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机场线共构结构总体设计研究
2022-03-19张付宾李圣强
张付宾,李圣强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55)
1 概述
共构结构体系一般为路- 轨共构,类似于铁路公铁两用桥[1],公路在上,轨道交通在下。目前国内有两条轨道交通采用共构结构, 分别为上海轨道交通1 号线与共和新路一体化工程[2-5](2003年建成)、宁波轨道交通4 号线与北环路一体化工程[6-10](2014年建成)。桥墩均布置于道路的中央绿化带内,两桥墩之间不设置地面交通,上层公路均为双向六车道。
大兴国际机场线高架区间全长16.2 km,K16+216.13~K24+107.42 段共计7.9 km 范围内为大兴机场高速公路、大兴机场线、团河路和地下综合管廊四层立体敷设段落,断面布置如图1 所示。共构体系桥墩为“开”字形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供高速公路使用,为双向八车道。中层供大兴机场线使用,设计时速160 km。地面层桥墩外侧为团河路,一级公路,设计时速80 km,在两桥墩承台基础之间、地面之下布置有综合管廊。
图1 四层立体共构体系断面图
在高速公路与地面交通互通区域,适应高速公路匝道布置的需要,设置四墩柱共构结构。保持两墩柱结构尺寸不变,墩柱两侧各设上横梁和墩柱。
2 共构结构体系的确定
2.1 方案研究
本工程在下穿京沪高铁后为大兴机场线、高速公路、京雄高铁共走廊段,三线横断面布置影响建设工期、用地、工程投资等,需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宁波北环路曾就道路和轨道交通工程的布置形式进行分析研究[6],这里将其作为本方案研究参照之一。
共走廊段重点研究三个方案,分别为:
方案一:平铺方案,大兴机场线位于机场高速西侧,如图2 所示。
图2 方案一(单位:m)
方案二:大兴机场线位于高速公路路中,如图3所示。
图3 方案二(单位:m)
方案三:大兴机场线与高速公路共构,如图4 所示。
图4 方案三(单位:m)
方案四:大兴机场线与高速公路、高铁共构,如图5 所示。
图5 方案四
方案四对应大兴机场线与高速公路、京雄高铁共结构。机场高速位于上层,大兴机场线和京雄高铁平行布置位于中间层。本方案充分利用了高速公路投影用地,占地最省。
方案四虽然占地最省,但是将轨道交通、铁路、高速公路放在一个结构上,存在协调难度大、景观效果差、后期运营维护困难等特点,鉴于本项目的特点,本方案不列入比选范围。
2.2 方案比选
上述前三个方案,高铁工程独立,且与其他工程距离保持不变。主要研究大兴机场线和高速公路工程的布置和相互关系。上述三种方案均有可实施性,都能满足功能需要,在占地、工程造价、工期等方面各有优缺点。根据实施规划,以11.1 km 长线路结合项目特点进行综合比选。
2.2.1 工程占地
由表1 可以看出,方案三征地面积最多可节省316.35 hm2,征地费最多节省4.745 亿元。
表1 共走廊段工程占地比较
2.2.2 工程投资
由表2 可以看出,方案三(共构方案)和方案一(平铺方案)在工程建设费上差异较大,在11.1 km的共构段非共构方案比共构方案工程建设费节省3.18 亿元。方案三根据新机场高速公路的需要,与地面道路立交互通,桥面加宽,共构墩的宽度随之加大。方案三高速公路立交区域投资需增加1.5 亿元。
表2 工程投资比较
2.2.3 建设工期比较
方案一施工时互不影响,施工方便。
方案二施工时会相互干扰,需做好组织,协调要求和难度较大。
方案三施工时高速公路梁体需桥墩施工完方可施工,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梁体架设需做好协调,施工时序较为明确。
2.3 方案确定
方案三在占地方面优势最大,征用土地费用可节省4.745 亿元。在工程投资方面,共构结构多花费4.68 亿元。建设工期方面,方案三比其他方案慢2~3 个月。
采用方案三可显著节约土地资源,土地综合利用率最大化,能够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后期,共走廊范围内布置综合管廊。如果采用方案一或方案二,均需重新征用土地。方案三可以将综合管廊布置于共构结构投影范围内,无须重新征地。
综合以上分析研究,部分共走廊段采用路- 轨共构方案。
3 共构结构方案研究
3.1 共构结构断面确定
共构结构在地面以上一般为双层结构,公路交通在上,轨道交通在下。根据公路和地面绿化带宽度,断面形式为“Y”字形和“H”字形[5-6]。
上海共和新路高架桥墩采用“Y”字形,公路为双向六车道,宽25.5 m。下墩柱外侧宽度为9.5 m,内侧净宽为6.9 m。上墩柱桥墩采用1∶3 坡度,上下墩柱截面尺寸保持统一。
宁波轨道交通4 号线与北环快速路共构结构桥墩采用“H”字形。北环快速路为双向六车道,宽25 m。墩柱外侧宽度为12.0 m,内侧净宽为9.1 m。上下墩柱截面尺寸保持统一。
