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生本课堂,为提质赋能

2022-03-21苏丽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孔乙己意象交流

近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强调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倡导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改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师本课堂情况严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阅读教学过早地为考试而服务,学生学习缺乏学科核心素养严重,教学中指向中考试题解题训练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存在。这导致学生的学科素养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这一现状,并采用各种策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赋能。

一、主题交流,找寻共鸣点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前提下,阅读教学常常围绕考试展开,学生的阅读带着功利性,不那么纯粹,教师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答题的方向思考,因此很少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各种人生感悟。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尝试组织学生展开主题交流活动,促使他们在阅读中和作者形成共鸣,和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解决单纯为“答题”而阅读的问题。

《秋天的怀念》《散步》等文章都是展现亲情的作品,教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围绕“伟大的亲情”这个主题展开阅读交流活动。教师首先展示多媒体课件,从影视剧作品或者新闻报道中选择亲情片段,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体会亲情的伟大。此后学生再自主阅读该主题的文章,说说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感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着重思考,如:“《秋天的怀念》中的作者为何对母亲发脾气,他不能感受到母爱吗?”“《散步》中‘我’在选择道路上的决定,体现出怎样的信息?”教师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说说自己能否感受到亲情的伟大。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找到共鸣之处,如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秋天的怀念》中的作者遭受了生活的苦难,这促使他忽略了母亲对自己的照顾,但是母亲的死却唤醒了他,让他深感懊悔。”正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也有漠视亲情的行为,所以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在组织学生展开主题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多媒体课件,调动他们的多元感官,此外还可以给学生推送一些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理念,展现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这样也能促使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和作者形成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好地和伙伴进行交流互动。

二、给予充足空间,自主探索

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常常将课堂学习时间安排得很满,在课后也只是安排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展开记忆背诵等,但是却没有给他们自主探索的时间,因此学生很难获得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放学生的时空,在课堂上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或展开交流讨论,在课后也要拓展他们的时空,让他们展开问题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故乡》的时候,教师提出了问题:“在这篇文章中,处处都体现出了故乡的变化,那么,故乡的变化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你认为‘我’最后到底是对故乡彻底失望,还是怀着希望呢?”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促使其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可以用列表格或者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思绪,将闰土、杨二嫂等人的变化具体写下来,然后再进行总结。学生得到了启发,开始自主探究,他们在阅读中还发现了一些细节,获得了个性化的感悟。如有学生提出:“从表面看,‘我’离开了故乡,对故乡十分失望,但是从‘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看,他还是怀着希望的,他希望用文章唤醒世人,让大家一起努力改变现状。从其它鲁迅的作品也能看出,他常常揭露社会的黑暗,目的是警醒世人。”由于时间充足,所以学生深入到了文字内部,体会到了作者对时代的呼唤。

阅读的材料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课本中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书籍上的。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后展开自主阅读,尝试拓展阅读的时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同时课堂阅读中又没有深入探究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找到自主研究的明确方向。

三、多元互动,碰撞思维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常常只是教师灌输,学生倾听,交流效果并不好。教师要改变这种情况,给学生构筑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让他们碰撞思维火花,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孔乙己可怜,但是也有学生立刻反驳,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并不可怜。教师把握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碰撞思维。在辩论活动中,学生一方的论点是“孔乙己是可怜人”,另一方的观点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家展开辩论。教师提醒学生在辩论前先展开生本对话,读懂文章的内容,围绕作品中的细节分析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到底是什么,然后再和伙伴进行生生对话,看看他们的观点是什么。如有学生认为:“孔乙己有手有脚,可以出卖劳力,但是他自命清高,不愿意这样做,懒惰才使得他陷入了困境。”但是也有学生认为:“是这个时代导致他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必然曾经努力过,但是时代将他推入了深渊,他也是无可奈何。”最后教师又总结学生的观点,展开师生对话。

为了方便学生交流,教师要构筑多元化、立体化的交流平台,除了在课堂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交流活动,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让他们展开“读书沙龙”等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搭建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利用微信进行沟通。这样就能构筑由校内到校外、由线下到线上的立体化交流体系,提升学生的沟通效果。

四、抓住细节,生成个性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所以围绕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在学习《范进中举》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范进和孔乙己看上去很相似啊,他们应该是同一类人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其在课余时间展开对比阅读,尝试抓住作品中的细节进行分析,生成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如有学生提出:“孔乙己的身上有一种清高,他不搭理那些穿短衣的,而范进则不一样,他在中举之后,张乡绅来拜访他,他说:‘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给人市侩、阿谀奉承的感觉,而且张乡绅给范进钱,范进虽然假意推脱了一番,但最后还是欣然接受。这说明范进其实并不清高,而是和那些贪官污吏一样。”围绕此观点,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认为孔乙己只是没有等到飞黄腾达的一天,所以才没有露出本性来,他们都是受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其本质是一样的。教师并没有说这两种观点谁正确,而是让大家自由讨论。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若能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思考、质疑、探索,他们就能获得自己的专属的知识。这样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学生也能举一反三,能在阅读其它作品的时候举一反三,进而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五、鉴赏语言,开展随堂练笔

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语文教学常常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隔开来,没有注意到两者的联系性,因此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尝试调整,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读写综合活动,首先让他们鉴赏作品的语言,展开审美赏析,此后再进行随堂练笔的活动,让他们学以致用。

在阅读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之后,很多学生都对爱国主题的诗歌作品颇感兴趣,教师组织大家展开多元活动,尝试提升读写综合能力。教师首先让学生从鉴赏诗歌开始,尝试寻找其它体现爱国思想的诗歌,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放在一起赏析,说说其中有哪些意象是爱国类诗歌中常用的。如有学生认为“花朵、黎明”等意象象征了希望和未来,这都是爱国诗歌中常常使用的。此外教师还组织大家展开随堂练笔的活动:“除了这些常用的意象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意象是比较新颖,同时也能体现爱国主题的呢?大家尝试创作相关的诗歌作品。”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了朦胧诗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的特点,开始思考如何选择更合适的意象辅助创作。如有学生选择了“一泓清水”这样的意象来形容祖国,认为能展现出纯洁的一面,同時也体现出自己对祖国的爱也很纯粹。教师鼓励大家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大胆表达。

语文课程改革后,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要求学生能独立阅读,激发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要改变“知识搬运工”以及“讲师”的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筑“以生为本”的阅读课堂,提升学生个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苏丽英,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教师。

3137500589225

猜你喜欢

孔乙己意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