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内涵、问题及对策
2022-03-18年立辉武永峰袁明慧魏静
年立辉,武永峰,袁明慧,魏静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1-3]。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颁布,提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本文从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界定出发,分析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界定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第二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等相关标准,参考大量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特征、教学实践及教学过程,把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开发、实施与评价4 个要素[4-6]。
(1)意识与态度。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是从教师认识层面来衡量信息化教学能力基本构成要素。“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规律,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意识与态度可划分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二是教师主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意识。
(2)知识与技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是从教师知识层面来衡量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构成要素。“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师必须全面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知识与技能可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本理论知识,应懂得信息化教学政策、基本理论及信息技术知识;二是基本操作技能,应懂得计算机技术、教学资源编辑软件及网络教学工具;三是信息资源渠道,应具备信息化资源的获取、鉴别、整合、优化能力。
(3)设计与开发。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开发是从教学设计层面来衡量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师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开发能力。教学设计与开发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形成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二是信息化资源开发,能够自主设计,开发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并能定期更新资源。
(4)实施与评价。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与实践是从教学实施层面来衡量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素。“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与评价能力。实施与评价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学实践,能够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实施教学;二是科学评价,能够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以反哺教学。
(5)伦理与信息。教育信息伦理为包括教学信息资源开发、资源传播、资源管理及应用等在内的全部信息活动过程的自我规范和信息道德。“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伦理意识,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建立一种正确导向的师生信息伦理关系,形成积极的、正能量的教育信息文化氛围。
2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7-8],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应厘清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客观问题。
(1)信息化教学认识与自主性不足。一是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内涵,认为信息化教学是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如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签到打卡、作业发布、视频学习等。二是教师学习动力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固化导致教师缺乏适应信息化教学动态发展的自主性。
(2)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缺乏。一是教师非师范生,缺乏教育学专业素养,尤其是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多以技能性培训为主,涉及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较少。二是信息化操作技能缺乏,部分教师只具备基础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而对于专业软件应用与编程、视频剪辑、课件美化等方面较为不足。
(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开发能力不足。一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是否能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成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二是教师信息化教学开发能力不足,以在线课程建设为例,教师提供课程脚本、课件等,而拍摄、剪辑、美化等任务由专业公司完成。
(4)信息化教学实施与评价方式单一。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着形式化,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实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按照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平时+期末”,而不注重过程考核评价,体现不了信息化教学实施带来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不能依照传统考核方式进行,应当从学校层面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5)信息化教学创新与研究能力较弱。当前,职业院校尤其是双高建设院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如教师创新与研究能力不足。信息化教学创新与研究能力,是指在信息化教学情境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研究能力。教学理念深刻影响教学实施效果,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树立信息化教学思维,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深刻影响课堂教学实施效果,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实施者,应当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1)个体层面。提高教师信息化学习主体意识,激发自主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本质上是个体的自身发展。在“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过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自主性不足。一方面,职业院校有些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有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不可避免地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因此,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前提。第一,校级领导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政策制定者、推动者及实施者。校级领导应具备教育信息化眼光,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教育信息化理念,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会议交流学习,研究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政策,坚定教育信息化改革方向,推动全员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第二,二级学院中层管理者是推动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直接领导者和促成者。中层管理者应主动学习学校相关政策,并形成信息化思维,组织信息化教学团队,塔建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团队之间的沟通渠道,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梯队,对接专业群建设需求,以提升本学院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第三,教师个人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具体政策执行者。教师个人应主动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趋势,自觉提升教育信息化素养,积极学习信息化技术并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真正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2)学校层面。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注重激励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一,学校层面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评机制,明确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考核评聘的依据。调查显示,95%以上的参加过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的教师更能持续坚持信息化教学,对其他教师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并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从个案研究中发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包括智慧校园、网络课程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专业资源库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建设成果。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基础在于信息化资源建设,关键在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落脚点在于服务好学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自主性,通过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第二,学校应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涵建设和持续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运行机制,可以有效避免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等不利影响。第三,学校层面应主动与行业、企业签订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合作战略。一方面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难题,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组队参与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或指导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学校层面应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形成制度化培训机制,如专题培训、个性化培训、阶梯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计划。第五,学校应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标准,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业绩评价、绩效奖励和职称评聘。
(3)政府层面。推动相关信息化教学政策制度设计与实施,注重引领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支持。第一,制度设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学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引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发展方向。第二,政策配套,政府部门应出台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制度实施落地。第三,项目跟进,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出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教科研项目、教师竞赛项目、行业企业合作项目等,以支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第四,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开发,从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组织形式提质改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应进一步提升培训内容质量,提升培训层次和内涵,拓展培训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满足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
4 结语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关键环节。该研究从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界定出发,分析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自主性薄弱、知识与技能缺乏、设计与开发能力不足、实施与评价方式单一、创新与研究能力较弱等问题,并从个人层面、学校层面、政府层面三个层次提出相应对策。本文对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互联网也将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