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型生态对话”教学课型初探
2022-03-21曾跃慧
曾跃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行,学校的教学模式纷纷发生转变,以求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初中历史及社会科目内容的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中国政治、地理和世界史的基本教学内容,堪称中文科综合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记忆,还要求学生切身地理解理论知识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含义。将课堂教学理论和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可增强学习者的核心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性;实践策略
引言: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基础,是深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导航工具,是中国教育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大任务。所以,为了实现中学生爱国、敬业、诚实、友爱等优秀品质建设,初中历史和社会上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特殊性、教育课程的特点和学校现代化发展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学校教育培养的关键地位。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不清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会直接根据课程的要求设定一些教学目标。然而,这些教育目标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来说,一般教育目标学生无法完成。这导致教学的目标仅仅浮于表面上,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所以,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目标往往和教师课堂目标之间缺乏充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以提高,初中历史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促使学生掌握历朝历代事迹知识,同时也要从以往发展中吸取历史教训更好的促进当下社会进步。而学生学习目标就是以贡献社会为大计,铭记历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感恩祖先,拥有敬畏之心,做善良合格公民。如今教育注重应试教育,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与原本目标大大偏离,长久以往,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会导致多种问题出现,致使学生无法融入社会等严重问题。
2、教学内容受到教材的限制,形式较单一
当今社会,国际竞争正日趋激烈。但归根结底,这其实就是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当前的高等教育制度要求学习者不但要了解基础知识,还要培养核心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不同挑战。在高中历史和社会课程中,老师们应该着重培育学习者的主体素质,使学习者具备相应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在历史和社会等学科方面,为了让学习者合理地了解该课程的知识内涵,教材作者应当在对课程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加以改革与加强。如此,老师就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拓展更多的知识面,使学生成绩真正地有所提高。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策略
1、以“故事”再现历史生活式
在初中关于历史和社会问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能够运用历史,并以小故事的形态直观地把历史事件展现在学生眼前。通常,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便是史学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它能够有效地复原历史、呈现历史。在历史教学与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历史教学上以纪录片的形态欣赏纪录片,把历史事件当成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来读,并在欣赏历史纪录片的过程中作一定的笔记,改变以往枯燥、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突破历史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学生更好、更直观地理解历史,创造积极、强大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设计社会活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材料,在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后,为使学生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感受中华民族的丰富内涵,教师可找到相关英雄事迹。例如,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教师可在课程结尾前为学生讲解雷锋事迹,宣扬螺丝钉精神,使学生明白有信仰,我们的民族,才有梦想。同时建立奖励制度,让学生们都能踊跃地参加做好事,从而培育学校的雷锋精神。
3、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分配实践时间
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优化课堂效率,在完成课本知识授课的同时发展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社会课堂教学需要的是教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相同时间内传授的知识内容量。因此,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分配实践时间中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要求。首先将教案中规定的授课时间,同学生进行自由分配组合时间相结合;其次明晰课堂要求,督促学生掌握课文的同时,激发学生拓展性思维,开发实践技能培训;最后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合理规划课程模块,提高整体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研究水平。例如,在课堂初中历史《生活的代际差异》一课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教师大致将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对本章节《生活的代际差异》的课堂基础知识介绍中,而第二部分则把三分之一的时间划给学生们进行自主认识和背诵课堂基础知识,最后再花上三分之一的时间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回家咨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从小到大经历的生活变化,并要求学生在下節课一一上台分享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学生通过教师上课的讲解,结合课后回家咨询父辈们的生活,将会更快地发现不同年代中生活的代际差异。初中授课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想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研究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事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的热情。
结束语:历史本身就是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重大帮助的学科之一,在当今历史背景下,我国对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愈来愈大,而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更需要重视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以现实为导向的社会课堂培养的主体意识人才,从以现实为导向的社会课堂入手培养良好的具备实际应用型思想方法的历史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赛琴. 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科学咨询,2020(30):132-133.
[2] 张洵国.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与实践[J]. 新课程,2020(10):226-227.
[3] 王瑛. 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J]. 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128.
[4] 谢传友. 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4):52.
109350052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