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2-03-18艾省玲

健康之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糖尿病

艾省玲

摘要: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DM)患者实施自我饮食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8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39例患者在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行自我饮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利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价两组自我管理水平,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中文版8条目(MMAS-8)评价两组依从性,利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HbA1c水平、SDS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bA1c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SD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研究组HbA1c水平、SDSC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应用于DM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依从性,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饮食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糖尿病(DM)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1],现阶段临床尚无治愈DM的特效措施,主要处理原则是通过针对性干预措施来控制血糖水平处于合理范围内,从而延缓和阻碍病情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切实有效的护理服务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随着护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有研究认为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为DM患者提供自我饮食护理干预或可获得更优的护理效果[3~4]。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对DM患者实施自我饮食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以利于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者合理选择DM护理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8例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61.23±0.3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09±0.17)年。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1.27±0.3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11±0.15)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关于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标准;(2)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完成本次研究;(3)具有正常的听力、语言表达等能力;(4)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于入组前签署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拟定的知情同意书(签署过程中遵循了独立、自愿、记名等原则)。

排除标准:(1)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2)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3)合并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4)合并精神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5)合并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全;(6)处于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7)无法正常沟通交流;(8)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内容涉及生命体征与病情观察、血糖相关指标监测、遵医嘱应用各类对症治疗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皮下注射/泵注胰岛素等)、饮食与运动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等。

研究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行自我饮食护理干预措施。(1)组建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小组,组员均为本科室高年资、高职称护理人员,上岗前经由必要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自我饮食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意义,且考核合格。(2)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围绕T2DM患者日常饮食结构、既往饮食习惯、现阶段机体状态(如营养指标、血糖水平等)展开分析,通过查阅权威资料明确可能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的饮食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具体如下:①严格按照患者年龄、病情、体质量等信息制定科学的饮食管理方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身高、年龄、性别、体质量等)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正常情况下每日所需总热量范围在6275~8785 kJ,其中脂肪占总能量的比例为20%~25%,蛋白质所占比例为15%~20%,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为55%~60%。②患者日常饮食需遵循少食多餐、低脂、低盐、低糖等原则,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日常饮食不宜过度将热量分配分散,每日需进食6次及以上的患者建议其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实施胰岛素给药,以利于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③强调患者摒弃既往不良饮食习惯的必要性,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以促进胃肠道蠕动,这对加速食物消化吸收、预防/缓解便秘均具有积极意义。(3)加强对患者饮食相关健康宣教,告知其遵循科学的饮食方案对血糖控制的正性影响作用,通过列举既往严格按照要求管理饮食后获得理想血糖控制效果的典型病例、未能够有效管理饮食导致不良后果的典型病例,提高患者配合饮食干预依从性及积极性。(4)向患者发放饮食记录手册,指导其正确掌握手册使用方法,在日常详细记录各类食物的进食量及对应时间点血糖监测结果。(5)积极寻求家属的配合,告知家属协助监督管理患者饮食的重要性,耐心解答家属对饮食干预的相关疑问。(6)通过定期开展集中讨论,总结前一阶段对患者进行自我饮食护理干预的成效,提出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并将针对性解决方案应用于下一阶段患者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工作中。

1.3 观察指标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并对比两组护理前后HbA1c值变化情况。(2)自我管理水平:利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价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水平,评价方向涉及用药、饮食、血糖监测、锻炼、足部护理,共5个维度、11个条目,每条目得分0~7分,量表评分范围0~77分,分数与被评价者自我管理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即分数越高,被评价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3)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中文版8条目(MMAS-8)评价两组护理过程中的配合依从性,问卷共涉及8个评价项目,分值范围0~8分,分数与依从性相关性同SDSCA,6分以下为差,6~7分为良,8分为优。(4)满意度:利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满意度,该量表由科室全员参与拟定,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服务态度等,满分100分,得分与满意度相关性同SDSCA,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統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版本号:SPSS.26)。各类数据描述方式及检验方式如下: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HbA1c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bA1c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对比

护理后两组SD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DM包括1型糖尿病(T1DM)和T2DM,后者占DM患者总数的90%左右[5]。DM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多变等特点,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往临床针对DM患者的护理工作以医嘱为中心,护理人员被动根据医嘱内容为患者提供相应服务,患者被动接受各项诊治措施,因此不利于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无法保障部分患者获得满意护理效果[6]。自我饮食护理干预是近年来临床提出的新型护理理念,主张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寻求患者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由被动接受护理转变为主动配合护理[7~8]。有研究认为,将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应用于DM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患者提高对自身病情及护理服务的认知度,显著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参与感,对确保其在护理过程中提供良好的积极性及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9]。本研究结果也证实,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行自我饮食护理干预,HbAlc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依从性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且最终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将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应用于DM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依从性,患者满意度高,对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海清,杨倩倩,王冰,等.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的关系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2):1123-1129.

[2] 闫海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170-171.

[3] 殷雪莲,吴建亚,毛群华,等.饮食管理配合个体化认知行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781-3784.

[4] 雷艳霞,张妮.基于微信平台的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个体化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自我效能感及胰岛素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0):163-165.

[5] 吴梅芳,朱琳,陈海燕,等.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117-120.

[6] 黄晴,朱卫红,周凤英,等.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水平及饮食营养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2):219.

[7] 杨楠,贺圣文,宋桂花,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饮食依从性、心理负担与血糖水平的相关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7):774-779.

[8] 李冬静,邢凤梅,董春艳,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的长期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5):897-899.

[9] 王玲玲.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2021,18(6):209-210.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