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高甲戏脸谱与京剧脸谱的异同及传承保护

2022-03-21卢秀萍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
关键词:脸谱文化传承

摘要: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和表演艺术综合而成。脸谱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不同地区的剧种受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所形成的脸谱不同,但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现人物性格与面貌特征,最终达到“以脸识人,以脸识情”的目的。本文介绍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高甲戏脸谱与京剧脸谱艺术之间的异同,探究当前语境下高甲戏的生存、发展问题。

关键词:脸谱;文化异同;文化传承

一、高甲戏脸谱与京剧脸谱的相同之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曾文杰曾经在采访中指出,高甲戏吸收了京剧、梨园戏、木偶戏、南音等艺术形式;台湾学者邱坤良先生在综合考察高甲戏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认为晚近时代高甲戏音乐剧目的创作均受京剧的影响,所以京剧与高甲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研究高甲戏脸谱与京剧脸谱艺术在美术领域中的异同,最后探究高甲戏脸谱的传承与保护。

脸谱的色彩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笔者年幼时,姚明作曲的《唱脸谱》红遍了大街小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家喻户晓,广为人知,描述的是京剧脸谱的经典形象。高甲戏根据剧种划分出九种不同的脸谱(如三生、三旦、三花脸),也用颜色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分正角、反角,然后再根据九种脸谱塑造人物的形象特征。比如,高甲戏脸谱中的二花脸谱(图一左)以漆红为底色,辅以黑纹带鬓边红角须,象征体格威武、性烈如火、耿直刚强的武人形象。京剧脸谱中的关羽(图一右)就是红底黑纹脸谱的代表,关羽被后人称为“武圣”,武艺高强,身躯伟岸,他尊敬刘备,一生都在为刘备的江山奉献,即使被曹操扣押,也没有背叛刘备,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人耿直刚强。高甲戏脸谱中的三花(图二左)以大白为底色,加上更多的大块黑色花纹,带鬓边黑角须,显得鲁莽、蛮横、霸道、狂妄,与京剧脸谱中曹操(图2右)的形象相对应,在京剧脸谱中白色代表阴险、狡诈、飞扬、肃煞的人。曹操京剧脸谱为白色,用白粉涂脸不以真面目见人,一般都是贬义的,代表奸诈之人。高甲戏的色彩倾向性与京剧脸谱大致相同,如高甲戏脸谱中绿林、草莽英雄和妖怪配绿色,神仙配金黄色,京剧脸谱中金色多用于神仙鬼怪,所以京剧脸谱与高甲戏脸谱都有象征意义,通过脸谱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气质与品德,帮助观众理解人物与剧情。

二、高甲戏脸谱与京剧脸谱不同之处

(一)高甲戏脸谱更注重眉毛的表现

如《连环套》里的窦尔敦形象(图三右),与高甲戏脸谱(图三左)脸谱中窦尔敦的整体色调是一样的,但是在眉毛上,高甲戏脸谱作了更多的处理,采用了“蝴蝶眉”的画法,突出眉宇的色彩与线条,夸张的蝴蝶眉使角色形象看起来浓眉大眼,符合劫富济贫、草莽英雄的人物设定。涂绘高甲戏脸谱时,首先铺底色三种:嫩肉色、白色、黄色,可根据自身肤色微调;其次是盖粉,铺底色后,盖上特制的戏剧化妆粉,固定妆面;最后,用黑色涂眉毛,胭脂抹脸颊。“眉头一耸,计上心来”,眉毛在脸谱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勾脸时要突出眉宇间的线条和色彩,在能耸动的部位下笔,这就是高甲戏脸谱的精妙之处。

(二)京剧脸谱比高甲戏脸谱的色彩更丰富

高甲戏脸谱的主要色彩是红色、粉色、蓝色、白色、黑色、橙色,大多白底黑线,简单勾勒,色彩较淡。京剧脸谱的色彩更浓郁、丰富,主要色彩是红色、黑色、白色、黄色、蓝色、金色、紫色、银色、绿色。在单个脸谱上,京剧脸谱的色彩种类更多,图四左为泉州市非遗博物馆展出的高甲戏脸谱,与右图的京剧脸谱对比可以发现,高甲戏脸谱中的碎脸较少,象征性的复杂花纹和线条使用得不多,脸谱色彩单纯,除了少许特殊脸谱,一般都是用红、黑、白三色勾画而成。总的来说,京剧脸谱用色更丰富,更鲜艳。

