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稳就业
2022-03-18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被定在了5.5%。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通过一定速度的增长提供足够的就业。今年1100多万新增大专院校毕业生的现实充分凸显了就业的压力。而反过来说,为了在各种挑战和压力不断增大的前提下,实现5.5%的增长目标,又需要消费、出口和投资共同发力。
而在这三驾马车中,出口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对GDP的贡献率将会有所下滑已是人们的共识。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人们也寄希望提升消费对于增长的贡献率。考虑到實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进程,大多数人消费力的提升还是主要依赖一次分配即工资性收入,因此提振消费以及提升消费对于增长的贡献率,就更需要保就业和稳就业。这也是应对“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必要手段。
考虑到民营经济部门提供了约90%的就业,因此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和预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提出进一步的减税降费方案,就充分凸显了从中央到地方各方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而广大金融机构也被号召针对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也有着类似的考量。民企稳,则就业稳,将进一步成为各方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考虑到当前服务业成为主要就业部门,为各种传统服务业和各种新业态提供就业平台的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做好反垄断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鼓励对就业有突出作用的大型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发展,并从政府层面加大对相关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意愿和预期。
此外要理性看待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之间的消长。对不少年轻人来说低端制造业确实没有太多吸引力,而高端制造业的智能化逐步提升,对工人素质和相关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当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和人生观也有着自身特点,有些人宁愿选择工资低一点但是自由度更高一点的服务业岗位,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进而言之,对于当前存在的所谓摩擦性失业,需要人们理性看待和柔性引导。一方面要大力改进全社会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提高相关岗位的“含金量”。当然,更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加快推进普职分流,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做好普职分流工作,也可以对当前关于教育和就业相匹配的探讨起到一定程度的纠偏作用。教育不能太阳春白雪脱离现实生活需求,但也不可太急功近利,社会上需要什么岗位就开办什么院系。新岗位层出不穷,大多数更多需要的是在做好普职分流基础上加大在职培训力度,有些可以通过提高普通学校在校学生实习的针对性来加以解决。而通识教育和基础研究对一个国家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这一点永远不能动摇。
当前可能的一个就业突破口是涉农就业。随着农业业态的改变,各种平台型企业的勃兴和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的进一步打通,消费的进一步下沉,可以说提供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如果能够针对这些就业人群做好相关劳动保障和福利体系配套工作,不仅能很大地缓解当期就业压力,而且对于在户籍改革和进城之外另辟一条新路,通过涉农就业和劳保来解除农民对土地型保障的依赖,进而终结城乡二元分隔,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一如既往被赋予重任,甚至预期超过既往。以往大建“铁公基”和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代,投资的增长与就业的提升有着立竿见影的关联,如今进入创新驱动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基建投资为主的时代,投资与就业之间呈现弱关联效应,这也对稳就业提出新的挑战。如何通过各级政府主动加大福利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比如医疗和养老,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值得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