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文儒:最幸福的事是把人救出来

2022-03-21刘颖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队友救援应急

刘颖

肖文儒是现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从事矿山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38年,先后参加、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名。如今,他已年近花甲,長年艰苦的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但他并未退缩,依然奔走在救援一线。他为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11月3日,获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称号。

与“死神”较量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很快,他就体会到工作的危险和残酷,“有时真不是人干的活”。

一次,原大同矿务局一煤矿采空区着火,肖文儒和队友们冒着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到井下打密闭墙。热浪翻滚中,所有人只能闭着眼睛作业。升井时,肖文儒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百米深井下阴冷的风吹过来,他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另一次煤矿火灾中,肖文儒的一名队友在打密闭墙时不慎走错了方向,惊慌失措中在黑暗巷道里狂奔,氧气呼吸器被撞掉,最终倒在了井下。

应急救援是与“死神”的较量。这份工作之险之苦,非常人所能承受,肖文儒不是没有退缩过。但是一次次挽救生命的喜悦,坚定了他从事这份职业的信念。

1985年冬,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突发着火事故。当肖文儒和队友们带着被困人员成功升井时,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在他们面前:“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老人这一跪,让他深受震撼,更让他感受到救援工作人员沉甸甸的责任。

1988年,肖文儒身为刑警的四哥因公牺牲,年仅29岁。经历丧子之痛,母亲哭着劝肖文儒换一份工作。肖文儒很担心母亲,但是“救人”已经成为他割舍不下的使命。后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他说:“这是头别在裤腰带上的工作,如果我的付出能够救出一个人,就能减少几个家庭很多人的痛苦,我这个工作就值。”

记不清有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们命悬一线。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鬼门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直到今天,他还经常梦到漫天火光中,自己孤身行走在火海边缘……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煤矿火灾事故中,矿井下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肖文儒话音未落,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大火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光荣了。”肖文儒说。

“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虽然身为总工程师,肖文儒却更像一个基层救护指战员,多少年来他的习惯一直未变,只要到了事故现场,就一定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救援遇到困难时,他更是毫不犹豫地下井找原因,想办法。

2010年,在处置山西王家岭矿特大透水事故中,肖文儒先后5次下井勘查,不断优化救援方案,和队友们连续奋战8天8夜,最终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这次救援壮举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被国外权威媒体评价为“世界十大救援奇迹之首”。

“逃生是人的本能,但我们是向险而奔、逆行出征。越是险象环生,越需要我们深入其中。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守夜人的职责。”肖文儒说,“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难,但人被救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心中的欣慰和喜悦,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体会不到的。”

在生死考验中成为权威专家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一次煤矿火灾事故中,救援行动失败,井下被困人员全部遇难。他记得,救援队一开始还能通过电话联系上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落后,虽然大家拼尽全力,依然未能救出他们。一点点流失的希望,逝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刺痛着肖文儒。

为了提高救援成功率,肖文儒不断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运用新技术、新装备。38年来,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冲锋在救援最前线,在无数次生死考验中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2021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十分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举措,大地特勘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一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时,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他的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练就这身临场应变、力挽狂澜的本事,肖文儒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应急救援是非常态化、非正常化的,光凭书本知识不行,还要依靠实战中积累的经验。”肖文儒说,“灾难现场瞬息万变,救援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否则不仅救不了被困人员,反而会导致伤亡扩大。”

肖文儒平时温和谦逊,可一到救援现场,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为确保科学救援、安全救援,不管对方职务多高、身份多权威,他都能坚持原则,说出自己的观点。”老同事孙国建说。

2013年3月29日,吉林省八宝煤业公司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肖文儒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气体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井下火区燃烧猛烈、实施封闭必将爆炸的结论,建议吉林省政府严禁任何人下井。

对于他的判断,有人不以为然。有专家提出安排200多人下井、彻底封闭火区的建议;还有一位高学历领导甚至拍胸脯做出不会出事的保证。但肖文儒摆事实、讲数据,据理力争。最终,吉林省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

然而,4月1日,八宝煤业公司还是擅自违规安排人员入井施工密闭,导致再次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8人受伤。“如果我不坚持反对,该矿可能安排200多人下井,伤亡会更大。”肖文儒说。

这样的精准研判、力排众议,出现在多次救援行动中。肖文儒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在一次次救援实战中得到印证,他成了救援人员心中“权威”的代名词,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一道光。

此生最对不起的是家人

像肖文儒这样连续从事一线救援的人不多。早年的队友大多已改行,有的发了大财,劝他也“下海”,但他舍不得放下自己的专业。他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

为实现更加科学安全的救援,肖文儒一直在学习和总结经验,他组织制定技术管理责任制,撰写技术操作规程;他深入基层“传帮带”,组织培训了91支国家救援队伍;他不断探索新技术,推广先进装备的广泛应用。肖文儒有40多本厚厚的救援笔记,里面记录着他从业38年来的宝贵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人。徒弟们救援有功,他比谁都兴奋。

2021年4月10日18时许,新疆丰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星夜驰援,4月11日就抵达事故现场。新疆的初春,早上春寒料峭,中午烈日炎炎,晚上大雪纷飞,一天经历四季,尝遍冷暖。救援队员们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盒饭,每天工作到凌晨。59岁的肖文儒直到35天后才撤离,刷新了他个人最长的现场工作记录。

肖文儒的心脏里放着3个支架,他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关节炎……但对于这个每年最多出差200多天,经常持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人来说,病痛常常被忽略。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肖文儒总是将前往现场救援说成“去地方出差,调研几天”。有一次,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拨通了他的电话,泣不成声:“你不要命啦!”

半生救人无数,肖文儒俯仰无愧,唯一觉得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家人。儿子上小学时曾在作文里写道:“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我还没起床,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都睡着了,爸爸都还没回来。”母亲生前也曾对肖文儒抱怨:“我遇到困难、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说到这些,这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铁汉子红了眼眶。家国难两全,他心中也有很多遗憾。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谁人不想?但作为一名应急救援工作者,只要呼救声起,他便生死以赴。他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留给了别人,把牵挂留给了家人。

在救援现场,肖文儒是指挥若定的将军;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低调淡泊。母亲“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饭”的教诲,警示他“油水不沾、油糕不吃”。肖文儒从不让家人因为私事麻烦组织,也不让家人经营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业务。一位同学托他帮儿子找工作,他一口回绝:“对不起,我没有那个能力。”

2021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肖文儒带领14支专业救援队赶赴新乡开展抢险救援,夜以继日地工作了12天。救援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带着队伍悄悄撤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是他做人的风格。

把职务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写“大”,这是老同事孙国建对他的评价。“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应急救援人的训词,肖文儒用毕生在践行。

猜你喜欢

队友救援应急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准备好应急包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应急预案的编制
紧急救援
幸福途中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