“Y”字形下墩柱外侧宽度更小,对地面绿化带宽度要求较低。“H”字形下墩柱外侧宽度较大,对绿化带宽度要求高,但对上层公路纵、平面变化适应性好。
本线共构结构对应高速公路为双向八车道,宽38 m。轨道交通桥面宽度为11.4 m,总体设计阶段考虑在两墩柱之间设置规划团河路,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净宽需17.0 m。共构段占7.9 km,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在共构段南北两侧分离,结构形式需适应高速公路纵段和平面的变化。
综合以上因素,大兴机场线共构段采用“H”(开)字形断面。
3.2 设计规范研究选用
共构结构分别承担着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项目,分别对应不同的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梁采用预制混凝土小箱梁,简支结构,桥面连续,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新机场线采用预制箱梁,简支结构;活载采用市域列车活载,8 辆编组。
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设计分别对应《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以下简称“公规”)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以下简称“铁规”)。前者采用基于“极限状态设计理论”的“荷载系数法”的设计方法[3];后者按“容许应力法”设计。两种设计理论有着差异,对于共同承受公路桥梁及地铁高架荷载的下立柱及基础,有必要综合考虑安全性与经济性,对两种设计方法加以研究、分析比对。
按照不同工程对应的结构位置,各构件采用的规范见表3。
表3 设计规范采用
对于下层墩柱、承台和桩基础,按照公规和铁规分别进行计算分析。
按照公规计算下部结构,即按照极限状态法设计。其基本思路是将列车活载(一种特殊车辆与铁规中的附加力)作为可变作用考虑,铁规中的特殊荷载作为偶然作用考虑。其荷载组合分项系数按照规范选取。
按照铁规计算下部结构,即按容许应力法设计。其基本思路是将公路活载作为主力活载考虑。
分别对应不同荷载组合和系数的选取,最终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主要计算结果
计算表明,按铁规计算所得配筋率比公规高约7%,地震力大约6%。结构的刚度、位移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按铁规计算所得配筋率比公规高约7%,因此公路梁、上盖梁、上层墩柱采用公规设计,轨道梁、下盖梁、下层墩柱采用铁规设计。该设计方案经济可行。
抗震设计推荐采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计算。
4 双墩柱结构研究
4.1 截面确定
双墩柱共构桥墩结构截面由地面交通的宽度和净空,轨道交通限界、梁宽,高速公路宽度共同决定。
共构方案确定后,规划团河路位于地面层两墩柱之间,双向四车道,考虑道路宽度和安全距离,净宽17 m,净空5.5 m。建设过程中,道路移至墩柱外侧,墩柱间宽度保持不变,作为综合管廊通道。
轨道交通位于中间层,桥宽11.4 m(包括栏板),支座+支撑垫石高0.5 m,梁高2.0 m,轨道高度0.6 m,建筑限界7.25 m,净空按10.5 m 考虑。
高速公路设计为双向八车道,上横梁宽度为36.5 m。
根据受力需要,桥墩尺寸横向宽度为1.8 m,中横梁高度为2.2 m,上横梁高为2.505 m(最高点)。由此,标准双墩柱共构结构的截面尺寸确定:高22.5 m(最小),顶宽36.5 m,底宽20.6 m,中横梁高9.5 m(最小)。
4.2 上横梁截面
共构桥墩上横梁宽36.5 m,中间向两侧设置横向排水坡,坡度为2%,截面最高为2.505 m,纵向宽度为2.4 m。悬臂长7.95 m,变高度,由根部截面高2.65 m 变化为最外侧截面高1.5 m。悬臂和墩柱采用圆弧过渡。上横梁对应24 片公路简支小箱梁和支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等级为C50。上横梁体量较大,考虑实心和空心两种方案进行比选。
空心方案考虑以下因素:
(1)公路桥梁垫石、混凝土挡块的钢筋预埋和抗震挡块锚栓预埋长度。
(2)横梁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预应力钢束分为三排,每排4 根。为满足钢筋长度和预应力钢束布置要求,空心横断面如图6 所示。
图6 上横梁空心方案
空心设置范围为上横梁两悬臂根部之间。空心和实心方案对比情况见表5。
表5 空心和实心方案对比
