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TGF-β1、MFG-E8浓度的影响
2022-03-20何国欢邓敏婕
何国欢,黄 剑,邓敏婕
(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冠心病常表现为胸闷或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这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或血管发生痉挛等造成的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使心肌细胞发生炎性反应,刺激细胞产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增加细胞外基质。TGF-β1是一种具有激素样活性的多肽,促进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迁移,导致泡沫细胞和纤维斑块的形成,增加细胞外基质,促进心肌重塑。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MFG)-E8是一种糖蛋白,它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的发生、血管平滑肌的移行、增殖以及激活抗凋亡途径等促进血管壁发育和血管重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脉的血供,使心肌的缺血、缺氧得到改善。为了进一步明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本文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TGF-β1、MFG-E8浓度的影响及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重构的预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因胸闷或胸痛入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作为试验组。并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46~78岁,平均61.6岁)和心绞痛(AP)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7~79岁,平均64.3岁)。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分别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取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人员作为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7~79岁,平均62.5岁。健康体检者无冠心病的体征、症状,无慢性肝脏及肾脏疾病,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均正常。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试验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初始剂量为1次300 mg/d,以后降低用药剂量至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初始剂量为1次300 mg/d,以后降低用药剂量至75 mg/d)、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①详细询问并记录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收集姓名、性别、年龄、体重,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其他疾病史等相关数据;②冠脉造影数据收集:所有试验组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收集其冠脉Gensini评分、冠脉侧支循环评分;③血清标本收集:试验组患者再入院当天抽取静脉血。试验组患者再根据其升主动脉宽度、冠状动脉开口、病变血管情况行PCI治疗,采集介入治疗后24 h、72 h的正中静脉血,对照组在检查过程中抽取静脉血。所有血标本均放入无抗凝剂的试管内室温保存30 min,并在4℃条件下以5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然后取血清放入-80℃环境中贮存待检;④TGF-β1、MFG-E8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测定血清中的TGF-β1、MFG-E8浓度。
1.3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应用Gensini评分标准[1]进行评定。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狭窄部位与临近正常管径比较管径减少百分比。冠状动脉无异常为0分,狭窄1%~24%计1分,25%~49%计2分,50%~74%计4分,75%~89%计8分,90%~98%计16分,99%~100%计32分;②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权重:左主干病变5;前降支近段2.5; 前降支中段1.5;回旋支开口处3.5;回旋支近段2.5;左室后侧支0.5;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心尖部、回旋支的钝缘支、远段、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 远段、后降支X1;③以每一冠状动脉的狭窄评分乘以该病变部位的系数,即为该病变的评分。
1.4冠脉侧支循环评价:试验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应用Rentrop分级法。0级:病变冠脉无侧支循环;1级:有微弱的侧支循环血管,但不能使病变血管的心外膜段显影;2级:有侧支循环,血流能使部分病变血管心外膜段显影;3 级:有明显侧支循环,血流能使病变血管全段显影。
2 结果
2.1基线资料: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基线资料构成比较发现,冠心病家族史患者在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基线资料比较[n(%)]
2.2两组冠脉介入治疗前血清TGF-β1、MFG-E8浓度比较: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入院时血清TGF-β1、MFG-E8水平,本文发现,血清TGF-β1 、MFG-E8浓度为对照组高于AP组,AP水平高于ACS组,表现为随着冠心病病情程度的加重有减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试验组冠脉介入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TGF-β1、 MFG-E8浓度比较:从试验组冠脉介入治疗后24 h、72 h血清TGF-β1、 MFG-E8浓度检查结果发现,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清TGF-β1、 MFG-E8浓度得到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各组血清TGF-β1、MFG-E8浓度比较
表3 各组冠脉介入前后不同时间血清TGF-β1、MFG-E8浓度比较
2.4试验组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关系:对试验组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冠状动脉进Gensini评分,并按评分结果分为三组。Gensini评分<30分的为A组, 30分≤Gensini评分≤60分为B组, Gensini>60分为C组。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血压、吸烟、血糖、血脂等相关。随Gensini评分的升高,冠心病危险因素单因素所占比例也增高。见表4。
表4 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关系[n(%)]
2.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Rentrop分级结果:应用Rentrop分级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见表5。本文发现病变血管在数量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当Rentrop等级增加,右冠状动脉的病变概率有所上升。
表5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n(%)]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甚至堵塞,部分细胞死亡,导致远端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局部心肌细胞舒缩表现异常。由于缺血、缺氧的刺激,心肌细胞发生炎性反应,刺激细胞产生TGF-β1,增加细胞外基质,促进心肌重塑。TGF-β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激素样活性的多肽,是促进基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因子[2-3]。研究表明,TGF-β1具有明显抗炎效应,可刺激单核细胞形成巨噬细胞,通过抑制纤维细胞增生、迁移,抑制脂蛋白酶、泡沫细胞和纤维斑块的形成,增加细胞间质的合成和分泌,增加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的结合,减少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从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促进血管重构[3]。在人类血管再狭窄损害中TGF-β1基因表达有增加,而在心肌梗死模型中,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MFG-E8是一种亲脂性糖蛋白,主要镶嵌在乳脂肪球膜表面的外周,是巨噬细胞和凋亡细胞之间的桥梁,在多种细胞间发挥作用。MFG-E8可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移行,血管内皮的发生、激活和抗凋亡,促进血管重建[4],活化巨噬细胞,抑制炎性反应。冠心病患者的病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5-6]。研究[7-9]表明, MFG-E8参与血管受损内皮细胞的修复和平滑肌细胞的侵袭,冠心病患者体内凋亡细胞的大量堆积与炎性反应,MFG-E8水平逐渐降低[10-11]。
综上所述,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冠脉的血供,心肌的缺血、缺氧得到改善,血中的TGF-β1、MFG-E8浓度得到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