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病的预防及饮食指导

2022-03-18李丹丹

健康之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血红素铁元素血液病

李丹丹

合理饮食是防治血液病的关键,在保证患者每日营养补给的同时,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周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血液病的预防及饮食指导。

血液病的预防

血液病类型较多,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营养性贫血和白血病、骨髓瘤等非营养性贫血。由于营养性贫血是缺乏一定的营养物质所引起,因此可通过增加含有铁元素、维生素、叶酸等食物的摄入量,如猕猴桃、蛋黄、动物肝脏等进行以预防。非营养性贫血病因复杂,可能和以下四种因素有关: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引发的并发症;②放射线;③各种污染性、有害性物质和病毒;④部分药物和化学物质。针对非营养性贫血的病因进行预防,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包括尽可能避免接触有害的放射线,或减少接触时间;如感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谨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盲目,尤其是如氯霉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应慎重使用,严格把控药物用量,忌长期服用;如果因某种客观或主观原因需要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则应认真做好防护工作。

血液病的饮食指导

适宜食物

增加富含铁元素食物的摄入量

含有铁元素的食物种类较多,但不同的食物,铁元素的吸收利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食物中的铁元素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血红素铁。能够和存在于机体的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相结合,直接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吸收利用率在25%左右。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肉、鱼、禽等动物性食物中。

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在食用后需要和胃酸发生一定的还原反应,变成亚铁离子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同时,食物中的其他因素会对其吸收利用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故非血红素铁仅有3%~8%的吸收利用率。非血红素铁广泛分布与植物性食物中,如蔬菜、瓜果、豆类等。

所以,血液病患者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血、肉、鱼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通过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实现理想化的铁元素吸收利用效果。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血液疾病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5 g/kg。如患者以往的饮食习惯欠佳,存在挑食、素食的情况,则应进行科普宣教,使其认识到合理饮食能增强体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饮食偏好、年龄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方案,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多食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草莓、猕猴桃、芹菜等蔬菜和水果。

限制食物

刺激性食物

血液病患者日常饮食应以软食、流质食物为主,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蔬菜、水果等。禁止食用生冷、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切不可饮酒。

鞣酸和草酸含量较高的食物

蕹菜、茭白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食用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因此应尽量少食用。即使食用,也应焯水后再烹饪,以减少食物中的草酸含量。谷类食物中富含植酸,食物经发酵后能够有效减轻植酸含量,因此在血液病患者的主食中,应选择发酵后的馒头、包子等食物,但不可加碱性物质,避免干扰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此外,血液病患者不可饮茶、喝咖啡,以免食物中的单宁酸降低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效果。

注意钙铁平衡

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激素类药物,极易造成骨质疏松、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所以,医护人员在提供饮食指导时,应叮嘱患者每日早餐饮用500 ml牛奶,以中和胃酸;同时,多食用高钙食物,或者根据医师要求按时按量服用钙片;注意蔬菜水果的均衡摄入,避免便秘。如患者属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住院时间较长且需长期输血,除了要为其提供饮食指导外,还要定期检查细胞内外的铁含量,防止堆积较多的铁引发血色病。如果患者细胞内铁含量较高,则应适当降低铁元素的补给,选择非铁质厨具,减少菠菜等食物进食量;该病症患者如同时伴有黄疸性肝炎,则饮食应做到清淡,低脂低盐,预防脂肪性腹泻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血液病患者的毛细血管屏障功能较弱,血管脆性较高,极易发生血栓、出血等不良事件。如患者出现明显的腹痛,应暂时禁食24 h,进行全天候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还要继续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安排大便潜血检查。在大便潜血检查前3 d,提醒患者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如不可食用肝、肉、血等动物性食物,降低每日饮食中蔬菜摄入量等。

就餐标准

通常情况下,血液病患者应尽量做到少食多餐,每日最少就餐3次。如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应适当增加就餐次数,增至每日5~6次,同时减少每次就餐量,以提高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果。

其他情况的饮食指导

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牙龈出血

如出现这种情况,应为患者安排半流质食物,入口时保障温度适宜,不可过烫或过冷。对于血液病患者,在入院初期就要对其进行饮食指导,避免由于不合理的饮食加重病情。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不食用剩食,即使前一餐剩下的也不可食用。尤其在夏季,细菌繁殖较快,患者免疫力较低,食用剩食易造成腹泻、食物中毒等。冬季应将食物彻底煮熟,水开后继续煮30 min,方可予以患者食用。如患者属于白血病患者,其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在经过长时间的化疗后,易出现负氮平衡,白细胞浸润消化道黏膜的情况,导致充血、水腫等。如食用剩食,患者将难以抵抗剩食中细菌的侵害,进而发生腹泻、呕吐等,使得肠道蠕动速度进一步加快,血管破裂,造成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若患者存在呕血、便血的情况,应进行紧急救治,叮嘱患者至止血前不可进食,待止血后24 h再安排流质食物。

体质虚弱且高热

患者处于此种状态时,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胃肠道蠕动速度较慢,消化液分泌量减低,导致消化功能减退,食物的吸收利用率较低,排便困难。故需要为患者安排易消化、无棱角的食物,少食多餐,保障每日饮水充足,做好饭前饭后餐具的消毒杀菌处理。

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预防血液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血液病患者,既需要增加富含铁元素食物的摄入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注意钙铁平衡,少食多餐,又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减少鞣酸和草酸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量,从而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红素铁元素血液病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体内铁元素过高易患妊娠糖尿病
血红素氧合酶-1与急性肾损伤研究新进展
血红素加氧酶-1对TNF-α引起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断奶期间最需补铁
不同助剂对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渗透的影响
富血红素多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