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2022-03-18王海华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文机制政治

王海华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20)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国家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他们之后步入社会更有帮助,可以更好地让他们面对社会中的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很早之前,青年人被比喻为祖国的“花朵”、初升的“太阳”,这些比喻都非常贴切,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果想让这些希望变为现实,就应该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学会应该如何为人处世,这才是现在一些高校应该做的事情。

一、简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

每一个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四年中有所作为,但如果只具备一些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最终会让他们变成只会刻板运用专业知识的“怪物”,所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现在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即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了解不够充分,所以在这方面迟迟不敢下手、不敢落实。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它对人们的影响是相同的。虽然很多高校属于理工科院校,不需要学习文科知识,但是对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我们不单单要学习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我们还应该积极地学习思政课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一些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和学习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这种想法正在毁掉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人才。国家真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在某一方面很擅长的人。正如“短板效应”一样,只有将短板补齐,才能做到最好。学生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学生不能只擅长某一科,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达到最大效益。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重要性

(一)理论上的支持

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最初的时候,学校并不能立刻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育方法,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慢慢找寻,慢慢适应,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在高中学习生物时,我们学到过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很多种的,但是,其中有一种是非常稳定的,那就是协同机制[1]。所谓协同机制,就是两个事物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在校园内实行协同机制,将日常的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思想教育融入教师的课堂中。

(二)社会现实上的支撑

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教育成为国家会议的高频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一些重大会议上提到这个词汇。而且,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这也为这一机制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发现,社会不是需要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人才,而是需要全面发展且不存在思想问题的人才。

三、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措施

(一)规范学校教育的引导团队

引导团队在一个学校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主要负责学校内的一些政策的制定。只有领导队伍将这一机制的精髓理解通透,才能相应地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政策,才能使这些政策更好地落实、更好地适应。学校既可以借助外部资源,也可以通过邀请有名的专家等方式,来更好地了解自己学校的情况,然后通过对学校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组建专业的策划团队,进行组织策划。学生是这一机制的主要受用对象,可以用电子调查问卷,面向全校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尽学校所能,将学生的回复中可行的答案安排在这次的策划当中。这样做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例如,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觉得这个策划有自己的参与,可以更舒服地受用这一套策划,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也可以使这一机制更好地在学校落实。这些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2]。

(二)规范教师的教课,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要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是优秀的,还需要是全面的,不仅要擅长教学,还要做到能用自身的所作所为来深深地吸引学生、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教师需要将学校的政策弄懂、弄透,做到烂熟于心并深刻体会,将那些文字转化为自己的想法,以另一种形式传递给学生。这才是一个优秀教师所要做到的事情。当然,他们对学生的感染并不是天天在他们的耳边说着那些刻板的话,而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待人。首先,教师应该对自身提高要求,积极地接受学校的各种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最有效且高效的人文素养培育。其次,教师也要有吸引住学生眼睛的能力。这就在情操、胸怀、品格等方面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最后,教师要多用自己的思想高度来关怀学生,对学生给予高度的尊重,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宽容,及时对学生的坏情绪进行处理。

(三)调整和增加教育方式

在校园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建设专门的社团、举办相关的活动等。学校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还是一个具有文化感召力和思想感染力的地方以及学生用来学习的地方。很多高校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思想高度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思想高度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学习人文素养,提高自身,成就自身。高校如果想让校园更加美好,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做好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要让校园里能感受到人文思想,同时要让学生感觉自己为“有高度的思想”所包围。其次,就是要增加一些人文景观,来增加氛围感,同时,可以和图书馆的相关教师做好沟通,让图书馆的相关教师做一些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校,这些也为学生学习人文素养和“有高度的思想”造就最大便利。再次,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政治思想的存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画海报、做手抄报,进行收集、评比,并将获奖的作品张贴在专门的区域内,供全校师生阅读浏览,让教师和学生同时感受、同时进步。也可以组织演讲比赛,征集演讲稿,并进行张贴。激励学生和教师在这一浓厚的氛围下积极学习人文精神。最后,开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和教师,为更多学生和教师提供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机会,例如,可以在校园内举行以红色经典为中心的文艺演出,从而歌颂人文、歌颂红色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学习人文精神,可以在这一氛围下提高自己,由内而外地感受这一氛围。以上是一些我们能想到的方式,但方式并不唯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组织和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四)积极地将想法融入课堂中

首先,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很多想法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此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高尚精神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些课堂的教学内容能教会学生一些伟大的精神品德和为人处世方式。教育学生始终是高校开设一些课程的原因。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可以培养学生拥有一些高尚的精神,可以让学生掌握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更多的规矩,学会遵纪守法。这些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学习人文素养的作用,让这些课程在更大程度上对学生起到帮助作用[3]。其次,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课程供他们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当要求学生在一定时期内选修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很多高校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很多高校开设了与人文精神相关的课程,但只将它们作为公共选修课程,没有给予这些课程以高度的重视,以至于这些高校的学生在人文素养上面并没有比别的院校表现突出。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与人文有关的一些知识,才能让他们的情绪变得多元化,来对他们的人格进行塑造。

高校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中融入与人文精神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即使没有身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也可以学习到与人文精神有关的知识。教师也要学会在教学内容中寻找与其相关的内容,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融入进去,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学习自己的专业课内容,也可以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和同学互帮互助,培养能吃苦、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让专业课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能够有一些好的帮助,甚至提高人文素养。

(五)融入创新思想

国家在很多方面都积极鼓励人们创新,而需要改造的地方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积极地去寻找,在社会中是不难发现的。正如这一机制一样,我们可以加入一定的创新思想,使这一机制大放异彩,比如,我们可以跨越学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将教育层和管理层相结合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4]。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跨越学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就是关于它的解释:每一所高校里面都有很多的专业和学院,他们学习的内容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所以,如果各个学院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交换教师进行教学,就会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人文机制政治
人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