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18吴倩骆辉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商科产教校企

吴倩,骆辉玲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 516057)

1 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现状

新商科的定义,源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提出的“学校教育创新势在必行,要全方位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工程”。相比于传统商业,新商科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带来的挑战。

新商科的专业知识主要涉及电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企业金融、国际财务法等,通过新商科所培育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可以更好地应对新科技变革与新型商业模式变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为适应现代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迭代提升要求和更好地满足现代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国内很多高职学校都设立了新商科的相关学科,但是由于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新商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多数企业都提出商务类学科须和工科、理学等加强外部融通,进行信息流、技能流、经商流、物流、资金流的“五流融合”[1]。另外,相关行业也对新商科人才的学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还需要学生熟悉商务礼仪与商业交流,对职业技能中的计算机水平、英语等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看来,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市场上仍存在人才供给不足的现象。

因此,新商科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数字技术与商业融合的新型商科人才,其人才需求的专业知识背景则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知识”的理实一体化。

2 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的发展趋势

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于高职教育方面的研究局限在对某一方面,如教学、课程设置等,缺乏全局观念。结合国家提出的产教融合战略,对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高职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我国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职业教育的研究方向仍然会聚焦产教融合对职业人才的培养。

产教融合是对职业教育最本质要求的体现,可以使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相匹配,经过多年发展,产教融合的理念已经被普遍认同。行动研究将会成为主流,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者将与研发人员从多方面获取实验数据,合作探究,并反思自身,以最终破解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实问题[2]。

(2)对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创新体系及机理的探究将更加深入具体。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没有充分重视来自企业的信息、相关的课程设置脱离实际需求、不能匹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3]。此外,从教学角度看,很多教师并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部分学校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提供产教融合所需的有力支持和支撑。

(3)高职院校研究的领域重点聚焦在行业和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中的“产”是指一个行业或行业,包括代表行业标准并在行业内拥有话语权的企业。产教融合的标准并非与职业技术院校联合的企业数量,而是其所提供的学科与教学是否代表着业界最新的技术。

所以,产教融合涉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以及怎样培养教师产教融合的能力,怎样促进校企双方资源的充分融合。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

3 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对新商科的课程标准特别是高职学院的教学课程标准的研究较少。课程标准应根据最新行业变化、最新商业模式变化和最新商业规范而形成,围绕新型商业人才的基本特点制定。所以,我国在商科类人才培养方式上有所滞后,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仍然沿用传统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1)专业群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产教融合程度低。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选择了市场前景良好的专业作为主要专业建设方向,但整个产业群的建设却缺乏合理规划。另外,部分高职学校的学科设置存在同质化现象,学生培养目标也趋于雷同,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产教融合,但校企合作仍以邀请个别企业专家参与项目为主,缺少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2)校企共建课程仍在起步阶段。

学校课程与社会需求在内容上存在一定差距。学生进入企业后并不能第一时间适应岗位需求,还需要进行在岗学习,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希望企业可以参与课程建设,但是目前企业参与程度并不高,而且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工作压力较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此外,也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

(3)人才培养评价的主体相对单一。

人才培养质量由高校与企业联合评定,但许多高职院校仍然使用通识教育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即主要还是使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专业对口率、薪资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没有与行业标准挂钩,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必须首先开发企业与高职学校新商科人才的合作培训途径,以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并克服高职学校在引入新企业人员参加培训时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然后,在专业课程中高度整合企业最新科技和创新想法,以在专业课程中有效整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此外,组建名师工作室和工学结合项目教学团队。

4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新商科培养模式构建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重新构建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能将其拆分成一个个诸如教学评价、专业设置等模块,而应具备全局观念,赋能整个链条,将产教融合的思路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协同效应。

(1)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要了解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转型升级产生的人才需求,进而系统分析产教融合中企业技术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中小企业产教融合需求开展研究。只有从实际出发,真正掌握产业的人才需求,才能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解决企业对实战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难题,通过输送更多高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因此需要提炼新商科教育目标,据此提炼具体专业学习成果。根据专业学习成果和专业群教育目标,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及师资队伍。借助课程地图工具,绘制每个专业课程地图,初步建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框架。

(2)产教合作深化,引领和示范效益显著。

企业全程深度介入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获得了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而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彻底改变了以往乏味的纯理论性课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在校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的专业对口度,达到培育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可以利用校内资源培训企业员工,提升企业发展后劲,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3)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工学结合、双元育人”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建立高职“工学结合、双元育人”的新商科培养模式,组建特色产业学院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实施“1+X”职业技能考核。切实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改善学生就业状况,有效增加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比例,拓宽有关学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4)设置内外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

首先,在专业课程上高度融合信息科技。一方面,在专业班级内融合大数据思维、新商务思维、创新创业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以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智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融入本专业系统时,也必须明确融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能流程于一身的课程内涵。

教学资源库与实训平台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新商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4]。目前,部分高职学校对产教融合的关注程度还不够,相关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且缺乏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因此,要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做到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体系要适应未来新经济、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趋势,并根据地方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及地方行业人才的需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力量为基础、以就业发展为引导”的原则,建立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5)建立以专业技能群为基础的核心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体系。

综合考虑高职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场所、资金等的现实状况,明确了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可以在高职学校内试点自主建立企业,利用高校自主企业带动学生实习[5],同时着力打造校企共建共享产业链,并设置“学习工厂”式实习基地,为学校与企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实习教育、课程教育与科研环境。

通过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并发挥其辐射示范效应,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举办基于行业实际发展现状的技能竞赛,为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知识应用的机会。

(6)组建特色产业学院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研究与教学建设、共同培训教师、共同辅导学生,以实现校企双元教育模式。依托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借助学院与企业的通力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院校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前瞻性思维[6]。

(7)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四链融合”跨界协作的一致性。

所谓的“四链”是指教育专业链、人才培养链、产业链、技术创新链的重构与整合,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有效应对新技术变革与新商业模式变化、适应新商业规则、拥有“商能并重与跨界协同”的素质、熟练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与相关专业技能、具有较好的人格道德和职业奉献精神、取得了相关资质证书、能从事新型商业营销模式的岗位工作和服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的经营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和“四链融合”的跨界性与协同性,有着高度的统一性。

猜你喜欢

商科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