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
2022-03-19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多领域融合为方法的全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发生巨大改变,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好地引导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使之成为“栋梁之材”。《“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一书由徐阔撰写,于2018年12月经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紧密结合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该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变化、特点、方法、环境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研究,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均具有极高的启发价值。纵览全书,本书在内容上主要具有以下特色和特点:
一、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在“互联网+”的视域下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思政教育环境,因此高校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新时期传媒特色,坚持遵循“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创新思政工作方法,从而实效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这是本书编写的出发点,也是本书编写的核心理念,书中的一切内容均以之为核心展开。
二、挖掘“互联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契合点。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具体来说就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样,也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变,使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增多。但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所说,我们不能仅看到网络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造成的冲击,更要关注到网络媒体在当下思政教育中的技术优势,扬长避短地实现“互联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利用现代媒体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广度和深度上的提升,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从方法、环境、队伍建设、课程创新、信仰教育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本书紧密结合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并非单纯地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思政教育中,影响思政教育实效的因素有很多,如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思政教育团队、思政课程设置、学生的个人信仰等都会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实效。因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创新也要从这些方面出发,紧密结合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方法、环境、队伍、课程、信仰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多管齐下的创新与改革,最终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四、从理论上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丰富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无论在什么时代,思政工作都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其对学生三观的形成、品格的塑造、行为的引导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成材”路上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教教育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创新。“互联网+”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关键词,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作者在本书中系统性地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变化、特点、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我国思政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及思政教育实践工作的改革均具有極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是“互联网+”时代国内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前沿论著,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有着启发意义。
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形势已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应当及时对思政工作作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而本书作为新时期国内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前沿论著,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代表性,值得国内思政教育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者阅读和学习,对思政教育理论发展和思政工作方法创新均具有启发价值。
(贵州师范大学 邓莉莎)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FDY016)研究成果。
370550058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