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报刊文章论点摘编和篇目推荐

2022-03-19付国英

邓小平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路现代化

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声——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回眸

黄力之在《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6期撰文指出,1978年发生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见之于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术层面,一个是政治层面。在学术层面上,这场大讨论实际上以百家争鸣的方式,澄清了理论上的许多模糊见解,以学术规范去回答反对、质疑的观点,恢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观点,激发了学术活力,改变了学术生态。大讨论之后,学术界的思想解放运动全面发生,并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说,中国学术界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既复苏了自己,也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构成了改革开放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政治层面上,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桎梏,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大讨论的本质是怎样做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其标准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而找出正确的办法。如果说,1978年之前的“文革”状态以实践形式验证了“两个凡是”的错误,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则继续以实践形式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党的百年华诞

石仲泉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年第7期撰文指出,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历史决议》)发表40周年。《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自始至终由邓小平直接主持和把关,发挥着“总设计师”作用。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他的设计和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从建党百年视域来看,《历史决议》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历史的考验,迄今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我们正确把握历史、指导当前工作的指针。第一,从历史认知维度看,《历史决议》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论都没有过时,仍是我们认识这些问题的基本依据。第二,从思想方法维度看,《历史决议》分析和评价建党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没有过时,时至今日仍然需要我们坚持和遵循。第三,《历史决议》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运用形而上的思辨思维,对建党百年来最为复杂的新中国成立后近三十年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历史决议》使我们学习和研究党的百年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有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更光辉的未来”提供了可以参照的“立场、观点、方法论”指针。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性贡献

梁东兴、马博在《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5期撰文指出,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道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确立了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方法论原则,奠定了坚持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本土化模式,初步建构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众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他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要求,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性要求,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内容性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机统一的路径性要求,重视干部队伍和人才选拔的保障性要求。邓小平还亲自领导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制度建设等在内的全方位变革,推动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并日益系统化、定型化。这就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准备,积累了实践经验。邓小平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贡献

杨胜群在《党的文献》2021年第4期撰文指出,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贡献。他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解放思想的一代新风,使中国开启了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思想条件。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基本设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实践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不断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拓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实践,累积起了越来越深厚的实践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获得了新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

荆世群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突破苏联模式、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轨迹及其关键环节,主要体现为三大历史转变。一是从“两个凡是”到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转变,为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实现拨乱反正,重归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二是从传统社会主义即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最初体现为从人民公社体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并逐步打破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实现国家政治领域与社会生活领域的相对分化。三是从传统现代化道路向新型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市场和资本的积极作用,对内谋求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外谋求世界和平与合作共赢,坚持以“人本逻辑”驾驭“资本逻辑”,摆脱了资本主宰劳动、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的殖民历史逻辑,超越了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和经济增长并且必然产生社会对抗和殖民扩张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开创了新型现代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机遇

肯尼·科伊尔在《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11期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不仅同早期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一样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在自身历史发展中实现了一系列伟大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个概念都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认为初级阶段至少将持续100年,而其稳步、系统地实现长期目标,避免了“急进”和实际的挫折,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未达到实现全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阶段,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更详细地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诸多要素,这也是更广泛地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新的机遇,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付国英搜集整理)

2021年报刊文章篇目推荐

(期刊后面的数字是2021年的期数,报纸后面的数字是发表日期)

(付国英搜集整理)

《邓小平研究》2022年重点选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本刊将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围绕“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公开征集相关主题文章。

2022年本刊将重点关注以下选题,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1、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2、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研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研究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6、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

7、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8、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研究

9、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10、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

11、巩固脱贫成果及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研究

1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13、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研究

14、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道路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道听途说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