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03-21陈伍妹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率漫画书故事书

陈伍妹

一、阅读理解是基础

说起阅读,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阅读与数学教学好像没有太大的关联。事实并非如此,阅读理解,对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得有一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特别是复杂的分数问题解决中,加强学生阅读理解的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教材都是按“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和“回顾与反思”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下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例8呈现出的内容。

“阅读与理解”要求学生读懂题意,找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问题。到了六年级,随着问题复杂度的提高,对于信息的搜集、题意的理解,显得越来越重要,“阅读与理解”是学生顺利解决问题的基础。

1、读中找准单位“1”

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准题目中的单位“1”,才能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在有些题目中,单位“1”是显而易见的。如:苹果的质量是雪梨的是把“雪梨的质量”看作单位“1”;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少,是把“女生的人数”看作单位“1”。

但有些分率句的单位“1”隐晦不清,只有通过阅读理解,才能准确找出来。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这句话把什么看作单位“1”?

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

生:“水结成冰”,“水”在前面,“冰”在后面,所以我把“冰的体积”看作单位“1”。

生:不对,把谁平均分,谁才是单位‘1’,而不是看谁在前,谁在后。

生:水结成冰之后体积才增加,应该是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   ,单位“1”是“水的体积”。

生:老师,我明白了,原来是水,现在变成了冰,体积增加了,要用“现在”比“原来”。

师:在找单位“1”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以后遇到分率句不完整的,先补充完整再找单位“1”。

生:应读懂题目,再去补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样找单位“1”才不会错。

学生在阅读与理解中,不但找到了单位“1”,还悟出了如何把一些隐藏着的单位“1”“揪”出来的方法。

读中分辨“率”“量”

与整数、小数相比,分数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它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刚接触分数应用题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分辨出哪个是分率、哪个是具体数量。

在一次批改作业中,练习册的一道题:一根铁丝长10米,第一次剪去全长的,第二次剪去米。还剩下多少米?学生出现了以下不同的做法:

①10--=9 (米) ②10-×2=9(米)

③10-10×-=7(米)   ④10×(1-)-  =7(米)

我引导学生再认真读题,理解清楚题目的意思。学生经过自我反思,自我剖析,发现①和②是错的,原因是没有弄明白两个“”的意义:第一个“” 是分率,第二个“”是具体数量。“怎样分辨分率与数量,有什么好方法?”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分率后面不带单位名称,数量后面带单位名称”;“我是从分数的意义去理解的,第一个“”是把全长平均分成5份,第一次剪去其中的1份,所以它是一个分率。第一次剪去了多少米,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先求出来”。

由从表面特征去判断,上升到从内部意义去理解,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与理解”中也变得更深刻。在阅读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义,为正确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数形结合尤重要

在六年级数学问题解决的题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句子,题中的数量关系与以前相比,也复杂了。如果教师只是纯粹从文字方面引导学生去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是事倍功半。“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是《分数乘法》这个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例9: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理解“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想一想、议一议

1、要畫(         )条线段表示题中两个量的关系。

2、题中把(       )看作单位1,所以要先画(       ),把它平均分成(      )份。

3、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        )(填多或少),多了这样的(     )份,也就是说,多的部分是(       )的(     )。

(二)画一画。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三)想一想,做一做。要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应先求什么?

由于线段图为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提供了直观的支持,学生很快想到,要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可以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数。

多的部分是青少年的,要用75×=60(次),然后75+60=135(次)。

有的学生还想到:要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可以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想到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对这个重要问题,我一点也不含糊,追问道。“从线段图我看到,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5份,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份,也就是有这样的9份,所以说,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用算式表示是“1+”。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答:75×(1+)=75×=135(次)。”

由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想到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通过数形结合,学生体会到“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深化与延伸,并能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新知巧妙地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旧知,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画线段图,架起了思维與文字的桥梁。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感悟到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掌握了这一策略,即使遇到更复杂的新问题也能应付自如。

三、沟通联系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训练、对比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把独立、分散的知识有效整合在一起,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1、在联想训练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如在学习了分数、比、百分数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师:现价是原价的,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原价是现价的。

生:现价与原价的比是4:5,原价与现价的比是5:4.

生:现价是原价的80%。

生:现价是原价的,说明商品打八折销售。

由此及彼,从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到用比、百分数和折扣表示,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分数、比、百分数和折扣的内在联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

2、在对比练习中沟通知识间联系。

通过设计对比练习,促进知识的内化。如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后,我设计了两组题,引导学生比一比每组中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组:

(1)六(6)班图书角有12本故事书,漫画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漫画书有多少本?

(2)六(6)班图书角有4本漫画书,漫画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第二组:

(1)六(6)班图书角有12本故事书,漫画书的本数比故事书少,漫画书有多少本?

(2)六(6)班图书角有4本漫画书,漫画书的本数比故事书少,故事书有多少本?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每组中的两道题的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也是一样的,只是所求的量发生了变化而已。

在对比中,学生深刻认识到,“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向思考,“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逆向思考。通过横向对比,沟通了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使学生不但会做,而且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避免机械套用“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的模式。

四、一题多变悟对应

随着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知识的理解和经验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从直观分析过渡到抽象思考,从“量”去寻“率”或由“率”去寻“量”,并通过一题多变,进一步感悟对应。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

例:一本故事书,亮亮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看了它的,两天共看了72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学生独立解答。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列出算式:72÷(+)。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题目求的是单位“1”的量,要用对应量÷对应分率。

师:你怎么知道“72”和“+”是对应关系呢?

生:我通过画线段图看出来。

师:数形结合找对应,真棒!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是从具体数量入手分析,72页是两天看的数量和,“数量和”对应“分率和”,所以我找到“72页”的对应分率是“+”。

师:能从“量”去寻“率”,真聪明!

师:现在老师把“两天共看了72页”分别改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8页”和“还剩88页”,你能用这个方法找到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吗?

学生很快想到,“8页”是两天看的页数的差,应该对应两天看的分率的差“-”,而“88页”是剩下的数量,要和剩下的分率“1--”相对应。

接着,我增加了难度,把题目改为“一本故事书亮亮两天看完,第一天看了它的,比第二天多看3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学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30÷(1-)、30÷【-(1-)】。哪种方法对呢?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学生经过思辨,得出第一种做法是错的,因为30页是两天看的数量差,而“1-”是求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两者显然不是对应关系。

在一题多变的训练中,学生慢慢学会从“量”去寻“率”,通过分析具体数量表示的意义,再去想它的对应分率。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对“对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抽象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分数问题解决是六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教与学的难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切实提高学生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助力学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分率漫画书故事书
小松鼠的故事书
天边的故事书
测谎仪
解分数问题例谈
还书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Little Bean
利用分率巧解题
小松鼠的故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