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2-03-20文昌菊
文昌菊
(耒阳市人民医院,湖南 耒阳 421800)
川崎病是一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疾病,最容易累及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多见于6个月~5岁儿童。川崎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免疫炎性因子和机体感染存在相关,是介于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中间的一种疾病类型[1]。川崎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颈淋巴肿大、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充血等,如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出现免疫炎性反应情况,会牵涉到全层血管壁,严重者可引发心肌梗死。此外,川崎病可能给患儿心血管系统带来损伤,且具有终生性,患儿成年后容易引起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炎性反应、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冠状动脉损害为主[2]。丙种球蛋白是人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患儿体温恢复正常,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概率,但目前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尚存在一定争议。阿司匹林可抑制血管血栓形成,减轻患儿炎性反应[3]。本研究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及对炎性症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球蛋白组,联合组48例,年龄1~6岁,平均(3.19±0.38)岁,病程0~6年,平均(2.13±0.47)年;球蛋白组48例,年龄1~6岁,平均(3.35±0.29)岁,病程0~6年,平均(2.82±0.46)年。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中川崎病的诊断标准[4];②患儿持续发热时间大于5 d;③患儿眼结膜、口腔黏膜明显充血红肿;④患儿均未经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⑥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②患儿伴有严重内分泌紊乱;③患儿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性疾病;④患儿治疗依从性差;⑤患儿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
1.2研究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感染控制、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球蛋白组使用丙种球蛋白(浙江海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53074)治疗,剂量为2 mg/(kg·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溶肠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治疗,50 mg/(kg·d),3次/d,15 d后调整剂量为 5 mg/(kg·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记录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后抽取患儿静脉血5 ml,采取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黏膜、淋巴结恢复正常,冠状动脉未出现扩张,皮疹面积减少程度大于50%;有效:患儿黏膜充血、红肿、发热等症状明显缓解,冠状动脉未出现扩张,皮疹面积减少范围在30%~50%;无效:患儿症状和体征未缓解或出现进展。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联合组和球蛋白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球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P=0.039)。见表1。
2.2联合组和球蛋白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联合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球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5、14.070、18.895、16.542、9.964,均P=0.000)。见表2。
2.3联合组和球蛋白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s-CRP、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球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联合组和球蛋白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球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1)。见表4。
表1 联合组和球蛋白组临床疗效比较[n(%),n=48]
表2 联合组和球蛋白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表3 联合组和球蛋白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4 联合组和球蛋白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n(%),n=48]
3 讨论
川崎病属于急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由于小儿时期机体免疫能力较弱,对炎性因子和感染的抵抗力不足故而发病[5]。近年来小儿川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已超过急性风湿热。目前治疗川崎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消除炎性反应为主要目的。
丙种球蛋白是免疫血清球蛋白,可对血管损伤产生抑制作用,降低患儿机体毒性反应,中和患儿体内抗原抗体,通过阻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中和抗原,减少内皮细胞凋亡数量,阻断血管表面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机体抗炎效果,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提升患儿免疫调节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但对于丙种球蛋白给药剂量存在一定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应以2 mg/kg剂量给药,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剂量则应为1 mg/kg,但相关研究表明[6],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明显提高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发挥较好的抗感染作用。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患儿用药后作用于下丘脑,可达到退热目的,还可抑制花生四烯酸作用,减少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阻碍环氧化酶和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释放,阻断内皮活化过程,发挥解热、镇痛、抗炎的功效,具有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球蛋白组,提示阿莫西林提高了川崎病临床治疗疗效,联合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球蛋白组,提示阿司匹林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治疗后联合组hs-CRP、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球蛋白组,提示阿司匹林可减轻患儿炎性反应,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球蛋白组,提示阿司匹林可减轻川崎病患儿不良反应,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安全性较高,此结果与赵有丽等[8]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患儿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但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且全为本院患儿,加之因时间,患儿自身病情等因素,未进行更长期随访研究,可能对本研究结果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