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如何实现“进位争先”
2022-03-19宋佳
宋佳
高新区要建设成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东部沿海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努力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新格局、提供原动力。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青岛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16名,比去年前进4名。其中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两项一级单项指标排名升至第14名。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中指出,青岛高新区在企业创新成果产出效率、节能降耗、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创新生态显著提升。
下活高质量发展大棋
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改革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机制,在市级层面创新成立了“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出台了《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决策机制、工作机制、考评机制和统计监测平台相互衔接的“3+1”管理机制。
高新区主园区领导班子和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加强,领导交叉任职,深化了与青岛市城阳区的融合发展。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蓝谷核心区三个分园区也成立了协调推进专题委员会,进一步完善高新区市级顶格推进机制。高新区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形成一个能够跨行政区域调配资源的管理机构,先行先试,优势叠加、相互赋能,为青岛高新区发展注入强力动能。
青岛市副市长、高新区专委会主任、高新区工委书记耿涛半年内连续召开两次青岛高新区专委会全体会,并率队现场观摩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顶格推进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高质量发展,围绕“高”“新”这个核心要义,提出高新区要建设成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东部沿海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努力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新格局、提供原动力,使高新区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炬”和“引擎”。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对青岛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火炬统计等方面多次给予肯定性指示批示,并要求对青岛市履行主体责任,大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做法进行总结宣传。
助推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
青岛高新区獲批全国首批、省内首个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制定实施《青岛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度科技部火炬中心创新积分排名TOP500企业名单中,青岛高新区75家企业入榜,全国高新区排名第二,其中,青岛高新区入选初创期企业45家,位列第一名。目前,高新区“一区多园”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家,2021年上市高企3家,进入青岛市上市企业培育库企业36家,占全市比例近二分之一。2020年度火炬统计数据显示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
主园区以加快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为契机,融合青岛市“沃土计划”,发布实施《青岛高新区关于聚焦创新引领加快企业雁阵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试行意见》(简称“科创36条”),从10个方面出台36条措施,通过财政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比重,对紧缺急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同时鼓励建设研发机构、培育科技人才、开展创新工作。
青岛市出台《青岛市科教产融合园区建设方案(2021-2023年)》,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中每年最高安排2亿元,根据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择优予以综合奖补。为进一步深化科教产融合园区与高新区深度融合发展,在2021年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中专题设立园区培育计划,聚焦海洋经济、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每个园区重点支持1-2个主导产业,每个产业重点支持1-2个头部企业,单个项目可获得最高500万元的支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形成园区之间错位发展、优势叠加的发展格局。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高新区各园区瞄准科技创新最前沿,聚焦企业和产业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搭建智慧平台,推动多元要素的融合创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高新区主园区承办的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首次取得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未来网络与通信方向领域赛承办资格,3家高新区企业获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首次承办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青岛),征集企业创新需求170项,达成意向合作60余项。青岛高新区高水平赛事好评不断,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在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方面,吴宜灿院士领衔的凤麟核团队研制成功的紧凑型高分辨率中子照相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了中子照相智能化,整体技术和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崂山高科园内依托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加快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围绕海洋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及生物功能制品开发开展各类研发项目40余项;中科院兰化所研制高端润滑油脂材料在多领域应用示范,打破国外产品垄断,装机量国内品牌第一。
在蓝色硅谷核心区,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开展“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企业“出题”,科技部门张榜,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揭榜”,强强联手,共同破解难题。
园区荣誉纷至沓来
主园区,青岛易邦高等级病原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复建设,是山东省首家由企业承建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同类实验室中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实验室;康复大学参与建设的“山东省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实现青岛市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零突破”;新获批筹建我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石墨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
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以示范区为核心的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以示范区等为试点单位的“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入选交通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要点”,获批成为青岛市首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目前,高新区总规划面积467平方公里,呈“一区九园一带”格局。未来,高新区将优化园区布局,逐步实现“一区多园”全域覆盖,遵循“整体统筹、板块联动、连廊贯通、辐射全域”的思路,以“一区多园”为载体,把分布在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等湾区的科创资源集聚区“串珠成链、联合融通”,打造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
264650170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