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22-03-21段奇芳
段奇芳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区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面临发展观念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均衡、科技投入欠缺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下,更新发展理念,完善产业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人才才能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资源型经济 经济转型
从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融入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许多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首次界定的資源型城市共262个,其中,山西省所辖的11个地级市中,除了省会太原市,其余10个市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都被界定为资源型城市,还包括孝义市、古交市等县级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山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观念相对落后
山西省是煤炭大省,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长期依赖煤炭资源。近年来,山西省煤炭的消费量依然在持续上升,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政府在追逐经济利益时忽略资源消耗带来的生态破坏,生态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发展理念较落后。政府对生态经济关注不足就会使政策颁布方向有偏差,阻碍经济向绿色生态转型的脚步。
在与煤炭相关的行业中,形成了一大批诸如同煤、焦煤、晋煤、晋能、潞安、阳煤、山煤等大型企业,为山西省经济发展做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对资源的高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高污染,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比较缺乏,未能从内在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在选择生产生活方式时依然比较传统,对于新能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等理念的普及度还比较低,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多依赖于法律的惩戒和监督。
(二)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以及能源需求的波动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一直在探索转型的出路,但是纵观转型过程,产业发展主要依赖煤炭资源,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结构调整期。2010年之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导致山西经济不景气,GDP值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居全国末位,并且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政府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但是在2010年,山西省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占到60.1%,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没有改变依赖煤炭的重工业经济。
第二阶段是综改试验区的建设期。《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于2012年获批,山西资源型经济在政策指引下开始全面转型。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9.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44.1%,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是从经济发展体制上,多数地区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障碍。
第三阶段从2017年至今,是综改示范区的建设期。在这个时期,山西经济稳中向好,落后产能得到提高,能源企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由于山西省长期作为国家煤炭能源重要生产基地,各类经济长期向煤炭资源发展倾斜,导致政府干预过重,人才资源、科技要素等流失严重,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还需很长时间。
(三)科技投入比较欠缺
从资金投入来看,2020年山西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211.1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从整体来看,全国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8个,其中广东省为3479.9亿元,山西省位于落后水平。并且经费大多用于与煤炭相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156.2亿元,用于新兴产业的投入相对较少。
从人才培养来看,2021年山西省高考本科过线率仅为37%,在全国位于末位水平。并且,山西省高水平的高校相对较少,从侧面反映出山西省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教育质量,也间接影响未来省内企业人才的供应。
从人才引进来看,近年来政府颁布了一些人才引进的政策,吸引高精尖技术人才来山西发展。但由于山西省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国位于较低水平,并且山西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发展形成的传统传帮带的思想以及人才对煤炭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以及福利待遇等问题,对资源经济转型需要的人才吸引力差,人才严重短缺。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
(一)生态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是政治担当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煤炭以及煤炭相关的电力、冶金等产业为主,大多数会造成高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担当,需要把绿色发展与经济建设统筹起来,处理好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这也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二)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发展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新的动能,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经济转型发展的成果又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生态与经济是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需要相互协调。
(三)生态建设引导经济发展能惠民利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坚持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才能在良好的環境中生存,民生健康才能有所保障。并且,绿色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产业的培植,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也能为民众发掘新的财富源泉,在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中为民生提供更多福利。
三、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更新发展理念,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1.加强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引导
山西省资源型地区的政府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转变政府职能,变管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进行战略选择和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倾斜与引导会提升企业和民众的意识,向绿色、生态转变。
政府要发挥自身作用,引导现代企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为现代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财政和金融支持,积极开发新能源,为新能源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另外,对企业和民众违背生态文明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2.拓展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加大对绿色生态的宣传力度,使大型企业认识到生态经济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资源型地区的大型企业要调整内在发展机制,主动承担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重任和社会责任。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自然生态绿色产品,减少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生产和消费;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交叉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生成和排放,使工业产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在转型中挖掘发展新思路,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与地方政府合作,兴办教育机构,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丰富企业文化,打造工业园区,吸引观光旅游,延伸产业链,实现企业发展的多样性。
3.提高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资源型地区每一位居民都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直接受益者,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写入书本,使之进课堂,并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自媒体等途径深入普及生态文明常识,使民众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
(二)完善产业体系,均衡产业结构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关键在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省目前的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完善产业体系,促进三大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结构的均衡和循环发展。
1.建设生态农业
围绕建设美丽、生态乡村的目标,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各资源型城市整合农业农村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优势品牌。并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开发“农业+旅游”的模式,实现产业融合,建设生态农业。
2.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下,对传统重工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改造,鼓励绿色创新。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变废为宝,对高污染加大监管与惩罚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园区层次的生态工业,变上游企业的废物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延伸生产链条,并与第三产业对接,发展旅游业,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另外,根据山西各地的资源,大力发展比如山西汾酒、山西醋业等优势特色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根据山西省的资源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进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蔬菜水果采摘、农产品加工体验、生态工业园参观等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积极培育附加值高、污染少的绿色新兴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创新驱动,增加科技投入
1.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应解放思想,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待经济转型,厘清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着手,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结合起来,推动煤炭相关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引入先进的技术,通过创新的发展方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应建立多阶段、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首先,各级政府设立科创基金,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政府的乘数效应,撬动企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购买先进设备,创新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新产品。其次,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资源转型中产业升级的相关项目以及新兴产业领域的相关项目,并尽快落地,实现项目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另外,开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尤其加大绿色信贷的力度,为有益于资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继续落实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为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助力。
3.培养和引进绿色创新人才
盘活现有企业工人的潜能,根据目前工人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制定专业化的培训计划,使其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在业务和技术上有所提升,在保障工人稳定的基础上提升工人的素质。增加教育方面的投入,优化教育条件,提高升学率以及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为经济转型储备丰富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山西省相关人员与其他省份、国际间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为经济转型发展添加新的动力。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工作地域、工作年限、工作方式等限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专业人才。鼓励校企合作,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协调,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得高校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技术适用的人才。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适于资源型转型的人才进企业,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够高、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帅.资源型地区的治理困境与转型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5,(09).
[2]王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历程回顾[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05).
[3]韩巧玲.绿色发展理念下山西经济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4]刘海琴,姚兰.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04).
[5]汪亚琴,申洲尧.生态文明建设助推转型发展[N].山西日报,2019-07-08.
[6]胡蓉.生态文明视阈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以贵溪市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8.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
358350058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