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与实施路径

2022-03-19李友良熊玉珺李兴

中国商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展环境实施路径体育产业

李友良 熊玉珺 李兴

摘 要:体育产業作为国家朝阳产业,相关产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新的增长点。国家层面必须基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利用多元化举措改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经济实现良性与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基于体育产业基本特点,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实施路径

本文索引:李友良,熊玉珺,李兴.<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5):-153.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3(a)--03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虽初具规模,但仍处在初级阶段,其在经济社会当中的作用、地位与我国体育大国这一国际形象并不符合。伴随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在较大程度上发展并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让民众对于体育及经济需求均产生明显改变与提升,引起了我国体育产业基本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在市场经济的不断作用下,体育产业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因为体育产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亟需在进行认识和分析的同时,科学解决产业经济发展问题,推动体育产业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1 体育产业基本特点

1.1 体育运动具有观赏性特点

众所周知,体育赛事活动的创办是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观赏性是该产业中的首要功能和特点。在民众走出家门并进入体育赛场后,其感受到的并非只是单纯的体育竞技带来的胜利果实,同时丰富了个体情感体验,释放自身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当中,广大民众因不同自身视角与价值观,通常会在社会生活产生消极情绪,在确保正常社会秩序与制度不受破坏的条件下,不断累积的消极情绪亟需释放。体育运动本身的属性与外在作用均是吸引受众眼球,并释放其压力,转移注意力,同时运动项目所创设的外部环境亦是释放民众消极情绪的主要途径。相对于硬性手段而言,体育运动所具备的观赏性特点可以使受众主动积极地降低对于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从场地方面而言,体育运动为受众提供了广阔的情绪释放环境,且在观赏性与竞技性层面亦为受众带来较强的刺激感,在此种环境下,受众极易释放自身狂热与躁动的情绪。在宏观运动环境下,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缓解社会环境存在的鼓噪的压力负担,另一方面亦可以确保社会与体育运动项目爱好人员的安全,切实丰富受众业余生活。

1.2 体育产业具有娱乐性特点

体育运动最初是以个体身体运动为基准,最终实现个体综合发展的全民事业。在体育运动事业朝着体育运动产业方向转变的过程中,产业有关项目的氛围与属性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文化内涵随着现阶段主流的生活模式渗透到体育运动当中,体育产业便具备休闲娱乐的特点。在体育生活当中,体育运动现已成为优化生活质量以及追求深层次发展的行为模式,体育运动亦在民众健康乐观的生活观念中为其带来乐趣,同时体育产业所具备的娱乐性特点也使更多受众乐在其中。在体育场中,包括独具魅力、时尚和动感的运动宝贝,也涵盖变幻莫测、精彩纷呈的体育竞赛,更有奋力拼搏、挥汗如雨的运动员们,运动竞赛愈发生机盎然。以广大群众参与为基准,体育竞赛实现了最佳效果,群众也能从中享受乐趣。在体育运动各阶段所形成的操作环节均蕴含了吸引群众注意力的内容。大量休闲娱乐活动被安排于体育运动当中,实现便于群众参加,提升体育竞赛娱乐性的目的。

1.3 体育产业具有民俗性特点

体育运动项目具体发展历程可以视作源远流长且不断积淀的进化历史,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亦是浓缩化的体育运动文化精髓,不论是原始时期的追逐和打猎,还是古代社会的军事体操,在体育运动中均呈现出民众的生活化仪式,也蕴含了浓厚的体育文化内涵。体育运动所具备的区域性特点映射了体育运动的民俗性特点,而体育产业则是把民俗性的区域体育项目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将其放大为全国性的民俗性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差异化发展,而差异化体育产业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映射区域体育特色与多元化体育文化。诚然,人文环境与区域性特点作为体育产业民俗化发展的基础,地方传统特色既能够使地方民众在文化传承中深化对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的兴趣,也可以把当地民俗特色和新时代发展融合,充分实现体育文化继承及体育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借助现代化传播模式使我国民俗文化借助体育产业切实走向国际舞台,扩大体育产业影响力。

2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2.1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范围持续拓展

国内体育产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体育产业持续拓展,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质量也有所改善和提升,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效益。多数体育资产与资源呈现出较大的开发潜力与内在市场发展优势。比如,国际马拉松现已从北京市逐渐朝着各个省市延伸,河北省所创办的秦皇岛国际马拉松赛事更是凭借其地临渤海、风景优美的优势,享有盛誉。另外,滑雪、攀岩与冲浪等诸多户外体育项目均在各地区得到持续发展和壮大。

2.2 消费者的体育消费潜质持续提升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民众所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单纯局限在衣食住行方面,特别在子女培养层面,也不单纯关注教材文本知识,而是更为重视子女德智体美等多项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发展,这一观念的转变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家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据有关研究证实,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体育产业的消费增长速度持续加快,而体育产业发展潜能也在持续提升。

