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如何有机融入德育教育

2022-03-21宋秋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有机育人德育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运用统编语文教材,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在课堂上予以有机融入,适时渗透,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适时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

一、认识语文育人功能,有机融入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德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着重大意义。小学语文学科在课程设置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把培养语文素养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水平和形成思维能力的同时,把受到的德育教育放进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利用语文教材,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育人”是多么重要!而德育又是重中之重!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如何育人,如何在语文课程中很好地融入德育元素;如何将德育元素贯穿于备课、教学和学生的课下实践中,做到既不生搬硬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语文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对学生影响极大。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选文,也有格言警句。这为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载体,也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材料。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德育教育,相机嵌入德育内容,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精心梳理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德育教育

国家为了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整了语文教材较为混乱的多版本同用的局面,组织专家编写全国统一的语文教材,将过去删除的富含德育教育内容的优秀篇目重新编回到教材中,就是要我们教师利用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以语文育人,以文化育人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握德育教育内容,认真梳理教材中德育教育内容,研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使之有效融入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有机渗透,自然融入,让德育与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孩子们进入学校大门开始,就开始“我是中国人”的爱国教育,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给学生“植入红色基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形成国家意识,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教材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的课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这些资源,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自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國少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结合课后练习题,学习优秀人物、卓越科学家为国家奋发图强、为国献身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数学家华罗庚、两弹元勋邓稼先等这些伟大人物的先进事迹,适当引入我国航天发展中有突出贡献人物杨利伟、聂海胜、王亚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他们的精神,拥有他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如钟南山、陈薇等获得国家荣誉称号的杰出人物,办手抄报等学习形式。

(二)挖掘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一个整体规划,将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比较系统地进行编排,分别放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如二年级上册的“伟人”单元,四年级上册的“家国情怀”单元,五年级上册的“爱国情怀”单元,再比如六年级上册的“革命岁月”单元等,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可以利用人文主题渗透革命传统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要把握时机,适时嵌入,相机渗透。要引领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揣摩、咀嚼,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巧妙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自然渗透,从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课后“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比如《军神》课后阅读链接是《丰碑》,《灯光》的课后阅读链接是《囚歌》等。课外阅读中推荐的有革命传统教育类的阅读书目,如《红岩》。观看影片《长津湖》后,写观后感。通过这些灵活多样、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革命传统教育,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3.挖掘教材中明礼守信品格教育的内容

尊师明礼、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是尊师明礼、诚实守信的课文,它们故事精彩,简明扼要,还配有插图,故事中都蕴含着良好的教育意义,每个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品质都需要我们效仿学习。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内容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通过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读懂这是关于诚信的名言,大致知道是说话算数的意思,和平时做的“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一样,在生活中,我们都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借助这些教材中的格言名句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更学习了优秀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

三、优化教学方法,有机融入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容易“贴标签”,变成说教灌输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教学目标确定得过高,不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也不考虑学生是不是能体会到,硬是进行干巴巴的说教,给学生灌输。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还容易忽视语言文字的习得、积累和运用,只预设人文性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因此,很有必要优化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即有机融入、相机渗透。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统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对那些具有德育教育功能的课文采取相应的有机融入策略,把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到朗诵、阅读理解、讨论交流等教学过程中。

(一)在课文朗诵中熏染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适合学生朗诵的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诵,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重音、读出声调变化,读出气势,使学生读中悟情,在朗诵中自然受到熏陶,从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产生对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产生对英雄人物的羡慕之情。如朗诵艾青的诗歌《绿》,可以感受到绿的色彩各异、神奇多变的动态美,使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染,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课,边朗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红军战士长征过程的艰难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样有效引导学生朗诵中去体验、去感受,才能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在语言品味中体悟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德育教育,关键是“融入”,也就是在语言品味中、在品词析句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可以是一个标点,认真揣摩,细心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来体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如教学《黄继光》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张开”“猛扑”“堵住”,通过品析,我们感受到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再现了黄继光为了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的情景,感受英雄人物黄继光坚毅的品格和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在课外阅读中浸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德育教育类的课文,大都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基本上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这些事件或背景发生时间多数较为久远,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极大的差距,学生对此类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也不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这类课文学习之前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者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有关人物及历史事件,为学生学好课文做一些背景上、情感上的铺垫,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如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后,教师推荐学生读一读《周总理的睡衣》《温暖》等小故事,知道周总理生活的勤俭节约、不占群众便宜和对待别人的关心,在了解伟人的事迹中,感受到人物的伟大。

德育從个人层面,关乎学生健康成长;从国家层面,关乎民族的复兴。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性,在教学中做好德育教育。

[此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活动研究”(立项编号2021YB1268)阶段性成果。]

宋秋红,河南省襄城县教体局教研室教师。

3001500589252

猜你喜欢

有机育人德育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