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的初步探讨
2022-03-19曹玉林王莹侯洪涛魏福全
曹玉林 王莹 侯洪涛 魏福全
CT检查速度快、图像空间及密度分辨率高,较X线摄影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更加直观与清晰。高质量的CT图像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放射科通过成立CT图像质控小组,详细分析影响CT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然后组建激励型学习小组,并开展翻转型业务学习,落实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得CT的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放射科实施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前每周周一CT号尾数为1的CT图像共300份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实施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后每周周一CT号尾数为1的CT图像共306份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63例,女137例;年龄34~72岁。观察组,男165例,女141例;年龄32~7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成立CT图像质控小组:组长1名,由分管影像技术的科室副主任担任;组员5名,包括3名高年资技师及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要求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2017年发布的CT图像质控标准[1]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2]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多次研讨详细分析影响CT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2)组建激励型学习小组:CT图像质控小组负责将放射科的CT技师按照高、中、低年资搭配分组,组建激励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中推选组长1名。(3)开展翻转型业务学习:将传统的业务学习由讲授型改进为翻转型。首先,根据影响CT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确定业务学习主题;其次,针对学习主题开展四次翻转型业务学习,落实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翻转型业务学习流程图。见图1。
图1 翻转型业务学习流程图
1.3 评价指标 (1)CT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包括体位标准率、扫描范围准确率、扫描及重建参数正确率、图像伪影率及重复扫描率。(2)CT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1份CT图像质量的评分满分为5分,由质控小组的2名诊断医师共同评价,取平均值计分,分值与图像质量呈正比。(3)技师职业能力评价:包括技师的责任意识、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由CT图像质控小组的组长和3名高年资技师共同评价,分值与控制管理效果呈正比。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CT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比较 实施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后,CT图像的体位标准率、扫描范围准确率、扫描及重建参数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图像伪影率、重复扫描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CT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比较(%)
2.2 两组的CT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技师职业能力评价比较 实施CT图像质量控制管理后,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及技师的职业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CT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技师职业能力评价的比较[分,(±s)]
表2 实施前后CT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技师职业能力评价的比较[分,(±s)]
组别 图像质量 技师职业能力责任意识 理论考核 操作考核观察组 4.79±0.03 9.57±0.09 9.07±0.15 9.13±0.16对照组 4.34±0.05 8.61±0.11 8.03±0.16 8.31±0.21 t值 8.29 6.61 4.66 3.0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CT图像质量的保证能够如实反映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是CT图像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3],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3.1 影响CT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1)技师责任心和业务能力:部分技师责任心不强,为患者摆位随意,造成图像偏离中心,左右不对称;定位不准确造成定位扫描不全或者过大;未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和检查目的,致使检查部位错误或者漏扫重要病灶[4]。部分技师业务能力有待提升,表现为解剖知识掌握不足,无法准确定位扫描部位;不能根据患者年龄、体型等条件选用合适的扫描参数以及重建参数;造影剂的注射时机、速度和用量不准确;与患者沟通不充分造成的重复扫描[5]。(2)不同型号CT机的性能差异: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CT机在X线束滤过、探测系统效率、数据采集电子器件的噪声以及重建算法上均存在差异,导致CT设备性能有所不同。(3)设备伪影:是由于CT设备成像系统中个别检测元件性能下降或损坏造成的设备运行不稳定引起的。比如,探测器灵敏度不一致造成的环形伪影,数据采集系统或数据传输系统工作状态不稳定造成的直条状高密度伪影等,CT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校准工作未得到全面落实等。(4)患者自身产生的伪影:主要是由患者脏器的不自主运动,如胃肠道的蠕动及心脏搏动等,或由于患者意识不清等原因造成不能配合检查而产生的呼吸伪影和运动伪影,或术后体内异物等因素引起[6],这些伪影在一定程度上均会影响图像质量。
3.2 基于激励型学习小组和翻转型业务学习落实改进措施 激励型学习小组将CT技师按照高、中、低年资搭配分组,充分发挥高年资技师的传帮带作用,迅速提升中、低年资技师的业务水平。由科室制定奖励机制,连续2次考核优秀的激励型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此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的参考指标。
翻转型业务学习的理念来源于翻转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授的业务学习模式。实施翻转型业务学习后发现,业务学习的氛围逐渐活跃,学习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改进CT图像质量的措施,部分通过问卷星考核督促学习,部分通过激励型学习小组借助情境演示、案例讨论、头脑风暴等不同方式主动得出。比如,针对“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能提高患者对检查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从而提升CT图像质量”这一主题。激励型学习小组通过情境演示的方式,形象的呈现了一位技师无效沟通的情境,然后引导大家分析原因,进而得出有效的沟通技巧。针对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部位的CT检查,激励型学习小组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进而得出合理的扫描方案保证CT图像质量。针对“设备伪影和患者自身产生的伪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像质量”这一主题,激励型学习小组发动大家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得出克服伪影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指定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CT机的日常保养和校准,保证CT设备性能的稳定;缩短扫描时间;对不配合患者予以固定或使用镇静剂;胃肠道检查使用654-2等药物降低胃肠蠕动;针对患者体内术后的银夹、钢板内固定等金属伪影,应用双能扫描和加大窗宽等减轻干扰。最终通过四次翻转型业务学习,有效落实了提升CT图像质量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