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2022-03-18梁冬英邱雪顽梁秋云

健康之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满意度糖尿病

梁冬英 邱雪顽 梁秋云

摘要:目的 对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到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以随机平行对照法进行分组,试验组50例接受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疾病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结果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疾病知晓评分、血糖指标水平及SD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血糖监测、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知晓评分及SD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PG、2 h P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知晓情况及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满意度

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往往与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等因素有关[1]。糖尿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消瘦等,若发病初期未得到及时医治,随病情进展极易引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现今,临床糖尿病治疗工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突破和进展,但因此病存在并发症多、病程长的特点,加上多数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或存在错误认知,其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会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康复[3~4]。有研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预后[5]。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54±11.59)岁;病程11个月~15年,平均病程(7.31±1.01)年。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8.79±11.72)岁;病程10个月~15年,平均病程(7.27±1.0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意识、沟通、精神、理解、听力障碍。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

试验组施以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干预。(1)入院第1天: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向其介绍病区设施、医护人员、陪护制度等,告知完善相关检查的重要性;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糖尿病认知状况等,初步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依据患者生活习惯、检查结果等进行饮食指导;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讲解其流程、价值等。(2)入院第2~4天:一对一讲解低血糖的常见症状、危害及应对方法,强调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以既往治疗成功病例向患者说明定时、定量进餐对于血糖控制的意义,纠正患者的饮食控制观念;示范血糖监测技巧;结合患者个体用药方案,讲解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的具体用法用量、作用机制,强调私自更改药量的危害。(3)入院第5~8天:说明血糖控制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运动耐受性、血糖水平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时间、方式、类型、强度、频率等;详细告知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如眼部、足部、皮肤、口腔等护理,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4)出院前1天:以提问形式对之前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针对掌握度较差者再次进行宣教;加强与患者的互动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疑问;帮助患者办理好出院的相关手续,再次强调良好的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行为的价值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定,问卷内容包括疾病宣讲、用药指导及护理态度等,总分100分,将评分>80分设为十分满意,评分60~80分设为基本满意,评分<60分设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6]。

(2)疾病知晓情况:以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药物治疗作为疾病知晓情况的评定指标,血糖监测的评分范围为0~20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评分范围均为0~4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对疾病的知晓情况越高。

(3)血糖指标水平: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值。

(4)依从性情况: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量表总分8分,6分以下为不依从,6~7分为基本依從,8分为十分依从。总依从率=(十分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7]。

(5)SDSCA评分: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定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包括足部护理、运动、饮食等内容,总分0~77分,自我管理行为与评分呈正相关[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8.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疾病知晓情况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血糖监测、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知晓评分分别为(11.03±1.86)分、(25.37±4.37)分及(23.57±5.73)分,对照组分别为(10.86±1.98)分、(25.74±4.43)分及(23.11±5.3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2、0.420、0.414,P>0.05)。护理后,试验组血糖监测、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知晓评分分别为(17.53±1.75)分、(33.99±3.26)分及(32.41±3.26)分,对照组分别为(14.59±1.99)分、(30.54±3.45)分及(28.84±4.17)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5、5.140、4.769,P<0.05)。

2.3 两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FPG水平为(8.53±2.26) mmol/L,2 h PG水平为(13.43±2.57) mmol/L,HbAlc水平为(9.22±1.77)%,对照组FPG水平为(8.67±2.35) mmol/L、2 h PG水平为(13.52±2.66) mmol/L,HbAlc水平为(9.17±1.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4、0.172、0.146,P>0.05)。护理后,试验组FPG水平(5.14±1.52) mmol/L、2 h PG水平(9.22±1.76) mmol/L及HbAlc水平(6.24±1.23)%均低于对照组的FPG水平(6.32±2.11) mmol/L、2 h PG (11.14±2.24) mmol/L及HbAlc水平(7.58±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9、4.766、5.044,P<0.05)。

2.4 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试验组中有41例十分依从,占比为82.00%,有8例基本依从,占比为16.00%,有1例不依从,占比为2.00%,总依从率为98.00%;对照组中有33例十分依从,占比为66.00%,有9例基本依从,占比为18.00%,有8例不依从,占比为16.00%,总依从率为84.00%。試验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5)。

2.5 两组SDSCA评分比较

试验组、对照组在护理前的SDSCA评分分别为(35.73±6.23)分、(35.88±6.1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1,P>0.05);护理后,试验组、对照组SDSCA评分分别为(50.17±5.85)分、(43.04±4.19)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多发性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典型特征是糖代谢紊乱,高血糖主要胰岛素作用缺陷、分泌缺陷等引起,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造成多系统损害,如眼、神经、心脏、肾等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尚无治愈糖尿病的特效方法,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同时还要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但大多数患者欠缺疾病知识,往往治疗依从性,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学者提议在患者治疗期间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

健康宣教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循序渐进地普及糖尿病疾病知识,能够有效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进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健康宣教临床护理路径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合理分配宣教内容,帮助患者逐步理解糖尿病疾病知识,积极改变生活习惯,提高遵医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让健康宣教活动更加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能够让护理人员有组织地展开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减少盲目性,改善健康教育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血糖监测、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知晓评分及SD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PG、2 h P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提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程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最终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建议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国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6):142-145.

[2] 张灿灿,袁博.糖尿病护理中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3):129-132.

[3] 方春玉.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5):162-166.

[4] 吕银鸽.糖尿病患者使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131-132.

[5] 杨庆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9):159-160.

[6] 朱禄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423-424.

[7] 张慧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析[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5):690-691.

[8] 杜兆霖.针对老年糖尿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6):567-568.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满意度糖尿病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