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政关爱暖人心

2022-03-19盛素芬张益民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太康县民政民政局

盛素芬 张益民

民政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2021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先后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县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县优秀领导班子等荣誉称号。

让特殊困难群体温暖过冬

寒冷冬日,太康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不顾假期休息,正在为特殊困难群众而奔波忙碌着,他们启动冬季严寒天气救助管理工作应急预案,做好急难救助工作,加大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一些特殊困难群众,急需我们的帮助,我们必须在寒冷冬日里,给他们送去温暖,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太康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为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提升民政体系服务工作质量,切实筑牢民政领域保障底线,太康县民政局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豫爱见真情”冬季救助街面巡查专项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特殊困难群体温暖过冬。

该局成立了党组书记、局长刘永新任指挥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防范工作领导组;成立了5个专项小组,1个应急小队。制定了《太康县民政局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工作任务。组织局机关和民政干部、村(社区)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对辖区内的散居特困人员、农村留守老人等民政帮扶对象全面排查走访,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在前段督导检查的基础上,对集中机构安全情况再次排查,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一方面,启动冬季严寒天气救助管理工作应急预案,在日间救助基础上,增加夜间巡查救助的频次,由原来每天巡查1次,增加到2~3次,对桥洞、废弃厂房等地点开展重点巡查,对居民区、车站的流浪人员进行集中劝导救助,对独自流浪街头的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对睡卧街头的危重病人、疑似精神病患者及时护送到定点医院治疗。救助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开通24小时求助热线,落实全天候服务接待制度。

另一方面,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储备棉被1500条、棉大衣500件,以及价值30万元的面粉、食品,确保让困难群体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织密筑牢民生“托底网”

兜底保障,是守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太康县民政局党组扛牢政治责任,突出“三个聚焦”,落实“四不摘”要求,强化兜底保障。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民政工作的头等大事,立足于低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更好地服务了乡村振兴战略。

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印发《太康县民政系统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开展民政领域大宣传、大提升、大整改、大澄底“四大”行动。全面完成低保、特困审核权下放工作。建立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台账,实行三色预警,动态调整,将符合条件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县农村低保保障35572户50822人,月人均发放188元,累计发放资金11166.7万元;城镇低保保障565户837人,月人均发放295元,累计发放资金324.4万元。

扎实开展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县、乡、村层层召开动员会、培训会,县乡干部和民政系统干部主动进村入户,建立了包括农村低保对象以及其他农村低收入家庭成员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目前,信息采集已纳入备案637户913人,初步建立了低保边缘人口工作台账和数据库。

全面落实临时救助金备用金制度。对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实施了临时救助,加强灾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快速、精准、全面摸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底数和兜底保障需求,简化优化审核审批确认程序,救助受灾群众35795人,发放临时生活补贴 141万元,坚决避免因灾造成的规模性返贫。

2021年,《人民日报》对太康县的困难群众帮扶工作进行了报道。《河南省民政工作专报》第25期,对太康县在民政部、财政部困难群众救助绩效评估中的优异表现给予通报表扬。太康县民政局被评为周口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持续深化提升“五养模式”

2022年春节前夕,在太康县老冢镇刘寨村的居村联养点,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笑声阵阵。“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住在这里,生活不愁,还有人聊天说话,感觉生活很幸福。”一位在联养点居住的老人这样说。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特困人员养老和脱贫难题,太康县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原则,创新实施了 “五养模式”——居村联养、集中供养、邻里助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2021年以来,太康县积极实施扩容提质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张集、高朗等7个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大幅度加大集中供养机构整体面貌和规范化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文化立院、爱心强院、以院养院、医养融合、安全护院,探索“党建引领+院务管理+院民自治”的管理机制,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促使“五养模式”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开展全县特困供养人员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员重新普查认定工作,对确定的269名失能人员、959名半失能人员引导入住集中托养机构并提高护理标准。对各乡镇养老机构统一办理健康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目前,太康县共建成19所乡镇敬老院、17 所社会托养中心、 89个居村联养点, 8776名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五养模式”的做法,其案例被评为2020年度河南省优秀改革成果三等奖,现已成为太康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不断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太康县民政局不断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和社会福利工作水平。开展地名管理和区划工作,完成了高贤撤乡设镇资料上报和市级界线联检工作。积极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对城区街道缺失、损坏的路牌进行了补栽、维修。全面落实高龄补贴制度,推行高龄津贴远程申报及生物识别认证系统,实现高龄补贴申报、认证网上办理,减少老人跑腿环节。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广泛宣传《民法典》和婚育知识,大力提倡文明节俭婚姻习俗。

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按照“一有七中心”的标准,建成城关镇阳夏和西街两个城市规范化社区。依法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工作。2021年新登记社会团体6家、民办非企业30家。积极开展打击非法组织活动,有序開展行业商会协会脱钩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依法有序参与防洪救灾工作。

加强自身建设。严格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持续加强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民政系统以案促改和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工作。2021年,太康县民政系统信访形势平稳,创文工作受到县指挥部通报表扬。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在今后的工作中,太康县民政局将持续把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用真情谱写动人的民生乐曲,开启民政工作新篇章。

2659501186206

猜你喜欢

太康县民政民政局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河南省太康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
河南省种粮农户投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相亲会上寻觅爱情
“北京通—民政—卡通”开始发放
太康县养殖专业合作联合社荣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称号
关于加快民政事业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