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理 明理 说理

2022-03-21朱昌元张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抗疟事理木叶

朱昌元 张乐

【任务导引】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发现”,即认识人类科学探索与创新的意义,发现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体会人文之美与理性价值,激发探索意识、创造激情和理性精神。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从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等入手,对“常识中的‘理”进行探究。

在事理说明文写作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提升:第一,从探索到发现,格物致理;第二,从概念到逻辑,循序明理;第三,从认识到表达,清晰说理。

【案例呈现】

本单元的知识性读物通过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的探索与发现,展现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意在激发读者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一篇成功的事理说明文,是对你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在你的作品里,如果可以看到科学精神的实践、严密思维的表达,那么,恭喜你!你在写作道路上,已大大地迈出了一步!

现在,让我们准备出发吧!

训练一:开启一段探索之旅

片段一: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片段二:

“木叶”是什么呢?

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

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

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

……

片段三: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本单元的任务是学习、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结合上面的三个语段,谈谈你的理解与启发。在探究实际问题时,尝试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也可以借鉴课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

点拨:从探索到发现,格物致理

事理说明文是以分析事物的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要内容的说明文。与介绍事物相比,说明事理有一定难度,因为事物是具体的,而事理是抽象的、复杂的。“探理”是写出事理说明文的第一步,因为只有自己深入地认识事理,才可能向别人准确、清楚地加以介绍。

我们在阅读知识性读物时,除了要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外,还要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时表现出的好奇心、想象力与责任感,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的科学方法,培养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加来道雄强调“两件趣事”对自己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产生的影响;林庚则在不断的质疑追问中阐述“树叶”“落叶”与“木叶”的区别;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中,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展现出探索与发现的研究过程与思维方式。

在探究实际问题中,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不断积累认知,求得对事物的规律和内在关系的透彻认知,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果是要说明自然现象,就少不了细致的观察与测量;如果是要阐释科学现象,则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业人士,甚至自己动手做做实验;如果是要调查文化形态,有时候需要去实地考察或访谈。

训练二:完成一张结构导图

当你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把握了现象背后的事理之后,又如何将其说得清晰且有条理呢?

在你行文之前,你可以围绕若干个核心词,构思全篇,形成提纲。当然,你还可以借助更加直观的图表来呈现你的探究活动过程或思路,如下图所示:

你会用哪些词作为文章的关键内容?你能否用一张结构图来呈现行文的逻辑顺序?

点拨:从概念到逻辑,循序明理

事理说明文通常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学术性。“青蒿素”“高维世界”“文法”“词汇”“可译性”“暗示性”,文中这些陌生概念极易造成阅读障碍,但这些概念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要点,有助于把握文章的论述中心;同时,将文中的概念加以串联,也有助于厘清行文脉络、逻辑思路。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将核心概念加以阐释、辨析、连缀,进而深入分析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科学规律。

常见的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等。我们应根据事物的特点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设法把原本隐性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纲、摘要、逻辑图这些文章的简化形态,能帮助我们从全局着眼,考虑全篇的结构顺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培养整合与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从获奖感言开始,介绍了“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中医药学的贡献”五个方面,在呈现研究过程的同时,强调了中医药学的价值和意义。《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选取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原子对撞机”的事例,展示了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凸显出“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界定中国建筑体系的空间、时间范围,然后精要地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提出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詞汇”,以及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说“木叶”》一文表面是分析“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而实质是分析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这些行文思路都很值得我们效仿。

训练三:做一次准确的说明

事理说明文的语言既有科学严谨之美,又有文学生动之妙。采用何种方式阐说事理,和作品的文体类型密切相关,既取决于作者的专业素养与意趣特征,也应充分考虑读者的身份与接受情况。

要考虑读者是否能明了你要说明的事理。注意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试着先向他人介绍说明事理,并根据他人的反馈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点拨:从认识到表达,清晰说理

学术论文用来记录科研过程和描述科研成果,追求学术性与科学性,注重科学真实,遵循客观规律;科普作品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为主要目的,更应将专业知识通俗化,除了要追求科学性、使用逻辑思维来以理服人外,还应使作品生动、易懂,采用形象思维来以情动人;而文艺随笔形式灵活,亲切随和,讲知识,说道理,又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有别于一般的说理性文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根据屠呦呦的演说和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中国建筑的特征》选自《建筑学报》,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学术性文章,侧重写实,逻辑严谨,语言准确,让读者能够顺畅地把握文章重点;但为了将复杂问题论述得通俗易懂,也会使用各种手法,比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使用了“文法”“词汇”“大文章”“小品”“可译性”等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科学家带有自传性质的科普文,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我想”“我曾想”“我常想”的反复提及,深入浅出地向公众介绍了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探索过程,富有启发性;《说“木叶”》作为文艺随笔,结合创作与鉴赏的心理,引经据典,富有文采,给读者丰富的审美体验。

猜你喜欢

抗疟事理木叶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语 丝
青蒿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THE 1,500 YEAR WAR
屠呦呦获诺奖赞
谁曾见过风
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