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对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2-03-20王英
王 英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内一科,广西 南宁 530003)
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支气管、胸廓或肺部出现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发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肺组织异常、肺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或扩张的心脏疾病,又称肺心病。该病分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两种类型,临床中的常见类型为慢性肺心病[1],该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随着中国逐渐迈入老龄化时代其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尤其是70岁以上的发病群体最为常见,有研究显示肺源性心脏病的致死率高达16%,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心律失常主要由心脏的激动和传导系统发生功能障碍所引起,有18%~65%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都伴有心律失常。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尤为关键。盐酸地尔硫卓属于钙拮抗剂类药物,其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可以有效扩张冠状动脉、松弛血管平滑肌,但部分患者服用过程中可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心动过缓。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拮抗剂,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并通过降低肾素活性,减慢心率,预防室速发生,降低心肌耗氧量。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降低儿茶氨酚毒性,减轻由其引起的免疫系统损害,进而改善心脏组织结构及心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比索洛尔对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77例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肺源性心脏病病程3~20年,平均(12.48±6.74)年;年龄43~80岁,平均(65.42±7.68)岁;女19例,男19例;体重40~75 kg,平均(54.63±5.24)kg;发病诱因:心力衰竭12例,呼吸衰竭3例,感染8例,低钾血症11例,低钠血症4例;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17例。观察组肺源性心脏病病程4~18年,平均(11.67±5.88)年;年龄46~82岁,平均(63.54±7.69)岁;女19例,男20例;体重43~79 kg,平均(57.43±5.47)kg;发病诱因:心力衰竭15例,呼吸衰竭2例,感染9例,低钾血症10例,低钠血症3例;心功能分级: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17例。两组年龄、性别、肺源性心脏病病程、发病诱因及心功能分级等基础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诊断标准:参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2]以及《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者;伴有气短、心悸、发绀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此研究并自愿参与治疗、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无法自主呼吸者;合并心、肝、肾等器官患有肿瘤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意识不清晰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为患者提供灭菌、氧气供应、营养支持、保持呼吸道顺畅等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地尔硫卓(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0 mg/片,国药准字H12020126)口服治疗,3次/d,30 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德国默克公司,规格:2.5 mg/片,国药准字H20100677)口服治疗,1次/d,起始剂量为2.5 mg/次;此后每天增加2.5 mg直至第7天,最高剂量不超过10 m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心率(HR)、血压等指标变化调整剂量,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
1.3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治疗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本次研究以《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中相关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显效:患者生命体征改善,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好转,心律失常次数减少70%以上;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及心律失常明显好转,心律失常次数减少90%以上;无效:患者生命体征无改善,心电图及心律失常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借助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分别是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③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气指标进行对比: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取得血清,采用血气分析仪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进行测定。④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肺动脉收缩压(SBP)、6 min步行距离、HR:采用心脏超声仪检测SBP、HR,测试6 min步行距离,距离越短表示恢复越差。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74%)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VC、FEV1以及FEV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PaO2、P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SBP、HR、6 min步行距离比较:治疗后,两组SBP、H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BP、HR、6 min步行距离比较
3 讨论
由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且支气管及肺部伴有炎性反应,极易引发机体内血管紧张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大量产生并释放,进一步促使肺血管痉挛收缩,增加血管阻力,肺动脉处于持续高压状态,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等[5]。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机体发生病理改变后,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发生风险增加,进一步加重支气管黏膜充血、气道痉挛水肿等症状,瘀液阻塞破坏通气功能。此外,病理改变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可促使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增强心肌细胞兴奋,增加心肌耗氧,造成心率加快,导致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心功能障碍加重,最终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细胞的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导致患者机体内红细胞浓度增加,进而引发血流动力学障碍,使病情表现出发展状态。关于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多以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保持通气功能为主,盐酸地尔硫卓作为通道阻滞剂其疗效已获得临床肯定,但其不良反应较严重,不仅易加重患者心力衰竭,而且可导致患者因传导阻滞出现晕厥现象。
比索洛尔是一种强效、半衰期长且对心脏β1-受体选择性最高的阻滞剂药物,其可以通过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起到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进而调整β受体密度,调节HR。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VC、FEV1以及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SB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提示比索洛尔联合盐酸地尔硫卓治疗可有效提高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肺功能,控制心律失常,提高运动耐量,增强疗效。PaO2为血氧分压,可反应肺泡通气情况,其水平降低,加重病情。pH值水平异常表示呼吸酸碱性,其水平异常可促进病情发展。PaCO2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影响病情恢复。比索洛尔通过调节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抑制游离脂肪酸酸释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aO2、pH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aCO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提示比索洛尔联合盐酸地尔硫卓治疗可有效改善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比索洛尔联合盐酸地尔硫卓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改善血气指标,控制心率,提高运动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