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瞄准靶心再出手

2022-03-21李仰臣

关键词:小哥文章生活

李仰臣

文章立意就如同打靶,打中8环、9环、10环,就算是立意准确和深刻,此类文章可划为一类文;打中其他环数就只能算是切题作文,被划为二类文或三类文;脱靶的跑题作文,则被划为四类文或五类文。由此可见,立意准确和深刻在写作中十分重要。

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考生不必去搜肠刮肚拣“大”材料,也不必去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单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小物件,就能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主题。比如:点外卖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小事,而2021年江苏镇江某考生却在《不只是个数字》一文中写出了大主题。请看其中的片段:

外卖小哥的声音从听筒那边传来:“我现在在餐厅这边取餐,马上给您送过去,请您再耐心等待一下。”爸爸赶忙说道:“不不不。我是想说,你可以等雨小点再送,现在天气太恶劣,路上比较危险。你可以先在手机上点确认送达,我不会给差评的。”

电话那头的外卖小哥一时没了声音,似乎怔了怔,再开口时声音带了几分颤抖:“哦,好的,谢谢,谢谢您。”爸爸挂断电话后在手机上操作了一番,然后嘴角上扬:“时间,它可不只是个数字。”我点点头,可心中仍有几分不解。

过了近四十分钟,我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咚咚咚”敲门声传来,我忙去开门,只见一个外卖小哥站在门口,虽然戴着口罩,却掩藏不住他的笑意:“这是您的外卖,拿好。谢谢您,要不是您,我早就淋成落汤鸡了。”“没事,我们就是改了个时间的数字嘛,举手之劳!”爸爸面带微笑,向他和善地解释。“不不不,您改的可不只是个数字!谢谢您!”

考生以小见大,仅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便凸显了爸爸给予外卖小哥的一份包容、理解与善良,描写细腻,见微知著,使得文章立意深远。

二、聚焦现实,与时俱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们只要平时经常深入生活,关心时事,总能在第一时间撷取生活的浪花,或者提出对某类社会现象的见解,或者引入与时俱进的新理念。这样的文章,折射了社会热点,洋溢着时代气息,让人爱读。如2021年江苏南通一考生写的《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将文章背景设定在全国庆祝建党百年之际,通过观看红色电视剧《觉醒年代》,学习党史,感受革命烈士的精神。请看精彩片段:

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党史,跟党走”的主题活动充盈整个校园。在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下,我对革命精神有了一定了解,却没有很深刻的印象。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播出,引起了多方讨论,好评如潮,激起了我观看的欲望。

于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观看了这部电视剧。

最触动我心的是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革命事迹。陈家两兄弟在父亲的引领下,自我觉醒,在一次次追寻后,他们发现共产主义才是他们所要追寻的真理,才是未来中国应走的道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戴着镣铐、踏着血水的陈延年、陈乔年微笑着走向刑场。他们转身抬头,原本年轻稚嫩的面容变得满是伤口和血痕,但不变的是他们坚毅的眼神和嘴角的笑容。

正值青春年华,却为革命牺牲自己,只为让更多的人觉醒。陈家两兄弟执着、坚定的品质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化作一束光直击我的心灵,照亮了我的世界。

文段主要描述了陈延年、陈乔年的革命事迹,还表达了考生自己的思想觉醒,并以此为“光”,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表达真切的感受,彰显高远的立意。

三、反弹琵琶,獨辟蹊径

敦煌壁画中有舞女反弹琵琶的造型,令人经久难忘。这是为何?因为它挣脱了传统观念的羁绊,塑造了新的形象。联系到写作,有些事物,如果从正面着笔,就会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切入,反而能让文章立意独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如2020年河北卷是材料作文题,导语中的两则材料强调的是反复学习的方法、温习中获得快乐。众多考生审题立意时都抓住“习”“乐”这两个关键词,或者记叙反复练习的过程,并在乐学中凸显文章的中心;或者思辨“习”与“乐”的关系,得出“学习使人快乐”“‘习’乐无穷”等结论。

有位考生却眼光独到,围绕材料二的内容提示,拟题为《学而不习之,不亦苦乎》,从反面入手,从“学而不习之”的角度,说“苦”的结果。文章开头先写对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的偏爱,表达了用心解出题目后的成就感与愉悦感。然后笔锋一转,过渡到“我”在疫情期间的网课学习中,由于放纵自己、学而不习,导致自己最终尝到了苦果,并用议论句点出“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观点。结尾段由大自然中“用进废退”的道理阐释反复学习的重要性:“或许我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学而不习之’,真的会‘不亦苦乎’啊!”

