质来制定治疗方案,一般来讲中医将肥胖分为五种类型:1、胃热痰瘀型2、肝气瘀滞型3、脾虚湿阻性4、肝肾两虚型5、气血两虚型进行辨证论治后制定具体方案。

《素问.奇病论》中记载“喜食甘美而多肥”;《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还记载“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其中《黄帝内经》中记载胖分为三类“膏人”、“脂人”、“肉人”三种类型。治之奈何?故出:“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而《论语》中记载“血气方刚”,其意是人只有在气和血平衡充沛的情况下,才能精力旺盛、身体强壮。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流淌至身体所需之处。因此,气虚者因精血无法给予全身,体内就容易生寒、疲劳、出汗,并逐渐在体内堆积成肥脂,皮肤开始多油,面色苍白,气短懒言;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因此,血虚者体内容易生热,易烦躁,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心悸失眠,面色萎黄。中医认为肥胖属于代谢问题,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中医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一起人也像自然一样分阴阳五行,将人体看成气、形、神的统一体,《黄帝内经》将人分为肥壮人、瘦人、肥瘦适中、壮士和婴儿五种。《灵枢·阴刚二十五人》将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土型人与水型人是易胖型,土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 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水型之人“其为人黑色,面不平,人头,广胸,小肩,大腹,大手足”,这说明体质与肥胖形成有很大的关联,根据人的体质才能更好的辨证论治。据调查显示大多数肥胖患者都是因为体内痰湿过重所导致的,“饮食不洁”导致胃病,“形体劳逸”导致脾病,脾主运化,具有吸收营养物质和运输营养物质,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脾的运化方面出现问题,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然而脾与为相表里,一纳一运,相互配合,脾失健运,则胃气失和,纳少脘痞、腹胀泄泻。一升一降,相反相成,脾虚气陷,则胃失和降而上逆;脾气不升运。一燥一湿,阴阳相济,湿困脾运,则胃纳不振,胃阴不足,脾失健运。脾如果出现问题则会导致营养不良,人会消瘦或者虚胖等各种问题,临床证见,身体重着,神疲乏力,腹大胀满,头沉胸闷,恶心,痰多,所以说脾是人体重要的枢纽,其次,脾长时间出现问题则会累给于肾。

在中医中我们该怎样治疗肥胖问题呢,第一判断患者是属于那种肥胖类型,第二判断患者体质,第三辨证论治,中医角度来说将人分为九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其中最常见的是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说到“其肥而泽者,气血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这就是说肥胖与痰浊有关,说明脂肪蓄积在体内,聚则生痰,会导致肥胖,痰湿在体内淤积久而久之会多病且导致气虚,其实说白了就像家里的水管在使用的时候中间有异物堵住就会导致水流不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水管裂开。在《灵枢·逆顺肥瘦》中记载:“广肩肉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那么在治疗方面,《丹溪心法》中认为肥胖应从湿热及气虚两方面论治,首先我们要辩证是实证还是虚症,实证是痰湿、水湿还是痰热,痰湿表现为形体肥胖、腹大胀满、四肢沉重、头重胸闷,水湿表现为腹泻、舌苔薄白,痰热偏重的人心烦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除这些之外我们还要辨明病位,肝、肾、脾、胆。胃热滞脾,证候:多食,形体肥胖,心烦头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用小承气汤和保和丸加减,小承气汤通腑泄热,行气散结,保和丸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于胃而见胃气不合者,两方合用胃热除,脾滞解,水谷精微归于正常。脾虚湿阻,证候: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腹满,纳差,动则气短,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细。治法:防己黄芪汤与苓桂术甘汤加减,防己黄芪汤重在补气健脾,利水消肿,方中黄芪、白术、健脾利湿,苓桂术甘汤健脾渗湿,主治脾虚水停,两方合用,起到健脾利湿的效果。肝气瘀滞,证候:肥胖,胸胁苦满,女性可见月经不调,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细弦。治法: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疏肝解郁,芍药养血敛阴,薄荷少许助柴胡解肝郁散肝热,这样配伍气血兼用,肝脾并治。肝肾两虚,证候;气虚血亏,记忆力减退,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脾虚运化功能失司,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法:补肾健脾,大补元煎加减。血淤,证候:肥胖,月经不调,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涩,治法:理气活血,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白芍当归养血活血。介绍这些只是一部分概括,不只是可以使用中药方剂来调理,我们也可以选用针灸以及药膳来进行调理,针灸与脾经、大肠经、胃经相关的穴位,脾经:公孙穴补脾和胃,调心安神,阴陵泉穴健脾利水,通利三焦,胃经:天枢穴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清利湿热,大肠经:合谷穴通经活络,清热解表。脾虚湿阻可以选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公孙穴,胃热湿阻选用:合谷穴、曲池穴,肝郁气滞选用:亶中穴、太冲穴,脾肾两虚选用:足三里、三阴交,阴虚内热选用:内关穴、足三里,食欲亢进选用:上脘穴、手三里。药膳减肥我们可以将食物与中药进行结合,例如:莲子瘦身汤,三花减肥汤,山楂荷叶参粥等等,但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肥胖,都要合理的控制饮食,注重饮食合理搭配。

我们在治疗时要注意多方面的观察,首先,从患者饮食方面下手,《素问·奇病论》中说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肥胖的重要原因就是过多的食用肥甘厚味,脾失运化,导致体内脂肪蓄积,痰湿瘀滞所致,饮食不洁。其次,从脏腑功能来说,《灵枢·本脏》中说到:“卫气者,所分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肉腘坚大者胃厚。”不论肥胖的人吃的多还是吃的少,都可以见到脾实的现象,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吸收过多,导致肥胖。最后,按个人体质,人生下来体质就是“以母为基,以父为楯”,随着慢慢长大与之对应的社会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慢慢的适应,最后形成属于自己的体质。此外,肥胖与生活习惯,年龄,性格因素,饮食不洁,缺乏运动,久病正虚等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以上观点的分析,不难得出中医在治疗肥胖时所得出的相关经验,中医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继续探索中医对于肥胖的研究,尤其是《黄帝内经》等中医古籍中对肥胖的论述分析的全面准确,所以我们现在应做的就是,根据古代知识的记载,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为肥胖人群解决困扰,当今世界肥胖人数的迅速增加,使得各种疾病的爆发,这个数字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多维度,多领域来为肥胖做出贡献,解决困扰人类的这一世界性难题。

参考文献:

[1]舒晴,喻松仁,王萍.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肥胖的形成机制[J].江西中医药,2017,48(02):8-9+15.

[2]张笑梅,朱燕波,邬宁茜,王琦,姚实林,虞晓含,史会梅,姜博.基于不同指标诊断的肥胖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 2015,56(03):212-215.DOI:10.13288/j.11-2166/r.2015.03.009.

[3]马晓峰. 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及中西医学体质学说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肥胖中医治疗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