三、高甲戏脸谱的形成因素

“三百年前唱宋江,闽南村社梨园腔。泉州处处传高甲,水浒家家话晚窗,莫怪舞台常有丑,从知技艺本无双。远来京国殷勤意,相祝何须倒一缸。”這是一首概括高甲戏表演艺术特点的七律诗。高甲戏形成于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百姓苦不堪言,百姓渴求能有一位戏曲中的英雄出来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在当时的一些民俗活动中,有人自发装扮成梁山好汉,游行过街。起初都是孩童演绎的宋江故事,内容简单直接,所以高甲戏又被称为宋江戏。后来从事的人越来越多,继而出现由成年人组建的专业戏班。高甲戏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草根性质的地方剧种,内容粗犷自由,初期创作上文人介入少,都是演员或班主自编自演,取材于一些民间传说,并没有很多固定的规则。戏班规模小,人员文化程度低,一位演员经常要分饰数角,为了方便换装、改妆,在勾画脸谱上就会有一些程式化的操作。据说高甲戏的脸谱原本粗糙、简朴,有时甚至用锅灰抹脸,清末民初逐渐正规化,请京剧师傅教画脸谱,再根据高甲戏的戏本特色稍作改变,才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高甲戏脸谱。也正因此,高甲戏脸谱与京剧脸谱有相似之处,色彩丰富又夸张,有一定的象征性。

四、高甲戏的传承与保护

重视、抢救与保护传统文化,尤其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高甲戏是闽南民间土生土长的戏剧文化,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好高甲戏文化,可以增强闽南人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高甲戏的传承受阻,非遗文化面临断层,对于高甲戏的传承保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文化衍生品具有很强的延展性与渗透性,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旅游纪念品、文具产品、生活用品,很容易打入年轻人群的消费市场,让更多年轻人接触、了解高甲戏。高甲戏的丑角人物形象诙谐有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再融合一些闽南的特色文化,如东西塔、钟楼等,会更加有趣。通过这些手段,高甲戏的人物形象可以得到很好的宣传。

(2)开展一些线下的体验活动,使高甲戏文化走进校园,如举办“高甲戏文化月”活动,将高甲戏表演与欣赏引入高校的教学内容,开展文化专题讲座;或者在一些节庆活动上引入高甲戏的表演,在茶社、餐厅中安排高甲戏艺人等,让前来旅游的游客实实在在地感受高甲戏宛转悠扬的音律、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色彩鲜艳的戏服妆容,使高甲戏的表演场地成为旅游打卡地,甚至可以为游客提供穿戏服拍照的服务,以更好地达到宣传的目的。

(3)加强闽南语地区戏剧文化的交流。高甲戏剧场表演的场景有限,很多高甲戏演出主要安排在酬神、普度、嫁娶、祭祖等侍奉神灵的仪式上,观众多是中老年人,受众面小;高甲戏的表演语言是闽南语,除了闽南人以外,其他地区的人很难听懂高甲戏,因此也无法对高甲戏产生兴趣,这既是高甲戏的地方特色,又是它发展的一大阻力。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年轻一代的闽南人日常交流多用普通话,掌握闽南语的人越来越少,高甲戏的受众群体也就无法扩大。这就需要福建地区同我国台湾及东南亚的闽南语区加强交流,进而将具有闽南文化的特殊剧种推向世界各地。

五、总结

高甲戏是一种成长中的传统戏曲,在发展中学习了京剧的一些长处,所以与京剧有一些相似之处,而成长于闽南的地方特色,是它长久未衰的根本原因。但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高甲戏面临着生存与传承的危机,必须顺应时代作出调整和创新,才能持续发展,欣欣向荣。

作者简介

卢秀萍,1998年6月生,女,汉族,福建三明人,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写意画。

参考文献

[1]庄长江.泉州戏班[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陈耕.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35.

[3]涂丽慧.泉州高甲戏IP形象开发和衍生品设计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11):60-61.

1354500783200

猜你喜欢

脸谱文化传承
画脸谱
画脸谱(大家拍世界)
五彩的脸谱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