这种反弹琵琶的方法,使得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令人印象深刻。

四、多方开掘,比较选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个作文题而言,从不同的角度着眼,立意也会大相径庭。考生们应开启思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拟定几个立意方案,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尽可能从中找到一个平日少见而又合乎文题要求的见解,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并以此作为选材、构思和行文的依据。

例如2021年云南卷要求考生以“莫辜负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旨在引导考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和善意,学会珍惜,热情拥抱生活。考生们笔下具有迥乎不同的立意:

立意1:莫辜负那些真情与厚爱。诸如爸妈的叮嘱、老师的关爱、朋友的陪伴,甚至陌生人的帮助,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善意。写作时,通过具体叙述某人关心帮助“我”的事件,表现出其热心、善良的高尚品质,表达“我”绝不辜负的感激之情。

立意2:莫辜负好时光。青春是人生的好时光,短暂而易逝,我们要努力拼搏,展现青春风采,不荒废、不辜负;生活中也有一些安静、快乐、轻松、休闲的时刻,我们要享受这些美好时光。写作时,可用散文笔法串起美好时光的画面。

立意3:莫辜负大自然的馈赠。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美好景致,给予我们万物和所需,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指出身边一些人伤害动物、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由此发出呼吁,要保护大自然,莫辜负大自然的馈赠。

立意4:莫辜负他们的期望。立足历史与现实,先辈创造了灿烂文化,英雄护卫着我们的祖国,科学家用科技力量以求国强,由此引出期盼:希望我们能肩负时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创新性地写“我”与谭嗣同、钱学森等人物的对话,引发“我”的思考,并表达心声:要好好学习,莫辜负他们的期望。

五、由此及彼,开掘意蕴

写作时,考生要学会横向扩展、发散思维;立意时,考生要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描述熟悉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来表现生疏的、抽象的、社会性的东西,抒写深刻的生活感悟,传达真实的人生况味。这种方法能使文章闪烁智慧的火花,显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使立意上升一个高度。这类文章中的“意”,往往蕴藏在形象的里层,附丽于想象而存在,而且两者结合得很好,不露痕迹。如2021年山西一考生以《像种子一样生活》为题写文章,物我相融,立意深刻。请欣赏片段:

不过,在黑暗世界里积蓄力量的种子并没有让我如愿,我自己也诸事不顺。小测验成绩不理想,明明简单的要求却看错了行,一向拿手的作文比赛也没拿奖,近视越来越严重,最终还是戴上了眼镜。我越来越自卑、低沉,莫名地开始怜悯当初那些薰衣草种子。

雨无休止地下,我忍不住去看望那些曾经被我掩埋的“同类”,却惊喜地发现它们不但发了芽,居然还蹿了约有二十厘米高,霸道地占据着园子的中心。细雨中,它们嫩绿的身子格外亮眼。是啊,生命只要萌芽就不会停止生长,哪怕面对风吹雨打。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查漏补缺,积极地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写好的文章重新修改,原本枯燥的文字又变得趣味横生起来。在老师赞许的目光里,我觉得自己就像薰衣草的幼苗一样,在造一个紫色的梦。

考生巧妙地采用双线结构,将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和“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对照着来写。“我”在种花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感官的享受,还获得了精神的洗礼,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这样的作文定能赢得阅卷老师的赞许,斩获高分。

1297501186216

猜你喜欢

小哥文章生活
快递小哥
天才!快递少年!
小矛趣生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朕日理万机,等有空再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