3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缺乏政策扶持

中国传统经济发展长时间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远影响,民众思维模式相对保守陈旧,致使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脱节,产业经济欠缺合理科学的定位,经济活动和商业开发难以实现高度融合,使民众对于体育产业经济尚未形成正确认知,导致体育产业价值观实现难度较大。现如今,体育用品还没有从劳动密集型完全转变到技术密集型方向,在产品类别、质量与包装等层面均与国外体育品牌具有较大差距。由于国外体育用品不断涌入国内,这对于我国体育用品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一直以来,国内体育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创办和管理,相关企业在体育赛事活动中并无自主权,虽然投入成本较多,但所获得的利润较少,所以企业积极性逐渐降低。并且,国内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对分散和单一,企业在提高产品竞争力层面面临挑战,加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促使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难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3.2 体育产业专业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现阶段,国内体育产业相关从业者普遍是退役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虽然其对体育行业与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深度了解,但欠缺夯实与专业化的体育产业运营管理理论知识,且并不具备高水平体育产业运营管理能力,不熟悉体育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难以充分发挥个体的应有作用,致使体育产业各项运营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也难以朝着专业化管理方向不断发展。并且,国内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体育市场欠缺高素养、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以及体育企业家,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断层问题,这些均对于体育产业经济健康发展及产业平稳运行造成不利。

3.3 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程度不足

体育产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支撑,然而,国内体育产业经济在发展中并未充分运用区域现有资源优势,亦未充分融合实际状况着重发展区域体育产业。现阶段,体育产业整体空间布局与结构缺乏科学性,体育竞赛产品和体育用品的关联度相对较低,且试产集中度亟待提升,致使体育产业整体发展规模难以扩大。市场中诸多体育产品没有本质区别,欠缺产品专属特色,致使体育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对体育产业实现特色化发展具有不良影响。另外,体育市场管理的产权保障缺位,品牌管理缺乏科学性,甚至存在混乱现象,欠缺健全的体育产业市场机制,加之体育市场繁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使体育市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体育市场正常秩序难以维持。

4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

4.1 提高产业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新形势下,国家应立足于客观视角,以长远发展眼光,正确且全方位认知体育产业经济,客观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基本属性和特点,明确产业经济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此为基础,深入且全面分析体育产业相关企业的资本发展诉求与市场经营环境等,以市场发展动态为导向,精准把握体育产业相关企业的客观发展需要,明确与国际证券市场充分对接的现实需求,拟定科学化的体育产业企业上市标准,改善和健全相应法律条例,保证体育产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政府部门应以法律条例为基准,颁发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帮扶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实现上市,充分减少企业在上市层面投入的各项成本支出,持续强化企业金融投资和融资优势,促进产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应凭借政策扶持建立科学化的监管机制,动态化与全面化地监管体育产业经济在发展中的各个流程,改善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氛围,积极引导产业良性竞争,标准化管理体育产品和服务,适当调节产业税收政策,针对产业经济发展进行科学管理,让其实现规范化与合理化发展。另外,政府应基于体育产业相关企业经营状况,颁发针对性政策,着重扶持体育企业,激励效益较佳的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持续强化自身市场竞争力。

4.2 注重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体育产业经济若想实现健康、良性发展与高水平和高素质人才团队的支撑息息相关,所以,人才培养是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实现长远发展的必要前提。我国要结合现阶段体育产业经济具体发展现状,对各所高校在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层面提出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要求。而各所高校则应以素质教育要求为核心,改革创新体育教育观念、目标与方法,同时以体育产业市场动态为依托,适当增设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课程,持续优化和调节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基于不同视角培育产业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在体育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层面应适当增加投入,针对教师队伍展开定期系统化和专业化培训,充分提升其综合素养与能力。除此之外,各所高校应加强与体育企业、人才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

4.3 深化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程度

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国家应注重产业市场构建,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科学构建体育市场,包括体育人才市场与体育资金市场等。同时,应在完善和优化体育产业市场体制的前提下,从本质上深化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程度。而在此过程中,相关主体应客观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构建科学的体育基础市场,包括体育产权市场与体育信息市场等,同时积极开发市场相关产业,包括体育旅游业以及体育广告业等,从而建设完善的体育市场群。国家方面应基于体育市场群,在适当拓展体育市场发展规模的同时,调整和优化产业架构,让体育产业经济始终处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进一步深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程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主要路径,亦是充分满足各层次民众个性化体育需求的主要保障,所以必须充分注重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国内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作为复杂化与系统化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点。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分析一系列制约因素,提高产业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注重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程度,推动体育产业经济和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杨子桦,朱觊.乡村振兴战略下篮球文化与体育產业精准扶贫关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182-183.

王戬勋,沈克印.疫情之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和推进思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4):400-407.

袁飞.新时期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分析及市场化运作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8):44-45.

白雪梅.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经济重要地位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营销界,2020(30):96-97.

沈继斌,黄世权.困境与策略:新冠疫情下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界,2020(6):58-64.

罗永卫,李选满,陈国锦.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及其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8):192-193+195.

赵昀,蔡兴林.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特征、热点与嬗变的计量学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3-18.

刘子彦.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J].营销界,2021(34):36-37.

2720500520367

猜你喜欢

发展环境实施路径体育产业
甘肃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