采用空心截面可以节省10%混凝土用量,上部公路梁恒载反力为2230.7 t,上横梁自重占比为20.4%,空心截面自重节省重量占比为2.6%,占总荷载(恒载+ 活载)的2%。在成桥状态下,上横梁跨中截面上下缘压应力分别相差1.0 MPa 和1.3 MPa。
采用空心截面可以节省部分混凝土,减少自重,在相同的预应力钢束作用下,空心方案有更好的应力储备。但增加施工工序,增加模板,降低工效,综合效益不显著。故最终采用方案一(实心方案)。
4.3 施工方案
共构桥墩高至少22.5 m,上横梁重量571.6 t,桥墩高,体量大。上海共和新路曾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研究[4,10]。结合本工程特点对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选:装配式和满堂支架+钢管支架现浇。
共构结构上横梁进行装配式方案研究,如图7所示,墩顶上横梁段长17.25 m 采用预制结构,为不对称截面。预制段吊重276 t,不平衡弯矩为514.0 kN·m。桥墩最低为22.5 m,需500 t 以上履带吊设备,对设备要求较高,设备供应与工期压力存在较大的矛盾,经济性没有优势。
图7 共构结构上横梁装配式方案(单位:cm)
支架现浇是比较成熟的施工方案,中横梁高8.5 m 左右,采用满堂支架。上横梁采用钢管立柱+贝雷梁,在桥墩内外两侧设两排钢管立柱,钢管顶设贝雷梁(见图8)。本方案工艺成熟,搭设方便,施工灵活,安全可靠,对设备要求低,经济性较好,在经济性、安全性和适应性上有较大优势。
图8 结构施工支架方案(单位:mm)
4.4 施工顺序对结构的影响
共构结构中横梁和上横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均采用二次张拉。受工期和现场施工条件影响,梁体分别采用架桥机架设和履带吊吊装方式。架梁作业方式和工序对结构带来不同的影响。
施工顺序一:下墩柱及中横梁施工完成后,张拉中横梁预应力,架设轨道梁,然后施工上墩柱及上横梁,架设公路梁。
施工顺序二:共构桥墩整体浇筑完成,部分张拉中横梁和上横梁预应力钢束后,进行梁体架设作业。
两种工序结构主要截面应力情况见表6。
表6 主要计算结果(成桥阶段)
经计算分析表明,两种施工工序对中横梁、上横梁应力影响不大,横梁应力损失最大约0.3 MPa,工序二成桥后横梁竖向变形相对较小,中横梁恒载挠度最大相差0.6 mm。
5 四墩柱方案研究
四墩柱结构保持双墩柱结构型式、尺寸和墩间距不变,在团河路外侧增设一墩柱和上横梁,不设中横梁(见图9)。四墩柱上横梁最宽为58.5 m,墩高与双柱墩保持一致。
图9 四墩柱结构方案
本设计对最外侧两墩柱和横梁的连接方式进行研究,考虑两个方案:支座连接和墩梁固结。
支座连接是指在外侧墩柱顶设置横向活动支座。支座具有调高调平功能,墩柱和横梁通过支座连接。上横梁在温度力作用下横向伸缩不受约束,墩柱和上横梁之间不会产生附加内力。支座竖向的调高调平功能,可以解决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附加内力,使得整个结构的受力特性更接近双墩柱结构,结构受力更加简洁。
墩梁固结是指将外侧墩柱和上横梁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温度变化、基础沉降等均会影响整体结构内力,受力特性更为复杂。
针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并对基础沉降和温度变化影响进行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见表7。
表7 计算结果对比 单位:MP a
对比结果表明,基础不均匀变位工况下,两种方案对上横梁上下缘应力影响不大,应力最大相差10.3%。受墩顶约束的影响,墩梁固结方案在墩顶产生最大为1.68 MPa 拉应力。温度力作用下,墩梁固结方案中上横梁产生0.99 MPa 拉应力,墩顶拉应力为1.81 MPa。成桥状态下,上横梁上下缘和墩顶为受压状态,上横梁最大压应力为9.45 MPa,墩顶最大压应力为5.36 MPa。
两种方案在各工况下,上横梁应力影响较小,墩梁固结方案在基础变位和温度力作用下,最大会产生2.67 MPa 的压应力,可通过加强配筋等结构措施来减少影响。如采用支座连接方案,运营阶段会带来支座维护等工作,且对景观不利,故最终采用墩梁固结方案。
6 结语
共构结构体系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水平,本工程共构体系采用四层立体敷设,比以往承担了更多的功能,其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设计标准、工程体量、结构难度均在国内领先。
本工程还根据线路敷设情况设计四墩柱结构,共构体系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